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进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6877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1 03:29
一种行星齿轮进线机构,主传动轴中部有凸缘;连接板经轴承装于主传动轴;主传动轴上套装有上齿盘;上齿盘固定于连接板;下齿盘经轴承装于主传动轴;定位环固定于下齿盘下部;定位环与定位杆相连;主传动轴上装有上法兰盖、下法兰盖;小芯轴插装于主传动轴凸缘上的通孔,小芯轴上端装于上法兰盖的定位孔,下端装于下法兰盖的定位孔;双联行星齿轮经轴承装于小芯轴;下线轴装于主传动轴内;主传动轴上有过线槽;下线轴上有一字槽;过线槽与一字槽中有过线钩;筒状结构的绕线壳体小口端固定于凸缘;绕线壳体大口端有进线管;过线钩经过线管道与进线管入口相连;进线管出口伸出绕线壳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从绕线机构的内部进线,结构简单、紧凑。(*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星齿轮进线机构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定子绕组线圈绕线装备的进线机构。技术背景根据电机能量转换原理,电机绕组为电机的核心部件,在电机各构成部件中,其制造难度最大,价值最高,为“电机心脏”,因此,电机绕组制造装备的技术水平和性能直接影响电机的制造水平。电机绕组又分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特别是定子绕组其制造难度最大,相应的定子绕组制造装备的技术难度也最大,其中又以定子绕组线圈绕线装备为最。中国国内定子绕组线圈绕线装备的进线方式均是从绕线机构的外部进线,进线机构占用空间,使装备整体的结构不紧凑、体积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改变定子绕组线圈绕线装备从绕线机构的外部进线的方式,提供一种能实现从绕线机构内部进线的行星齿轮进线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主传动轴中部有一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凸缘;连接板经轴承装于凸缘上部的主传动轴上;位于凸缘与连接板之间的主传动轴上套装有上齿盘;上齿盘固定于连接板;与上齿盘对应的下齿盘经轴承装于凸缘下部的主传动轴上;定位环固定于下齿盘下部;所述定位环与插装于相应成型工装定位孔内以使定位环与连接板保持相对静止的定位杆相连;上齿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星齿轮进线机构,其特征在于:主传动轴(1)中部有一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凸缘;连接板(9)经轴承装于凸缘上部的主传动轴(1)上;位于凸缘与连接板(9)之间的主传动轴(1)上套装有上齿盘(2);上齿盘(2)固定于连接板(9);与上齿盘(2)对应的下齿盘(6)经轴承装于凸缘下部的主传动轴(1)上;定位环(12)固定于下齿盘(6)下部;所述定位环(12)与插装于相应成型工装定位孔内以使定位环(12)与连接板(9)保持相对静止的定位杆(13)相连;上齿盘(2)与凸缘之间的主传动轴(1)上套装固定有上法兰盖(3),下齿盘(6)与凸缘之间的主传动轴(1)上套装固定有下法兰盖;用于安装与上齿盘(2)、下齿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星齿轮进线机构,其特征在于:主传动轴(I)中部有一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凸缘;连接板(9)经轴承装于凸缘上部的主传动轴(I)上;位于凸缘与连接板(9)之间的主传动轴(I)上套装有上齿盘(2);上齿盘(2)固定于连接板(9);与上齿盘(2)对应的下齿盘(6)经轴承装于凸缘下部的主传动轴(I)上;定位环(12)固定于下齿盘(6)下部;所述定位环(12)与插装于相应成型工装定位孔内以使定位环(12)与连接板(9)保持相对静止的定位杆(13)相连; 上齿盘(2)与凸缘之间的主传动轴(I)上套装固定有上法兰盖(3),下齿盘(6)与凸缘之间的主传动轴(I)上套装固定有下法兰盖; 用于安装与上齿盘(2)、下齿盘(6)啮合传动的双联行星齿轮(4)的小芯轴插装于主传动轴(I)凸缘上的通孔,小芯轴上端插装固定于上法兰盖(3)的定位孔内,下端插装固定于下法兰盖(5)的定位孔内;双联行星齿轮经轴承装于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波李琨孙铁军丁海涛王伟张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