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5375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0 12:57
一种卡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直立式卡连接器及辅助体。所述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座、自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扁平状对接框及位于对接框内的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暴露于对接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辅助体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板及连接固定板一侧的吸附板,所述固定板自依附板中部向下垂直延伸,所述固定板还设有一开口及衔接开口上下边缘的桥梁,所述桥梁设有向一侧凸伸出所述固定板所在平面的凸部。如此设置,方便机器手的抓取,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装配,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卡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直立式卡连接器及辅助体。所述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座、自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扁平状对接框及位于对接框内的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暴露于对接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辅助体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板及连接固定板一侧的吸附板,所述固定板自依附板中部向下垂直延伸,所述固定板还设有一开口及衔接开口上下边缘的桥梁,所述桥梁设有向一侧凸伸出所述固定板所在平面的凸部。如此设置,方便机器手的抓取,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装配,提高生产效率。【专利说明】卡连接器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卡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方便自动化组装的卡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信息电子产品的技术,随着使用需求而不断地研发演进,可用于信息存储的电子卡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电子设备中,而用于建立电子卡与这些电子设备之间电性连接的电子卡连接器也随之广泛的配置于这些电子设备内。鉴于卡连接器本身扁平的体型,大多数卡连接器均与在2009年6月3日公告的中国技术专利第CN201252181Y号揭示的一种卡连接器类似,该卡连接器设有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安装面及与对接电子卡插接的对接面,所述对接面垂直安装面,如此设置,则对接电子卡是沿与安装面平行的方向插入该卡连接器。面对消费者众多的消费要求,一种直立式的卡连接器也应运而生,但是鉴于卡连接器体积较小,且为扁平状的体型,如果将上述专利中的卡连接器直立设置,在装配、组装或者安装至对应电子产品上时,容易底盘不稳,并且不利于机械手的抓取,从而滞后自动化生产的流程,降低生产效率。 因此,有必要在现有卡连接器组件上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安装,且结构简单的卡连接器组件。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卡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直立式卡连接器及辅助体,所述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座、自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扁平状对接框及位于对接框内的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暴露于对接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所述辅助体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板及连接固定板顶侧的吸附板,所述固定板自吸附板中部向下垂直延伸,所述固定板还设有向旁侧凸伸出所述固定板所在平面的凸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中间位置处设有一开口及位于开口内并衔接开口上下边缘的桥梁,所述凸部自桥梁中间位置处向外突出。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框设有围绕在对接腔周围的两个较窄的侧壁、连接两侧壁的前壁及与前壁相对的后壁,所述凸部与后壁相互弹性抵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壁设有若干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对接腔相连通,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向上延伸并收容在收容槽内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部分向对接腔内关伸O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板设有位于两端的端部,所述端部与所述对接框的两侧壁相互硬性干涉。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框设有对接面,所述对接腔自对接面向下凹陷形成,所述基座设有底壁,所述对接腔自上而下延伸至底壁。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壁还设有上下贯穿并且与对接腔及收容槽均连通的固定孔,所述导端子设有固定在固定孔内的固定部,所述接触部自固定部一端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焊接部自固定部另一端向下再向外水平延伸形成。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孔形成在底壁中间位置处并排列为一排,所述基座还设有呈三角形状排列在固定孔外侧周围的定位孔。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连接器还包括安装在定位孔内的T形定位片。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自基座底壁四周向上延伸的护墙,所述护墙分离的环绕于所述对接框外。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卡连接器组件,利用增加的辅助件,使产品在自动化生产过程更方便,快捷。【【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卡连接器组件安装在电路板上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卡连接器组件的辅助体脱离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卡连接器组件未安装至电路板时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卡连接器组及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卡连接器组件及电路板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卡连接器组件及电路板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卡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直立式卡连接器100及可安装在卡连接器100上的辅助体200。请参阅图2及图5所示,所述辅助体200设有一吸附板201及自吸附板201中间处向下垂直延伸的固定板202。所述固定板202呈片状薄板,设有位于两端的端部205,该固定板202中间位置处设有一开口 203及上下延伸并且衔接开口 203上下边缘的桥梁204。所述桥梁204中间位置处还设有向一侧凸伸出所述固定板202所在平面的凸部206。参图4至图6,并结合图2所示,所述卡连接器100设有绝缘本体1、安装在绝缘本体I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及安装在绝缘本体I上以将卡连接器100固定在电路板9上的若干定位片3。所述绝缘本体I设有安装在电路板9上的基座11、自基座11向上延伸形成的扁平状对接框12及位于对接框12内的对接腔10。所述基座11设有位于底部的底壁111及与底壁111相对的顶面112。所述对接框12自顶面112向上延伸形成并设有位于顶部的对接面120。所述对接框12包括围绕在对接腔10周围的两个较窄的侧壁121、连接两侧壁121的前壁122及与前壁122相对的后壁123。所述对接腔10自对接面120向下凹陷延伸至基座n的底壁m。所述底壁111上还设有若干上下贯穿的固定孔113、自底壁111底面向上凹陷形成的若干定位孔114以及自底壁111底面向下凸伸出且位于基座11两个边角处的安装柱115。所述固定孔113沿前壁122延伸方向排成一排用以定位导电端子2。所述定位孔114为三个,呈三角形状排列在固定孔113的外侧周围。所述前壁122还设有若干前后贯穿前壁122的收容槽1221,所述收容槽1221与所述对接腔10及固定孔113相连通。所述基座11自底壁111四周向上延伸形成护墙13,所述护墙13分离的环绕于两侧壁121及后壁123外,并与前壁122的左右两侧边缘相互衔接。如此设置,在本案卡连接器100的使用或者安装过程中,加大产品的直立稳定性。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设有固定在固定孔113内的固定部22、自固定部22 一端向上延伸的弹性接触部23及自固定部22另一端向下再向外水平延伸的焊接部21。所述焊接部21水平焊接在电路板9的表面,所述接触部23收容在收容槽1221内,且部分突伸入对接腔10内以与对接电子卡(未图示)对接。所述定位片3设有三个,分别对应安装在定位孔114内,每个定位片3呈T形,均设有固定在定位孔114内的定位部31及自定位部31向下延伸焊接于电路板9上的焊接脚32。参图6所示,所述卡连接器100在被包装之前,将所述辅助体200的固定板202插入对接腔10内且向下延伸的长度未触及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3的顶端。所述固定板202通过两端部205与两侧壁121之间的硬性干涉达成固定,并且所述桥梁204的凸部206抵在所述对接框12的后壁123内侧,与后壁123之间相互挤压以达成弹性干涉。如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直立式卡连接器及辅助体,所述卡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安装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座、自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扁平状对接框及位于对接框内的对接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暴露于对接腔内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体设有向下延伸的固定板及连接固定板顶侧的吸附板,所述固定板自吸附板中部向下垂直延伸并插入绝缘本体对接腔内,所述固定板还设有向旁侧凸伸出所述固定板所在平面的凸部以抵压所述对接框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露露范定兵王继超张国华郑启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