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5466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设置在支座上圆柱状的筒体,筒体底部为设置有排污接管的封头,所述筒体的中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下方的筒体上设置有进气管,以及连接有吸油管的吸油口,所述的吸油管端部插至筒体下端,挡板的下方固定有向下延伸的隔筒以及绕隔筒螺旋向下引导从进气管进入的油气混合物旋转的螺旋板,螺旋板下方还倾斜设置有加油座,所述的筒体上部设置有罐压接座,筒体顶上固定有盖板。设置有螺旋板,使得粗分离过程效率更高,同时各个部件相互配合,提高了油气分离器的工作效率,除油效果佳,使用寿命长,压降小,适合中等尺寸的油气分离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油气分罔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喷油螺杆压缩机中,在压缩气体的同时,大量的油被喷入压缩机的齿间容积。这些油和被压缩气体形成的油气混合物,在经历相同的压缩过程后,被排到机组的油气分离器中。油气分离器是喷油螺杆压缩机机组系统中的主要设备之一。为了降低机组排气中的含油量和循环使用机组中的润滑油,必须利用油气分离器把润滑油有效地从气体中分离出来。按分离机理的不同,喷油螺杆压缩机机组中采用两种不同的油气分离方法。一种称为机械法,即碰撞法或旋风分离法,它是依靠油滴自身重力以及离心力的作用,从气体中分离直径较大的油滴。实际测试表明,对于直径大于Iym的油滴,都可采用机械法被有效地分离出来。另一种为亲和聚结法,通过特殊材料制成的元件,使直径在Iym以下的油滴先聚结为直径较大的油滴,然后再分离出来。现在喷油螺杆压缩机机组中一般都同时采用这两种不同的油气分离方法,即用机械法作为粗分离,而用亲和聚结法作为精分离。早期的机械法一般采用碰撞法,即在油气混合物的流动方向上设置某种障碍物,当油气混合物与障碍物碰撞后,混合物中的油滴就会聚集在障碍物的表面,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分离器的底部。采用碰撞法时,油气混合物撞击障碍物的速度有一定的范围,其最佳值与气体和润滑油的密度有关。一般来说,最佳撞击速度为3m/S左右。现代的机组中一般采用旋风分离法或两种方法结合来进行粗分离。这种方法是在油气分离器中设置旋风通道,当油气混合物进入油气分离器后,首先通过旋风通道,大的油滴将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壁上,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到分离器的底部。当油气混合物通过机械法进行分离后,其中约99.7%的油会被分离出来,且此时的油滴直径多在I μ m以下,无法再用机械法进行分离。亲和聚结法主要用于分离直径在I μ m以下的油滴,由过滤和聚结两个过程组成。这种分离方法所采用的元件(油细分离器),实际上是一种多孔过滤材料,当油气混合物进入过滤元件之前,直径大于元件材料孔径的油滴,将在元件的表面被过滤出来。然后,利用过滤材料内部流道形状和大小的改变,可使进入其内部的小直径油滴在惯性力等的作用下,在材料的纤维上聚结成为大直径油滴,并被过滤出来。目前,油细分离器普遍采用专门为此用途开发的超细玻璃纤维等材料,取得了除油效果佳、寿命长、压降小的效果。专业厂家生产的油细分离器已经可使气体中的含油量降到I?2ppm。由于油气分离器是由多个结构进行配合从而达到油气分离的效果,其性能优劣对压缩机的油耗、效果以及排气质量有很大影响。油气分离器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油气混合物的分离效果,也关系到空气压缩机的使用成本,所以对其进行优化调整是很有必要的。现有的油气分离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需要根据不同的筒体尺寸设计出不同的油气分离器结构,并且提高粗分离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气分离器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设置在支座上圆柱状的筒体,筒体底部为设置有排污接管的封头,所述筒体的中部设置有挡板,挡板下方的筒体上设置有进气管,以及连接有吸油管的吸油口,所述的吸油管端部插至筒体下端,挡板的下方固定有向下延伸的隔筒以及绕隔筒螺旋向下引导从进气管进入的油气混合物旋转的螺旋板,螺旋板下方还倾斜设置有加油座,所述的筒体上部设置有罐压接座,筒体顶上固定有盖板。所述螺旋板下方还设置有观油镜座。所述的筒体上部设置有带接座的弯管。所述的筒体内壁直径为600mm。所述的进气管开口直径为100mm,所述的加油座开口直径为42mm,所述的吸油口开口直径为5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螺旋板,使得粗分离过程效率更高,同时各个部件相互配合,提高了油气分离器的工作效率,除油效果佳,使用寿命长,压降小,适合中等尺寸的油气分离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设置在支座I上圆柱状的筒体2,筒体2底部为设置有排污接管3的封头21,所述筒体2的中部设置有挡板4,挡板4下方的筒体2上设置有进气管22,以及连接有吸油管5的吸油口 23,所述的吸油管5端部插至筒体2下端,挡板4的下方固定有向下延伸的隔筒6以及绕隔筒6螺旋向下引导从进气管22进入的油气混合物旋转的螺旋板7,螺旋板7下方还倾斜设置有加油座24,所述的筒体2上部设置有罐压接座25,筒体2顶上固定有盖板26。所述螺旋板7下方还设置有观油镜座27。所述的筒体2上部设置有带接座的弯管28。进一步,所述的筒体2内壁直径为600mm。所述的进气管22开口直径为100mm,所述的加油座24开口直径为42mm,所述的吸油口 23开口直径为50mm。当然,本技术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还可以有其它结构上的变形,这些等同技术方案也应当在其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支座(1)上圆柱状的筒体(2),筒体(2)底部为设置有排污接管(3)的封头(21),所述筒体(2)的中部设置有挡板(4),挡板(4)下方的筒体(2)上设置有进气管(22),以及连接有吸油管(5)的吸油口(23),所述的吸油管(5)端部插至筒体(2)下端,挡板(4)的下方固定有向下延伸的隔筒(6)以及绕隔筒(6)螺旋向下引导从进气管(22)进入的油气混合物旋转的螺旋板(7),螺旋板(7)下方还倾斜设置有加油座(24),所述的筒体(2)上部设置有罐压接座(25),筒体(2)顶上固定有盖板(2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支座(I)上圆柱状的筒体(2),筒体(2)底部为设置有排污接管(3)的封头(21),所述筒体(2)的中部设置有挡板(4),挡板(4)下方的筒体(2)上设置有进气管(22),以及连接有吸油管(5)的吸油口(23),所述的吸油管(5)端部插至筒体(2)下端,挡板(4)的下方固定有向下延伸的隔筒(6)以及绕隔筒(6)螺旋向下引导从进气管(22)进入的油气混合物旋转的螺旋板(7),螺旋板(7)下方还倾斜设置有加油座(24),所述的筒体(2 )上部设置有罐压接座(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新文刘传禧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