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权永泽专利>正文

非连续接触式印刷用水斗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70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非连续接触式印刷用水斗辊。在水槽上方设置的水斗辊圆柱体表面设有至少二个宽度均等平行于中心轴线并与圆柱表面相交的平面。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加工,成本低廉,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斗辊兼顾了连续接触形式传水辊的稳定性和间歇接触形式的均衡性,同时还克服了连续和间歇两种形式的不足,使印刷产品质量更佳。(*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刷用水斗辊,尤其是非连续接触式印刷用水斗辊
技术介绍
目前,输水润版机构是胶版印刷中一种独有的机构,是胶版印刷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对于胶印机来说,润版装置的结构和设计,对于最终印刷出高质量的印刷品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胶版印刷是一种用水润湿印版表面的独特的印刷方式,利用了油、水不相混溶的原理,印版图文部分亲油疏水,空白部分亲水疏油,正确地掌握好胶版印刷的水墨平衡,是提高印刷产品质量的关键,也是衡量印刷生产力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胶印机印版版面的表面上的空白部分在印刷过程中,因为人为加注了一定量的水膜存在,基于油和水不相混溶原理的作用,因此不会被墨辊上输送的油墨所沾脏。如果油墨粘附力过大水膜的阻隔力量不足以对抗印版空白部分的吸附作用的时候,版面上沾脏现象就产生了。反之,如果印版版面的油墨粘附力过小,水膜就会阻挠输墨装置对印版印墨量的正常输送而导致印迹墨色变浅。所以说印刷过程中,印迹墨色的深淡,除了下墨量及其传输过程必须保持与印色和覆盖率相适应之外,另一个最为重要因素那就是润湿版面的水量和阻隔能力适中。均衡水量大小的原则以印版版面不脏版、糊版为前提,而使用最少量的水分。即用最少量的水和油墨印刷出最佳产品,应该强调的是使用最少的水分,并求得水量与墨量的平衡。影响印迹墨色的深淡,与印刷版面供水量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均衡框架之内印刷过程中当对于版面供水量减少时,印迹墨色就立即相应地加深。反之,如果增大印版版面的供水量,可以使印迹墨色减轻。经常做到正确地判别水、墨量的大小,水墨达到平衡,两者的平衡不是呆板地固定在一个数值上的,而是处于相当范围内的动态平衡。但是,精湛的技术应该是平衡在最低的范围,使用最少量的水量,这也是胶印工艺的一个难点。目前在市面比较流行的常见胶印机上,普遍的输水润版机构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其中接触式又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之分。接触式输水润版装置该装置是指水斗中的润版液是通过各种水辊相互接触传导最终到达印版表面进行润湿的一种润版方式。非接触式输水润版装置该装置在从水斗中的润版液到印版的传递过程中,不是通过水辊而是直接向印版喷淋或涂布,在整个传输过程中机构中的部件和印版本身并没有真正的接触。这种方式的输运量取决于对该方式的外界控制,从而使得这种方式水辊表面的存水较少且容易做到水墨平衡。间歇式是指水斗辊不是连续旋转,而是依靠水斗辊间歇转动不连续地将润版液传导给印版表面的一种方式,其输运量取决于间歇时间的比例。连续式相对于间歇式而言,连续式润版机构去掉了往复摆动的传水辊,从而使润版液能够连续不断地供给印版表面,其输运量取决于水斗辊的旋转速度。专利技术或者
技术实现思路
写明专利技术或者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并对照现有技术写明专利技术或者技术的有益效果;连续型接触式润版方式,水斗辊采用圆柱面电镀形式,工作过程中由于连续摩擦升温导致辊体变形破坏业上水量的稳定,中断生产进程;严重损坏和消耗串水辊表面附着绒布的表面精度,维修、维护操作费时费力、劳民伤财,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停产。间歇式接触传水润版形式,是将传水辊以一种机械摆动方式间歇性地脱离输水过程,以达到减少连续摩擦所产生的热能积累,进而减轻连续输水对于绒布和辊体造成的伤害,使得印刷过程中水墨动态均衡易于达到和保持。但在胶印机运行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摆动极易失去控制,产生机械共振导致生产过程中断。非接触传水润版形式以毛刷传水辊为代表,所输送的水呈较大颗粒形状而非连续的水膜,均匀性差且严重影响印刷产品质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加工,印刷产品质量高的非连续接触式印刷用水斗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水槽上方设置的水斗辊圆柱体表面设有至少二个宽度均等平行于中心轴线并与圆柱表面相交的平面。本技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加工,成本低廉,采用本技术水斗辊兼顾了连续接触形式传水辊的稳定性和间歇接触形式的均衡性,同时还克服了连续和间歇两种形式的不足,使印刷产品质量更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水斗辊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连续接触式润版输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水斗辊设置凹槽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水斗辊圆弧凹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图1-图5可知,本技术是在水槽1上方设置的水斗辊2圆柱体表面设有至少二个宽度均等平行于中心轴线并与圆柱表面相交的平面3。所述的水斗辊2圆柱体表面设有至少二个宽度均等以圆柱母线为边缘的凹槽4。所述的水斗辊2圆柱体表面设有至少二个宽度均等以圆柱母线为边缘的圆弧凹面5。本技术水斗辊(2)的下半部分浸没在水槽(1)中的水平面以下,润版液呈薄膜状附着在辊体表面跟随辊体运转,到达与传水辊(6)相接触的位置时,通过转动粘附到传水辊(6)上。再通过匀水辊(7)、着水辊(8)的传递作用,涂布到印版滚筒(9)上完成输水润版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非连续接触式印刷用水斗辊,包括水斗辊,其特征在于在水槽(1)上方设置的水斗辊(2)圆柱体表面设有至少二个宽度均等平行于中心轴线并与圆柱表面相交的平面(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连续接触式印刷用水斗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斗辊(2)圆柱体表面设有至少二个宽度均等以圆柱母线为边缘的凹槽(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连续接触式印刷用水斗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斗辊(2)圆柱体表面设有至少二个宽度均等以圆柱母线为边缘的圆弧凹面(5)。专利摘要一种非连续接触式印刷用水斗辊。在水槽上方设置的水斗辊圆柱体表面设有至少二个宽度均等平行于中心轴线并与圆柱表面相交的平面。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加工,成本低廉,采用本技术水斗辊兼顾了连续接触形式传水辊的稳定性和间歇接触形式的均衡性,同时还克服了连续和间歇两种形式的不足,使印刷产品质量更佳。文档编号B41L25/00GK2902695SQ20062002011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3日专利技术者权永泽 申请人:权永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连续接触式印刷用水斗辊,包括水斗辊,其特征在于:在水槽(1)上方设置的水斗辊(2)圆柱体表面设有至少二个宽度均等平行于中心轴线并与圆柱表面相交的平面(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永泽
申请(专利权)人:权永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