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78739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2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更加方便,省力,搅拌更加均匀,而且成本低的饲料搅拌装置;它包括引水直管(1),引水直管(1)上端连接有手柄(5),引水直管(1)下端连接有引水横管(3),引水直管(1)上还套有进水套管(2),进水套管(2)上设有用于连接总进水管(8)的接口(12),所述的引水直管(1)上还设有限位台阶(6),进水套管(2)的下端面与限位台阶(6)相抵,进水套管(2)与引水直管(1)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引水横管(3)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有第一出水口(4),第一出水口(4)的下端面与引水横管(3)的下端面齐平;接口(12)与引水直管(1)内相连通,引水直管(1)与引水横管(3)相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饲料搅拌装置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饲料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禽类饲养行业仍是支撑人们食物来源的一大支柱,而且大多数地方仍然是人工饲养各种禽类,而并没有实现全面的集中化,自动化机器饲养。人工喂养的第一大工作就是给动物喂食,现在即使是人工喂养,也大多是喂养饲料。绝大部分饲料在喂养时是需要加水搅拌均匀的,有时还需要加入各种添加剂等。当前人工喂养禽类饲料大多是手动搅拌,一般是先将饲料放入桶中,然后加水,然后喂食之人直接用手拌匀。但是实际操作中,由于饲料的吸水性强,而水是从上到下依次浸润的,往往是桶中上层的饲料已经搅拌均匀而且湿润,而下层的饲料还是干的,喂食之人需要用手将桶中底层的饲料全部掏上来再重新加水搅拌。但是下层的饲料,由于受到上层的水和饲料的挤压,都紧紧的贴在桶底和桶壁上,要掏出来很是不便,同时由于上层已经拌好,下层掏上来的又要加水再拌,水沉淀到下层,会导致下层已经拌好的过湿,从而出现搅拌不均的问题。另外由于人工喂养需要考虑成本问题,如果采用大型的饲料搅拌器是很不划算的。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使用更加方便,省力,搅拌更加均匀,而且成本低的饲料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更加方便,省力,搅拌更加均匀,而且成本低的饲料搅拌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饲料搅拌装置,它包括引水直管,引水直管上端连接有手柄,引水直管下端连接有引水横管,引水直管上还套有进水套管,进水套管上设有用于连接总进水管的接口,所述的引水直管上还设有限位台阶,进水套管的下端面与限位台阶相抵,进水套管与引水直管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引水横管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的下端面与引水横管的下端面齐平;接口与引水直管内相连通,引水直管与引水横管相连通。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采用引水直管和引水横管的组合,将水引到水桶底部,同时用户用手握住进水套管,然后转动手柄就可以带动引水直管和引水横管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搅拌的饲料的目的。水直接从最下端进入,解决了底层饲料难以搅拌和搅拌不均的问题,引水管同时兼做搅拌管,成本更低廉。另外用户不再需要用手直接搅拌饲料,搅拌起来更加方便和省力。综上所述,本技术申请提供了一种使用更加方便,省力,搅拌更加均匀,而且成本低的饲料搅拌装置。作为改进,所述的引水横管的两端还设有第二出水口,第二出水口与引水直管平行且口径小于引水横管的口径。新增的与引水直管平行的出水口,进一步增加了出水的速度与出水的范围,同时两个纵向的出水口能起到搅拌爪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搅拌的效率;再者小口径出水口,使得出水时的冲击力更大,更容易冲散饲料。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出水口的口径小于引水横管的口径。小口径出水口,使得出水时的冲击力更大,更容易冲散饲料。作为改进,所述的进水套管的上端面连接有防止进水套管上下滑动的限位环。该设计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在搅拌过程中,进水套管和引水管不会发生上下方向的相对滑动,搅拌装置更加平稳。作为改进,所述的进水套管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的突起。该结构可以防止用户在搅拌时出现进水套管太滑而无法握紧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饲料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进水部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中:1、引水直管,2、进水套管,3、引水横管,4、第一出水口,5、手柄,6、限位台阶,7、限位环,8、总进水管,9、突起,10、第二出水口,11、进水孔,12、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和附图2,一种饲料搅拌装置,它包括引水直管1,引水直管I上端连接有手柄5,引水直管I下端连接有引水横管3,引水直管I上还套有进水套管2,进水套管2上设有用于连接总进水管8的接口 12,所述的引水直管I上还设有限位台阶6,进水套管2的下端面与限位台阶6相抵,进水套管2与引水直管I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引水横管3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有第一出水口 4,第一出水口 4的下端面与引水横管3的下端面齐平;接口 12与引水直管I内相连通,引水直管I与引水横管3相连通。所述的引水横管3的两端还设有第二出水口 10,第二出水口 10与引水直管I平行且口径小于引水横管3的口径。所述的第一出水口 4的口径小于引水横管3的口径。所述的进水套管2的上端面连接有防止进水套管2上下滑动的限位环7。所述的进水套管2的外壁上设有防滑的突起9。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的手柄5可设置成L型,手柄的一端与引水直管I销接或螺接均可。所述的限位环7可以采用带内丝的螺母,并在与之对应的一段引水直管I上设置外螺纹。还可以在引水直管I外开一条环形凹槽,限位环7采用卡簧环,直接卡在凹槽内实现限位。所述的进水套管2与引水直管之间不需要做密封,简单套合即可,然后在引水直管上开设若干个进水孔11,以保证接口 12处进来的水可以最快的进入到引水直管内。引水直管I的外壁最好与进水套管2的内壁之间设置一段间隙,这样能更加便于水进入引水直管内,引水直管的上端可以采用实心结构,这样可以更加牢固的与手柄5相连。所述的防滑的突起9可以采用波浪型的橡胶套结构。本技术申请保护的饲料搅拌装置在具体使用时,是先将装置放置于桶内,再加入饲料,然后将自来水用水管,如图中的总进水管8通过管接头,接到接口 12上,打开水龙头后,一手握住进水套管2,一手转动手柄5即可实现一边加水一边搅拌,同时搅拌是从最低层开始的。如果底层差不多了,可以慢慢抬高搅拌装置。另外如果搅拌速度较快,会形成旋涡,便可将上层的饲料带入到下层一起搅拌好。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饲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引水直管(1),引水直管(1)上端连接有手柄(5),引水直管(1)下端连接有引水横管(3),引水直管(1)上还套有进水套管(2),进水套管(2)上设有用于连接总进水管(8)的接口(12),所述的引水直管(1)上还设有限位台阶(6),进水套管(2)的下端面与限位台阶(6)相抵,进水套管(2)与引水直管(1)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引水横管(3)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有第一出水口(4),第一出水口(4)的下端面与引水横管(3)的下端面齐平;接口(12)与引水直管(1)内相连通,引水直管(1)与引水横管(3)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饲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引水直管(1),引水直管(I)上端连接有手柄(5 ),引水直管(I)下端连接有引水横管(3 ),引水直管(I)上还套有进水套管(2 ),进水套管(2)上设有用于连接总进水管(8)的接口(12),所述的引水直管(I)上还设有限位台阶(6),进水套管(2)的下端面与限位台阶(6)相抵,进水套管(2)与引水直管(I)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引水横管(3)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有第一出水口(4),第一出水口(4)的下端面与引水横管(3)的下端面齐平;接口(12)与引水直管(I)内相连通,引水直管(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江东农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