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结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合结构,尤指一种能够提升触控模块与立体膜结构两者之间的组装速度与对位精确度的结合结构。
技术介绍
显示器从黑白、彩色、大型化、高画质、平面化等等的发展,正如彩色电视取代黑白电视、平面显示器如液晶显示装置逐渐取代阴极射线管显示器等趋势,无一不在追求逼真、自然的视觉享受。而在现行的平面显示器中,一般2D的显示模式已无法满足使用者对于真实视觉感受的需求。由于因两眼视差所获得的立体视觉为最为逼进自然的视觉效果,所以如何在2D的显示环境下通过3D图像显示提供两眼不同的图像,使观赏者产生具有空间深度的视觉感受,而获得一身历其境的立体图像,已成为现阶段显示技术的发展重点之一。另外,单单具有纯粹显示功能的平面显示器也已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业者已发展于显示 面板(display panel)上设置触控面板(touch panel),以取代按键或鼠标等传统输入装置,提供使用者进行交互式输入操作的途径。具有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使得操作更为直观、更具吸引力,因此可大幅改善人与机器之间沟通界面的友善度及输入效率。根据上述说明,可知3D立体图像显示技术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合结构,用于将一触控模块、一立体膜结构及一液晶显示模块结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结构包括:一支撑基座;一第一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从所述支撑基座的周围向上延伸而出;一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从所述支撑基座的周围向下延伸而出;以及一第三卡扣结构,所述第三卡扣结构从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向下延伸而出;其中,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三卡扣结构具有一第三容置空间,且所述支撑基座具有一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贯穿开口;其中,所述触控模块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且被所述第一卡扣结构所卡固,且所述触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结构,用于将一触控模块、一立体膜结构及一液晶显示模块结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结构包括: 一支撑基座; 一第—扣结构,所述第—^扣结构从所述支撑基座的周围向上延伸而出; 一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从所述支撑基座的周围向下延伸而出;以及 一第三卡扣结构,所述第三卡扣结构从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向下延伸而出; 其中,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三卡扣结构具有一第三容置空间,且所述支撑基座具有一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贯穿开口; 其中,所述触控模块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且被所述第一卡扣结构所卡固,且所述触控模块的底面对应于所述贯穿开口; 其中,所述立体膜结构容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且被所述第二卡扣结构所卡固,所述立体膜结构的顶面对应于所述贯穿开口,且所述立体膜结构的顶面通过所述贯穿开口而面向所述触控模块的底面; 其中,所述液晶显示模块容置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内且被所述第三卡扣结构所卡固,且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顶面面向所述立体膜结构的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具有一从所述支撑基座的周围向上延伸以用于顶抵所述触控模块的周围的第一延伸部及一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向内弯折以用于顶抵所述触控模块的顶面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具有一从所述支撑基座的周围向下延伸以用于顶抵所述立体膜结构的周围的第二延伸部及一从所述第二延伸部向内弯折以用于顶抵所述立体膜结构的底面的第二弯折部,且所述第三卡扣结构具有一从所述第二卡扣结构向外延伸以用于顶抵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顶面的第三延伸部及一从所述第三延伸部向下弯折以用于顶抵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周围的第三弯折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扣结构的所述第三延伸部具有多个连通于所述第三容置空间的黏着胶注入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黏着层、一第二黏着层及一第三黏着层,其中所述第一黏着层形成于所述支撑基座的顶面与所述触控模块之间且靠近所述触控模块的周围,所述第二黏着层形成于所述立体膜结构与所述支撑基座的底面之间且靠近所述立体膜结构的周围,且所述第三黏着层形成于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顶面与所述第三卡扣结构之间且靠近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周围。5.一种结合结构,用于将一触控模块及一立体膜结构结合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结构包括: 一支撑基座; 一第—扣结构,所述第—^扣结构从所述支撑基座的周围向上延伸而出;以及 一第二卡扣结构,所述第二卡扣结构从所述支撑基座的周围向下延伸而出; 其中,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团,彭锦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长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贝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