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8633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2)、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3)及与导电端子电性相连的线缆(6),绝缘本体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121)和第二舌板(122),导电端子包括分别收容于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的第一导电端子(21)及第二导电端子(22),第二导电端子用于传输高速信号且中间一根为接地端子(221),线缆外包裹有铝箔(621),该铝箔的前端被部分剥除,接地端子具有向后突出于其余导电端子的延伸部(2215、2216)及位于延伸部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焊接部(2214),延伸部呈Z形且其末端至少向后延伸至与铝箔的前端平齐。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改进的接地端子,以有效防止信号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2)、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3)及与导电端子电性相连的线缆(6),绝缘本体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121)和第二舌板(122),导电端子包括分别收容于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的第一导电端子(21)及第二导电端子(22),第二导电端子用于传输高速信号且中间一根为接地端子(221),线缆外包裹有铝箔(621),该铝箔的前端被部分剥除,接地端子具有向后突出于其余导电端子的延伸部(2215、2216)及位于延伸部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焊接部(2214),延伸部呈Z形且其末端至少向后延伸至与铝箔的前端平齐。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改进的接地端子,以有效防止信号串扰。【专利说明】线缆连接器组件【
】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数字、IBM、微软、NEC、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 USB协会(USB-1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发布了 1.0,1.1及2.0等版本。上述USB 1.0,1.1,2.0版本分别支持下述三种传输速率:(I)、低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5兆比特每秒,多用于键盘和鼠标;(2)、全速模式传输速率为12兆比特每秒;(3)、高速模式传输速率为480兆比特每秒。然而,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USB 2.0的传输速率已经不能满足某些电子工业的发展要求,例如,在传输音频或视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信号传输质量,传输速率往往高达IG至2G每秒(IG=1000兆比特)。电连接器领域内的另外的两类接口,如PC1-E(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ion Express,个人计算机扩展总线接口规范,传输速率可达2.5G每秒)及 SATA 接口(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硬件驱动器接口,传输速率可达1.5G至3.0G每秒)的传输速率已经明显超过了 USB 2.0接口。 日前USB-1F也已经完成制定具有更高传输速度的USB3.0传输协议,来配合未来具有更超传输功效的电脑周边装置,例如外接硬盘等。USB3.0连接器除了可向下兼容USB2.0连接器,更可提供高达5Gbps的高速传输作业。然而,由于USB3.0连接器具有两列端子来执行USB2.0以及3.0的传输协议,因此其不仅结构复杂而导致模具开发成本高、组装困难等问题,更容易因高频信号传输端子之间的互相干扰而导致信号传输失败。再者,由于USB3.0连接器被设计向下兼容USB2.0连接器,因此USB3.0连接器也具有微型B (Micro-B)连接器的类型,微型B连接器较USB标准A型连接器来的小而能装设在行动电话等轻巧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上,然而,也由于体积较小,端子排列密集,更容易产生高频信号干扰而导致信号传输失败。中国专利公告第CN 201323356Y号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符合USB协会规定的USB 3.0版本,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以及固持在绝缘本体中且部分凸露出金属壳体的锁扣件。导电端子的焊接端延伸超过绝缘本体的后端,以供导线的电性连接。然而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体积越来越巧小,与导电端子相连的线缆之间容易产生信号串扰,尤其是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的线缆之间,剥除铝箔的区域信号串扰尤为明显。因此,确有必要对线缆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接地端子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及与导电端子电性相连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收容于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的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用于传输高速信号且中间一根为接地端子,线缆外包裹有铝箔,该铝箔的前端被部分剥除,所述接地端子具有向后突出于其余导电端子的延伸部及位于延伸部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焊接部,所述延伸部呈Z形且其末端至少向后延伸至与铝箔的前端平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改进的接地端子,能有效防止信号串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图2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将金属壳体移除后的立体组装图。图3为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在导电端子与线缆未连接时的立体组装图。 图4为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视角的视图。图6为图4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接地端子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I的若干导电端子2、包覆绝缘本体I的金属壳体3、固持在绝缘本体I中且部分凸露出金属壳体3的锁扣件4、组装于绝缘本体I后部并承接导电端子2的转接体5以及与导电端子2电性相连的线缆6。请参照图2至图6所示,绝缘本体I包括基部11和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该舌板12包括第一舌板121和第二舌板122。所述基部11的两侧面相对设置,且两侧面分别设有沿对接方向形成的第一收容槽112及与第一收容槽112垂直的第二收容槽113。该第二收容槽113与第一收容槽112相连通,且比第一收容槽112深。所述第一舌板121和第二舌板12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保证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低高度,第一舌板121的尺寸符合USB2.0插头电连接器的标准。第一舌板121于中间位置设有若干并行排列的第一收容槽1212,这些第一收容槽1212沿舌板12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进一步向后贯穿基部11。在第一收容槽1212两侧且沿对接方向开设有容置锁扣件4的通槽1214,该通槽1214也进一步向后贯穿基部11。类似于第一舌板121上设置的第一收容槽1212,第二舌板122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收容槽1212平行的第二收容槽1221,这些第二收容槽1221也沿对接方向贯穿基部11。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1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22,第一导电端子21收容于对应第一收容槽1212内,且第一导电端子21的排布符合USB2.0插头电连接器的标准,第二导电端子22收容于对应第二收容槽1221内。第二导电端子22具有五根导电端子,即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中间位置的接地端子221,该接地端子221的形状及结构与其余第二导电端子22的结构略有不同,接地端子221两侧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分别用于传送和接收高速信号。接地端子221包括位于前端的接触部2210、自接触部2210向后延伸的固持部2212、自固持部2212向后且向上及向下同时延伸的连接部2213、分别与连接部2213的上下末端相连的一对焊接部2214,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及与导电端子电性相连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收容于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的第一导电端子及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用于传输高速信号且中间一根为接地端子,线缆外包裹有铝箔,该铝箔的前端被部分剥除,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子具有向后突出于其余导电端子的延伸部及位于延伸部的左右两侧的一对焊接部,所述延伸部呈Z形且其末端至少向后延伸至与铝箔的前端平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发陈钧宋战峰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