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陈秋月专利>正文

连续式印章印油供给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34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式印章印油供给之结构,包括供油座(1),章座(2),印章体(3),底盖(4)及一调整控制棒(5)等构件,供油座(1)充填孔内壁设有螺纹,与具有外螺纹的调整控制棒(5)螺纹连接,该调整控制棒(5)穿入供油座(1)内,其底端形状为扁平状,且位于导油孔(111)内,通过旋转调整控制棒(5),可改变扁平头与导油孔(111)之间的间隙,从而控制印油出油量。由于能控制印油的出油量,从而根据盖印量的多少,调整印油出油量,保证了盖印的清晰效果。(*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式印章,特别是涉及带有供油座可调节油墨供油量的连续式印章。目前传统使用的印章需配合一印台使用,盖印前须先沾印泥或油墨,这种操作方式不但麻烦而且盖印前后油墨浓淡不均,长期使用容易积聚泥垢,导致该印章盖印后字形模糊难辨。所以,有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带有油墨座的连续式印章,其结构不外乎有一装有油墨的油座,在油座内塞置一海棉,再用油针插入且贯通,而使印章与油座保持一定距离,使用时,印章盖印使印章体受压,空气对流,油墨由海棉渗透浸入印章,即可盖印,这样虽可达到予期功效,但往往使用时间极短,其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油墨存量有限,无法自行补充,一旦用尽,则只可使用印泥盖印,失去原有价值;其二,油墨经海棉渗入印章,油墨会堆积于通油孔的接合处,破坏接合处的粘接状态,且油墨会沿周边缘间隙渗出,而污损纸张和使用者手指,时间长了,则易损坏印章座体并使其脱落;其三,该印章是利用海棉吸水特性,由于海棉吸水性强,压力过大(多)时,海棉吸水量无法控制,导制油墨大量由印章中渗出,使盖印的字迹模糊,这是较早期的印章结构。最近,有人对原有的印章进行了改进,其改进在于印章座内设若干锥状导油孔,直接插植于印章体内,使章座内油墨垂直单向渗透入印章体,且加一簧片,以缓冲压印冲力,但该印章油墨仍会渗透,且用量少时油墨易干涸,使用多时,油墨供应不及或盖印模糊不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连续盖印且可控制印油出油量,确保盖印时清晰的连续印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供油座,章座、印章体,底盖等元件,其中供油座顶部设有一充填孔,可与内部储油空间相连通,而章座与底盖包覆着印章体,并结合组装于供油座的下端,供油座内部底端设有导油孔,该导油孔为通孔,与章座上的螺孔相连通,该连续式印章还包括一调整控制棒,该调整控制棒由上端带有外螺纹的柱体与下端为一细长的杆身构成,杆身底端头部为一扁平状的扁平头,扁平头的外径大小与导油孔孔径大小相对应,调整控制棒从充填孔穿入,其杆身置于供油座内,其上端柱体与供油座上充填孔螺纹连接,其底端扁平头位于导油孔内。由于本技术可通过调整控制调整控制棒,使其上下移动,从而可方便的控制出油量的多少,确保了盖印的清晰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连续式印章的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连续式印章的组装图。图3为本技术连续式印章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连续式印章的实施状态图。图1为本技术的透视图,主要包括供油座(1),章座(2),印章体(3),底盖(4)及调整控制棒(5)等构件,其中供油座(1)是由座身(11)及顶盖(12)二部份构成,二者可用高频封闭成一体(或其它等效方式),座身(11)为底端略小的中空圆柱体,其内部底端设有一凸起导油孔(111),该导油孔(111)为通孔,导油孔(111)向外凸台部份设有外螺纹,与章座(2)上的螺孔(21)螺纹连接,并在两者之间嵌入密封图(8),该螺孔(21)为一通孔,与导油孔(111)相通。章座(2)与底盖(4)内部均为中空状,底盖(4)为一向上呈开放状的座体,与章座(2)结合而成一盒体,并包覆印章体(3),在章座(2)中间设有一凸环,并在凸环上设有一螺孔(21)以供座身(11)架设于上端,印章体(3)为软性且吸水性强的材料,具有吸墨渗透的特性,其底面镂刻有所需字体,其顶面有一凹环,位置与章座(2)上凸环位置相对应。调整控制棒(5)为调整高度间隙的杆体,由上端带有外螺纹的柱体与下端为一细长杆身构成,杆身底端头部为一扁平状扁平头(51),其外径大小与导油孔(111)大小相对应。并从充填孔(121)穿入供油座(1)内部,其顶端柱体与充填孔(121)螺纹连接,其底端的一扁平庆(51)置入供油座(1)底端的导油孔(111)内,在导油孔(111)内嵌有一密封圈(7)。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由图可见,旋转调整控制棒(5)可使用调整控制棒(5)上下移动,从而改变调整控制棒(5)扁平头(51)与导油孔(111)之间的间隙,也就改变了导油孔(111)孔口的大小,控制了油墨出油量的多少。从图4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当调整控制棒(5)旋转,使扁平头(51)向上移动,导油孔(111)孔口变大,则油墨出量较多,在盖印较多时使用;反之,当盖印较少时,旋转调整控制棒(5)使扁平头(51)向下移动,油墨出量减少,直致闭合导油孔(111)。权利要求一种连续式印章印油供给之结构,包括供油座(1)、章座(2)、印章体(3)、底盖(4),其中供油座(1)顶部设有一充填孔(121),可与内部储油空间相连通,而章座(2)与底盖(4)包覆着印章体(3),并结合组装于供油座(1)的下端,供油座(1)内部底端设有导油孔(111),该导油孔(111)为通孔,与章座(2)上的螺孔(2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调整控制棒(5),该调整控制棒(5)由上端带有外螺纹的柱体与下端为一细长杆身构成,杆身底端头部为一扁平状扁平头(51),扁平头(51)的外径大小与导油孔(111)孔径的大小相对应,调整控制棒(5)从充填孔(121)穿入,其杆身置于供油座(1)内,其上端柱体与供油座(1)上充填孔(121)螺纹连接,其底端扁平头(51)位于导油孔(111)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式印章印油供给之结构,包括供油座(1),章座(2),印章体(3),底盖(4)及一调整控制棒(5)等构件,供油座(1)充填孔内壁设有螺纹,与具有外螺纹的调整控制棒(5)螺纹连接,该调整控制棒(5)穿入供油座(1)内,其底端形状为扁平状,且位于导油孔(111)内,通过旋转调整控制棒(5),可改变扁平头与导油孔(111)之间的间隙,从而控制印油出油量。由于能控制印油的出油量,从而根据盖印量的多少,调整印油出油量,保证了盖印的清晰效果。文档编号B41K1/36GK2211906SQ9422258公开日1995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199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1994年9月23日专利技术者杨陈秋月 申请人:杨陈秋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式印章印油供给之结构,它包括供油座(1)、章座(2)、印章体(3)、底盖(4),其中供油座(1)顶部设有一充填孔(121),可与内部储油空间相连通,而章座(2)与底盖(4)包覆着印章体(3),并结合组装于供油座(1)的下端,供油座()内部底端设有导油孔(111),该导油孔(111)为通孔,与章座(2)上的螺孔(2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调整控制棒(5),该调整控制棒(5)由上端带有外螺纹的柱体与下端为一细长杆身构成,杆身底端头部为一扁平状扁平头(51),扁平头(51)的外径大小与导油孔(111)孔径的大小相对应,调整控制棒(5)从充填孔(121)穿入,其杆身置于供油座(1)内,其上端柱体与供油座(1)上充填孔(121)螺纹连接,其底端扁平头(51)位于导油孔(111)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陈秋月
申请(专利权)人:杨陈秋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