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涉及显示领域,能够提高出光的均匀性,解决直下式背光模组容易出现亮暗不均(mura)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源,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反射装置,所述反射装置包括: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反射槽,以及与所述反射槽相对设置的反射镜,所述反射镜面向所述反射槽的表面为反射面;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反射槽内,所述反射镜设置在所述光源上方,且,所述反射镜在所述反射槽上的投影的尺寸小于所述反射槽的开口的尺寸。(*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模组的主要功能即在于为液晶面板提供均匀、高亮度的发光体,基本原理是将常用的点或线型发光体,透过有效光机构转化成高亮度且均一辉度的面发光体产品,使液晶面板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模组除了应用在液晶电视机、液晶显示器件之外,还可以应用在数码相框、电子纸、手机等需要背光的显示装置中。从背光模组的结构上分类,一般有侧光式和直下式两种结构。对于中大型尺寸的液晶显示设备件,人们多采用直下式背光结构,以保证一定的亮度和均匀性等性能要求。如图1所示,一般直下式背光源模组包括胶框、背板组成的支架结构101,内部设置有周期性排列的LED阵列,LED阵列由多个LED灯102排布于电路PCB板103,在LED阵列的下方设置有一层反射膜104,LED阵列上方设置有扩散板105、扩散膜106等一系列光学膜片。LED阵列位于背光源结构的底部,LED阵列所发出的光通过一系列光学调制,从而获得一定亮度和均匀度要求的面光源,达到在出光面均匀出光的目的。一般而言,LED阵列的分布面积越大,组成的LED阵列的光源数目越多间距越小,出光越均匀,但限于成本及现有工艺水平,采用增加光源数目或者缩小光源间距的方法产生效果有限,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出光均匀性,解决直下式背光模组容易出现亮暗不均(mura)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能够提高出光的均匀性,解决直下式背光模组容易出现亮暗不均(mura)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源,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反射装置,所述反射装置包括: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反射槽,以及与所述反射槽相对设置的反射镜,所述反射镜面向所述反射槽的表面为反射面;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反射槽内,所述反射镜设置在所述光源上方,且,所述反射镜在所述反射槽上的投影的尺寸小于所述反射槽的开口的尺寸。优选地,所述光源为条状的线光源,所述线光源设置在所述反射槽底部的中央位置。可选地,每个所述反射槽内设置一条所述线光源。可选地,所述反射槽包括:底面,与所述底面相连的侧面;所述底面与所述侧面所成夹角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优选地,所述底面与所述侧面所成夹角为120度。可选地,所述反射槽为内表面镀金属的塑料件或为表面光滑的金属件。可选地,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或者冷阴极荧光灯管。进一步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扩散板。可选地,所述反射镜为矩形长条状。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任意一项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中的光源设置在反射镜和反射槽组成的反射装置中,光源发出的光在反射镜和反射槽底部的反射面之间向两侧进行反射传导,分别到达反射槽的两个侧面然后发生反射,从反射镜与反射槽开口的间隙射出至扩散板。在反射槽的两个侧面上反射射出的光可看成从两个光源发出,从而等效增加光源数目,减少光源间距,因而能够提高出光的均匀性,解决直下式背光模组容易出现亮暗不均(mura)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现有直下式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的光路图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直下式背光源模组的等效光路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模拟试验使用的反射装置结构图;图6为未采用本实施例反射装置的普通直下式背光源进行背光模拟的效果图;图7为采用了本实施例反射装置的直下式背光源在没有加扩散板的条件下进行背光模拟的效果图;图8为采用了本实施例反射装置的直下式背光源在有扩散板的条件下进行背光模拟的效果图。附图标记101-支架结构,102-LED 灯,103-PCB 板,104-反射膜,105-扩散板,106-扩散膜;20_光源,10-反射装置,11-反射镜,12-反射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如图2和图3所示,该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源20,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反射装10置,反射装置10包括: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反射槽12,以及与反射槽12相对设置的反射镜11,反射镜面向反射槽12的表面为反射面;光源20设置在反射槽12内,反射镜11设置在光源20上方,且,反射镜11在反射槽12上的投影的尺寸小于反射槽12的开口的尺寸。可以理解,如图3所示,图中仅示出一个光源及一个反射装置,具体实施中,光源20不限于一个,当然反射装置也不限于一个。如图3所示,所述反射镜11在所述反射槽上的投影的尺寸L小于反射槽12的开口的尺寸。光源20发出的光在反射镜11和反射槽12底部的反射面之间来回反射前进,分别向两侧传导到反射槽12的两个侧面上,然后分别在反射槽12的两个侧面发生反射,从反射镜11与反射槽12开口的间隙射出至扩散板105。如图4所不,在反射槽12的两个侧面上反射射出的光可等效于从两个光源发出,相当于增加了光源数目,减少了光源间距,因而能够提高出光的均匀性,解决直下式背光模组容易出现亮暗不均(mura)的问题。优选地,所述光源20优选为条状的线光源,所述线光源设置在反射槽12底部的中央位置,反射镜11的中心正对光源20放置,如此可以使从所述反射装置出来的光线较为对称。优选的,每个所述反射槽12内设置一条所述线光源,其目的是为了使所述反射装置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当然也可以一个反射槽12内也可设置多条线光源。可选地,所述反射槽12包括:底面,与底面相连的侧面;底面与侧面所成夹角a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底面与侧面所成夹角a太小,侧面上反射射出的光不容易射到扩散板105上;夹角a太大,会使分别从反射槽两个侧面反射出的光线的交汇减少(可以理解,当底面与侧面的夹角为180度时,从反射槽两个侧面反射出的光线没有交汇),易出现亮暗不均的问题。因此,优选地,底面与侧面所成夹角a为120度,此时出光效果最好。可选地,反射槽12和反射镜11可通过表面涂覆反射材料制成。例如,反射槽12为内表面镀金属的塑料件或为表面光滑的金属件,具体可以将反射槽12表面镀银,或使用表面光滑的铝件、铁件等。如此可以减少光量的损失,而且制作非常简单。优选的,光源20可以为发光二极管或者冷阴极荧光灯管。实施例附图中的光源20可理解成单独的发光二极管(或冷阴极荧光灯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反射装置,所述反射装置包括: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反射槽,以及与所述反射槽相对设置的反射镜,所述反射镜面向所述反射槽的表面为反射面;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反射槽内,所述反射镜设置在所述光源上方,且,所述反射镜在所述反射槽上的投影的尺寸小于所述反射槽的开口的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下式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一个反射装置,所述反射装置包括: 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反射槽,以及 与所述反射槽相对设置的反射镜,所述反射镜面向所述反射槽的表面为反射面; 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反射槽内,所述反射镜设置在所述光源上方,且,所述反射镜在所述反射槽上的投影的尺寸小于所述反射槽的开口的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为条状的线光源,所述线光源设置在所述反射槽底部的中央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反射槽内设置一条所述线光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其敏,马骋,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光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