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吸顶抽油泵凡尔总成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5467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吸顶抽油泵凡尔总成改进结构是涉及油田抽油泵,完全适用于现在油田使用抽油泵,它不改变油田抽油泵主体原设计的外形尺寸和相关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尺寸。抽油泵凡尔总成是在几千米地下工作,加之原油浓度高、粘度大易造成凡尔球被吸于凡尔室顶部而造成抽油泵失灵。为解决此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是在凡尔总成的凡尔室内侧面,与凡尔室顶一定距离的横截面上互为90度方向各安一小钢珠,由于凡尔球上行碰此小钢珠产生侧推力,在凡尔球下方原油推力继续作用下使凡尔球反时针旋转往下行,避免凡尔球吸顶造成抽油泵失灵的故障。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机构紧凑、合理,确保抽油泵工作万无一失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吸顶抽油泵凡尔总成的改进结构
本技术涉及不吸顶抽油泵凡尔总成改进结构,完全适用于现在使用的油田抽油泵,不改变抽油泵主体原设计的外形尺寸和相关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尺寸。
技术介绍
抽油泵是油田一种专用设备,它安装在油管柱的下端,沉浸在原油、水、天然气等介质中。通过抽油泵中柱塞往复运动,将地下原油经凡尔总成,再通过柱塞内的上下游动凡尔球,将原油一次次地抽到地面油管。由于原油浓度高、粘度大,凡尔总成中的凡尔球时有发生被吸于凡尔室顶部而导致抽油泵工作失灵。遇到此情况即要停机,用抽油泵柱塞对凡尔总成进行多次撞击,通过撞击和振动让凡尔球复位到凡尔座上,使抽油泵恢复抽油功能。由于抽油泵凡尔总成是在几千米的地下,看不到、也摸不着,实施这种撞击法是一种既费时又耗力多花钱的作业。因此本技术在不改变抽油泵主体原设计的外形尺寸和相关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尺寸情况下,仅在凡尔总成的凡尔室内侧面,离凡尔室顶部大于凡尔球半径处横截面上互为90度方向各安一小钢珠,此改进结构由于原设计凡尔室多个出油口是均布,油流带动凡尔球是垂直上行的,凡尔球碰到小钢珠被侧推,同时由于凡尔球下方原油继续上行推力,促使凡尔球反时针旋转往下行,避免了凡尔球被吸于凡尔室顶部而导致抽油泵工作失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不吸顶抽油泵凡尔总成的改进结构技术方案是:在凡尔总成的凡尔室3内侧面,离凡尔室3顶部大于凡尔球4半径值处横截面上互为90度方向各安一小钢珠5,小钢珠5半径值加凡尔球4直径值应略小于凡尔室3内孔径;此改进结构由于原设计凡尔室多个出油口 I是均布,油流带动凡尔球4是垂直上行的,当凡尔球4在油流带动上行时,凡尔球4碰到小钢珠5被侧推,同时由于凡尔球4下方原油继续上行推力,促使凡尔球4反时针转动,产生反时针旋转往下行,避免了凡尔球4被吸于凡尔室3顶部而导致抽油泵工作失灵。本技术具有机构紧凑、合理,确保抽油泵工作万无一失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凡尔室出油口、2凡尔室壳体、3凡尔室、4凡尔球、5小钢珠、6凡尔座。【具体实施方式】在凡尔室壳体2离凡尔室3顶部,大于凡尔球4半径值处横截面上互为90度方向各打一同小钢珠5直径值一样孔,孔紧配压入小钢珠5,让小钢珠一侧面露出凡尔室内侧面半个直径值高度,小钢珠另一侧面与凡尔室壳体壁焊接,焊接时露出凡尔室内侧面半个直径值高度的小钢珠要注意冷却,防小钢珠使用面退火;再装入凡尔球4,紧配上凡尔座6于凡尔室壳体2下孔中即成本技术改进型的凡尔总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不吸顶抽油泵凡尔总成改进结构是由凡尔室出油口(1)、凡尔室壳体(2)、凡尔室(3)、凡尔球(4)、小钢珠(5)、凡尔座(6)构成,其特征是:在凡尔总成的凡尔室(3)内侧面,离凡尔室(3)顶部大于凡尔球(4)半径值处横截面上互为90度方向各安一小钢珠(5),小钢珠(5)半径值加凡尔球(4)直径值应略小于凡尔室(3)内孔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不吸顶抽油泵凡尔总成改进结构是由凡尔室出油口(I)、凡尔室壳体(2)、凡尔室(3)、凡尔球(4)、小钢珠(5)、凡尔座(6)构成,其特征是:在凡尔总成的凡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涤生周立斌唐张兵
申请(专利权)人:建湖县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