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止退圈的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83514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4 13:50
一种装配止退圈的工装,由气缸(1)、上模(2)、下模(3),拐臂(4)和工作台(5)组成,下模(3)和拐臂(4)固定在工作台(5)上,气缸(1)固定在拐臂(4)上,上模(2)固定在气缸(1)的活塞上,并与下模(3)保持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2)固定在气缸(1)的活塞上,气缸(1)的活塞上下运动时,带动上模(2)完成止退圈装配。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气缸(1)的活塞运动来完成止退圈的装配,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止退圈受力均匀,减少了因止退圈变形导致的废品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止退圈的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灯具的装配,尤其是关于一种装配止退圈的工装。
技术介绍
已知的汽车车灯内的调节螺丝装配时,先将调节螺丝穿过灯壳的固定孔,然后从调节螺丝的头部敲进一个止退圈,把调节螺丝锁紧在灯壳上。原先装配止退圈时使用榔头手工敲,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经常会把止退圈敲的变形,造成产品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止退圈的工装,是通过气缸活塞的上下运动来完成止退圈的安装。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装配止退圈的工装,由气缸、上模、下模,拐臂和工作台组成,下模和拐臂固定在工作台上,气缸固定在拐臂上,上模固定在气缸的活塞上,并与下模保持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固定在气缸的活塞上,气缸的活塞上下运动时,带动上模完成止退圈装配。所述的下模为空心圆管,内径大于调节螺丝外径,外径大于止退圈内径。本专利技术,使用气缸的活塞运动来完成止退圈的装配,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止退圈受力均匀,减少了因止退圈变形导致的废品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知,一种装配止退圈的工装,由气缸1、上模2、下模3,拐臂4和工作台5组成,下模3和拐臂4固定在工作台5上,气缸I固定在拐臂4上,上模2固定在气缸I的活塞上,并与下模3保持同心,所述的气缸I的活塞上下运动时,带动上模2完成止退圈装配。所述的下模3为空心圆管,内径大于调节螺丝外径,外径大于止退圈内径。工作时,先将止退圈放在下模3上,调节螺丝依次穿过灯壳固定孔和止退圈插入到下模3内,然后启动气缸I,活塞带动上模2压下,将止退圈压紧在调节螺丝上,完成装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止退圈的工装,由气缸(1)、上模(2)、下模(3),拐臂(4)和工作台(5)组成,下模(3)和拐臂(4)固定在工作台(5)上,气缸(1)固定在拐臂(4)上,上模(2)固定在气缸(1)的活塞上,并与下模(3)保持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2)固定在气缸(1)的活塞上,气缸(1)的活塞上下运动时,带动上模(2)完成止退圈装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止退圈的工装,由气缸(I)、上模(2)、下模(3),拐臂(4)和工作台(5)组成,下模(3)和拐臂(4)固定在工作台(5)上,气缸(I)固定在拐臂(4)上,上模(2)固定在气缸(I)的活塞上,并与下模(3)保持同心,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庆
申请(专利权)人:丹阳市德全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