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498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1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包括复合为一体的扩射粒子层、第一PET白色反射膜层、微孔膜层、第二PET白色反射膜层,所述扩射粒子层的厚度为5~15μ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在不影响原有反射率的基础上具有一定亚光效果,可使反射光线产生扩散效果,从而提高反射光辉度的均匀性,且所得的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具有密度轻(0.8~1.05g/cm3)、光线透光率低(≤4.5%)、遮蔽性和白度好、抗撕裂和耐折叠性好等优点,同时原料来源及制造过程不会造成环境破坏及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在保持反射膜原有反射率的基础上,使反射光线有扩散效果,从而提高反射光辉度的均匀性。
技术介绍
背光源的发展来源于液晶模组的发展。液晶自身不会发光,IXD面板本身也不具备发光的特性,需要照明光源,它属于背光型显示器件。液晶屏幕的成像原理是靠面板中的电极通电后,液晶分子在电极通电之后会发生扭转,从而让背光模组的光线能够通过并实现发光。背光源(Backlight)是提供IXD显示器产品中一个背面光源的光学组件。因而,背光源的质量决定了液晶显示屏的亮度、出射光均匀度、色阶等重要参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液晶显示屏的发光效果。常规LED背光源的工作原理是将点光源变成面光源。根据将点光源变成面光源的方法不同,常规LED背光源可分为底部光和侧部光(包括普通侧背光、CCFL、彩屏背光)两种。液晶背光体系的主要光学膜片有反射膜、扩散膜、增透膜等。反射膜的作用是将露出导光板底部的光线尽可能高效的反射回系统中,提高光的利用率,减少能量损耗。如何提高反射膜的反射率,减少光损耗,最大限度的利用光源光线,同时使反射光线产生扩散效果,从而提高反射光辉度的均匀性是背光模组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种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包括顺次复合为一体的扩射粒子层、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微孔膜层、第二 PET白色反射膜层,所述扩射粒子层的厚度为5?15 μ m。上述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在不影响原有反射率的基础上具有一定亚光效果,可使反射光线产生扩散效果,从而提高反射光辉度的均匀性。上述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具有密度轻(0.9?1.05g/cm3)、光线透光率低((4.5%)、遮蔽性和白度好、抗撕裂和耐折叠性好等优点,同时原料来源及制造过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上述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使用的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微孔膜层和第二 PET白色反射膜层采用三层共挤双向拉伸方法制备而成;扩射粒子层采用涂覆的方法制备。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反射光辉度的均匀性,上述扩射粒子层中扩散粒子的直径为5 ?10 μ m0为了在保证反射率的同时,进一步保证产品反射光辉度的均匀性,扩射粒子层的厚度为8?12 μ m,扩射粒子层中扩散粒子的直径为6?8 μ m。为了保证扩射粒子层的使用稳定性,扩射粒子层通过丙烯酸胶层粘合在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上。为了进一步保证产品反射光辉度的均匀性,扩射粒子层在45°方向上的光泽度为5GS ?15GS。为了保证产品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和第二 PET白色反射膜层的厚度均为10?20 μ m ;微孔膜层的厚度为80?160 μ m。微孔膜层的孔径优选为1.5?5微米。本技术未提及的技术均为现有技术。本技术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在不影响原有反射率的基础上具有一定亚光效果,可使反射光线产生扩散效果,从而提高反射光辉度的均匀性,且所得的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具有密度轻(0.8?1.05g/cm3)、光线透光率低((4.5%)、遮蔽性和白度好、抗撕裂和耐折叠性好等优点,同时原料来源及制造过程不会造成环境破坏及改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型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扩射粒子层,2为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3为微孔膜层,4为第二 PET白色反射膜层,5为丙烯酸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的内容,但本技术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包括顺次复合为一体的扩射粒子层、第一PET白色反射膜层、微孔膜层、第二PET白色反射膜层,扩射粒子层的厚度为5 μ m ;扩射粒子层中扩散粒子的直径为5 μ m ;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和第二 PET白色反射膜层的厚度均为10 μ m ;微孔膜层的厚度为80 μ m ;微孔膜层的孔径为1.5微米。扩射粒子层通过丙烯酸胶层粘合在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上。扩射粒子层在45°方向上的光泽度为8GS。实施例2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包括复合为一体的扩射粒子层、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微孔膜层、第二 PET白色反射膜层,扩射粒子层的厚度为15 μ m;扩射粒子层中扩散粒子的直径为10 μ m ;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和第二 PET白色反射膜层的厚度均为20 μ m ;微孔膜层的厚度为160 μ m ;微孔膜层的孔径为5微米。扩射粒子层通过丙烯酸胶层粘合在第一PET白色反射膜层上。扩射粒子层在45°方向上的光泽度为7GS。实施例3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包括复合为一体的扩射粒子层、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微孔膜层、第二 PET白色反射膜层,扩射粒子层的厚度为8μπι;扩射粒子层中扩散粒子的直径为6 μ m ;第一PET白色反射膜层和第二 PET白色反射膜层的厚度均为15 μ m ;微孔膜层的厚度为120 μ m ;微孔膜层的孔径为3微米。扩射粒子层通过丙烯酸胶层粘合在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上。扩射粒子层在45°方向上的光泽度为13GS。实施例4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包括复合为一体的扩射粒子层、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微孔膜层、第二 PET白色反射膜层,扩射粒子层的厚度为12 μ m;扩射粒子层中扩散粒子的直径为8 μ m ;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和第二 PET白色反射膜层的厚度均为10?20 μ m ;微孔膜层的厚度为110 μ m ;微孔膜层的孔径为4微米。扩射粒子层通过丙烯酸胶层粘合在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上。扩射粒子层在45°方向上的光泽度为14GS。上述实施例中光学扩散型反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基材由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微孔膜层和第二 PET白色反射膜层采用三层共挤双向拉伸方法制备而成;B、将用量为10?20%的(按重量计,以下用量均按重量计)扩散粒子(扩散粒子的直径为6?8μπι)倒入醋酸乙酯(用量为30?40%)溶剂中,搅拌使之分散均匀。粒子充分浸润且分散良好时,加入一定量丙烯酸胶水(用量为30?40%)继续搅拌,待分散均匀后,按照比例加入一定量聚异氰酸酯固化剂(用量为3?5%)继续搅拌,直至胶液分散均匀稳定为止。C、将步骤B中配好的胶液倒入上胶槽,将基材进行上胶涂布作业,控制好上胶量和上胶均匀度;D、将步骤C中上好胶的白色反射膜送入烘箱烘干使之固化,固化完成所得的产品即为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复合为一体的扩射粒子层、第一PET白色反射膜层、微孔膜层、第二PET白色反射膜层,所述扩射粒子层的厚度为5~15μm。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24 CN 201320602318.81.一种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复合为一体的扩射粒子层、第一 PET白色反射膜层、微孔膜层、第二 PET白色反射膜层,所述扩射粒子层的厚度为5?15 μ m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射粒子层中扩散粒子的直径为5?10 μ 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ET扩散型白色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射粒子层的厚度为8?12 μ m,扩射粒子层中扩散粒子的直径为6?8 μ m。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PE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怀龙沈安乐谢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兰埔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