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7135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与线缆焊接在一起的焊接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注塑成型在焊接部与线缆连接处的绝缘模块,所述绝缘模块为导电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导电塑胶材料层为电磁屏蔽级材料,成分为树脂与导电炭黑的组合,绝缘模块具有防止电磁波干扰的作用,采用注塑成型而与线缆结合,无需组装,制造容易、方便,节省人力组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与线缆焊接在一起的焊接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注塑成型在焊接部与线缆连接处的绝缘模块,所述绝缘模块为导电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导电塑胶材料层为电磁屏蔽级材料,成分为树脂与导电炭黑的组合,绝缘模块具有防止电磁波干扰的作用,采用注塑成型而与线缆结合,无需组装,制造容易、方便,节省人力组装成本。【专利说明】线缆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连接器的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线缆连接器组件通常包含一电连接器及与电连接器焊接在一起的线缆,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告第201038510号所揭示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及包覆在金属壳体外部的绝缘外壳,绝缘本体设有一插接孔,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插接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焊接部与线缆焊接在一起,金属壳体用以降低外界对电连接器的电磁波干扰(EMI),金属壳体具有向后延伸的夹持部,夹持部将线缆夹持住。该线缆连接器组件由于设置金属壳体,增加制造、组装难度,导致成本上升。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制造容易、方便的线缆连接器组件。为实现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及与线缆焊接在一起的焊接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注塑成型在焊接部与线缆连接处的绝缘模块,所述线缆向后延伸出绝缘模块,所述绝缘模块为导电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导电塑胶材料层为电磁屏蔽级材料,成分为树脂与导电炭黑的组合。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注塑成型在焊接部与线缆连接处的绝缘模块,所述线缆向后延伸出绝缘模块,所述绝缘模块为导电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导电塑胶材料层为电磁屏蔽级材料,成分为树脂与导电炭黑的组合,绝缘模块具有防止电磁波干扰的作用,采用注塑成型而与线缆结合,无需组装,制造容易、方便,节省人力组装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为DVI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的若干导电端子20、包覆绝缘本体10的金属壳体30、锁定在金属壳体30上的铆钉40、绝缘模块50及与导电端子20焊接在一起的线缆60,绝缘本体10、导电端子20、金属壳体30及铆钉40组装成一电连接器。绝缘本体10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凸伸的D形对接部12,基部11具有向左右两侧凸伸超过对接部12的凸板111,基部11具有前后贯穿的若干固定孔112,对接部12具有前后贯穿的若干对接孔122,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导电端子,对接孔122与固定孔111——贯通。每一导电端子20包括接触部21、焊接部23及连接接触部21与焊接部23的固定部22,接触部21 —一收容于绝缘本体10对接孔122内,固定部22 —一固定于固定孔112内,焊接部23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10。金属壳体30包括前壳体31及后壳体32,前壳体31包括套设在绝缘本体10对接部12上的对接框311及遮盖基部11前表面的基板312,基板312左右两侧凸伸出绝缘本体10,基板312左右两侧上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开孔313,第一开孔313与绝缘本体10左右间隔开。后壳体32包括包裹在绝缘本体10基部11外侧的容纳框321及自容纳框321左右端向外侧凸出的延伸板322,延伸板322具有与第一开孔313前后对齐的第二开孔323,容纳框321还向后凸伸出绝缘本体10,导电端子20焊接部23的一部分位于容纳框321内,一部分向后延伸出后壳体32。延伸板322与前壳体31的基板312前后贴合在一起,铆钉40穿过第一、第二开孔313、322而将前、后壳体31、32固定在一起。绝缘模块50注塑成型在导电端子20焊接部23与线缆60的连接处,并且与绝缘本体10、后壳体32结合在一起,增加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结构强度,绝缘模块50 —部分形成在后壳体32的容纳框321内,一部分向后凸伸出后壳体32。绝缘模块50为导电塑胶材料制成,用于降低外界对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的电磁波干扰,本专利技术绝缘模块50的导电塑胶材料为电磁屏蔽级材料,表面电阻率100~110欧姆/平方米,成分为树脂与导电炭黑的组合,导电炭黑优选方案为:孔体积:4.80~5.10毫升/克;粒径:最高为125微米;粗粒含量:最高为30毫克/千克;湿度:最高为0.5%的重量比;挥发物:最高为1.0%的重量比;碘吸收值:1000-1150毫壳/克;灰份:最高为0.1%的重量比;ΡΗ值:8~10 ;堆密度:100~120千克/立方米。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件100由于采用由导电塑胶材料制成的绝缘模块50,绝缘模块50具有防止电磁波干扰的作用,采用注塑成型而与线缆60结合,无需组装,制造容易、方便,节省人力组装成本。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及与线缆焊接在一起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注塑成型在焊接部与线缆连接处的绝缘模块,所述线缆向后延伸出绝缘模块,所述绝缘模块为导电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导电塑胶材料层为电磁屏蔽级材料,成分为树脂与导电炭黑的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模块的表面电阻率100~110欧姆/平方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炭黑为:孔体积:4.80-5.10毫升/克,粒径:最高为125微米;粗粒含量:最高为30毫克/千克;湿度:最高为0.5%的重量比;挥发物:最高为1.0%的重量比;碘吸收值:1000-1150毫壳/克;灰份:最高为0.1%的重量比;ΡΗ值:8~10 ;堆密度:100~120千克/立方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金属后壳体,所述后壳体具有包覆绝缘本体的容纳框,所述容纳框向后延伸超过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模块一部分形成在容纳框内,一部分向后凸伸出后壳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前壳体及将前、后壳体固定在一起的铆钉,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对接部,所述前壳体具有套设在对接部上的对接框及遮盖基部前表面的基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左右两侧凸伸出绝缘本体,基板左右两侧上设有前后贯通的第一开孔,第一开孔与绝缘本体左右间隔开,所述后壳体包括自容纳框左右端向外侧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及线缆,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接触部及与线缆焊接在一起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注塑成型在焊接部与线缆连接处的绝缘模块,所述线缆向后延伸出绝缘模块,所述绝缘模块为导电塑胶材料制成,所述导电塑胶材料层为电磁屏蔽级材料,成分为树脂与导电炭黑的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兵池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讯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