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建金专利>正文

针灸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6094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5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灸辅具,包括一指套1,指套外围侧边连接一呈环状的进针引导部2,所述进针引导部2底部突出指套1底部设置,差距为h(如图4所示),对h的值无任何范围限制,只要使得针灸辅具在使用时,进针引导部2的底部先接触病人皮肤即可。其通过进针引导部2在穴位周围以环状压迫皮表,阻断痛觉传导,从而达到针灸无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针灸辅具,包括一指套1,指套外围侧边连接一呈环状的进针引导部2,所述进针引导部2底部突出指套1底部设置,差距为h(如图4所示),对h的值无任何范围限制,只要使得针灸辅具在使用时,进针引导部2的底部先接触病人皮肤即可。其通过进针引导部2在穴位周围以环状压迫皮表,阻断痛觉传导,从而达到针灸无痛的效果。【专利说明】针灸辅具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中医针灸医疗的辅助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针灸治病,有双手进针和单手进针法,针灸针刺进皮肤疼痛难以避免,对手法熟练程度也有很高要求,双手进针如指切进针法治疗操作速度方面有欠缺,单手进针法治疗操作速度快但疼痛明显,目前临床有套管弹针法,其疼痛小,但其有不少缺点,操作速度亦慢。如图1所示,单手进针法,针灸师用大拇指和食指握针柄A — 1,中指的指腹抵住针身A — 2,指尖按压住病人皮肤表面,找准穴位后,进针。若进针速度较快的话,病人感觉疼痛较小,但是对针灸师的针灸能力有较高要求。若进针速度慢的话,病人疼痛增加,尤其对需要进行针灸治疗的孩童,更是增加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影响治疗。靠指尖按压病人的皮肤表面,也只能阻断被按压一侧皮肤的痛觉传导,而不能降低病人的疼痛感。而且,针灸师的中指的指腹触碰到针身,不卫生,对病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灸辅具,辅助针灸治疗,使针灸针尖穿入皮肤进针的疼痛感大大降低,接近无痛,从而减少病人治疗时的紧张和恐惧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灸辅具,包括一指套,指套外围侧边连接一呈环状的进针引导部,所述进针引导部底部突出指套底部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进针引导部旁设有缺口。进一步的,所述进针引导部呈漏斗型。进一步的,所述的进针引导部底部周边进行倒圆角处理。进一步的,所述指套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弹性片。进一步的,所述进针引导部底部呈圆环形设置,直径为2_4mm。进一步的,所述指套外围侧边还连接有一呈筒状的针灸针容纳部。 由于皮肤痛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表,本技术通过进针引导部在穴位周围以环状压迫皮表,阻断痛觉传导,从而达到针灸无痛的效果,据本人及同事试验,适当的轻压,无需产生疼痛的压力即可使针刺无痛感,进针速度无需考虑。因此,使用本技术的针灸辅具,可以达到以下几点有益效果:①针灸治疗速度倍增,病人几乎感觉不到疼痛,孩童都能接受,对体表痛觉敏感部位针灸病人也不再紧张,且单手进针双手进针皆可用。②本辅具操作简单易学,无论熟练针灸师或是针灸初学者、针灸爱好者都可以轻松应用,且临床已熟练针灸手法的无需改变原有手法,对进针手法与速度无要求,针灸手法零基础的也可立刻上手,避免了徒手进针技术难掌握,为中医针灸提供了无痛进针器械。③本辅具结构简单稳定,所需材料少耗费低,生产模具简单,可制作一次性使用辅具,亦可生产成能反复消毒使用辅具。④解决了以往针灸师手指接触针灸针针身的不卫生行为,且消毒方便,可浸泡消毒。⑤本辅具对针灸针长短,针身曲直均无要求。⑥本辅具使得进针角度可以多方向调整,并引导进针,使得找准穴位后进针准确。⑦本辅具可适用体表任意部位的针灸进针。⑧本辅具可扩展使用于辅助肌注、输液缓解针刺时疼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针灸操作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针灸辅具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的A-A剖视图;图中,A.针灸针,A-1.针柄,A-2.针身,1.指套,2.进针引导部,3.连接部,2a.缺口,4.弹性片,5.针灸针放置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基于本技术的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未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参照图2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针灸辅具,包括一指套I,指套外围侧边连接一呈环状的进针引导部2,所述进针引导部2底部突出指套I底部设置,差距为h (如图4所示),对h的值无任何范围限制,只要使得针灸辅具在使用时,进针引导部2的底部先接触病人皮肤即可。单手进针时,针灸师将指套I套于刺手(右手)中指上,并使得进针引导部2的环形底部轻压于病人相应的穴位周围的皮肤表面,阻断针灸疼痛的传导,而后拇指食指持针柄,针尖置于进针引导部2内,通过进针引导部2的引导,将针灸针刺入穴位。双手进针时,则将指套I套于其切手(左手)拇指,并使得进针引导部2的环形底部轻压于病人相应的穴位周围的皮肤表面,阻断针灸疼痛的传导,刺手(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针尖置于进针引导部2内,通过进针引导部2的引导,将针灸针刺入穴位。无论是单手进针,还是双手进针,进针后,将本技术的针灸辅具直接向上移除。整个过程,针灸师不会触碰到针身,从而避免了不卫生的情况,有了进针引导部2的引导,进针精确到位。其中,所述进针引导部2旁可设有缺口 2a,在进针结束后,手指稍偏移即可使针灸辅具与针身脱离,安全便捷。进一步的,所述进针引导部2可设置为漏斗型,这样进针方向完全不受限制,可根据需要调整进针方向。为了进一步降低病人在进针时的疼痛可能性,所述的进针引导部2底部周边进行倒圆角处理,这样就能很轻柔的按压于病人皮表,而不会划伤病人皮肤和造成不适感。由于针灸师的个体差异,手指大小有不同,为了保证本技术的针灸辅具正常使用,可以指套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弹性片4 (如图3和图4所示),这样大小不同的手指套上辅具的指套I时,更紧凑,不会因为松松垮垮而影响进针效果,弹性片4可设置成可拆卸式的,针灸师可根据选择决定使用弹性片4与否。另外,所述进针引导部2底部呈圆环形设置,直径优选为2_4mm,经试验,对穴位周围2-4_的环形范围进行按压,疼痛可能性最小,操作时可几乎感觉不到针刺入皮肤。为了针灸师操作方便,可在所述指套I外围侧边连接有一呈筒状的针灸针放置部,这样各个病人的针灸针可区分放置,防止混淆,操作时,取针也方便。综上,本技术通过进针引导部2在穴位周围以环状压迫皮表,阻断痛觉传导,从而达到针灸无痛的效果。应当理解,虽说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个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针灸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指套,指套外围侧边连接一呈环状的进针引导部,所述进针引导部底部突出指套底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灸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针引导部旁设有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灸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针引导部呈漏斗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灸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针引导部底部周边进行倒圆角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灸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套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灸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指套,指套外围侧边连接一呈环状的进针引导部,所述进针引导部底部突出指套底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金
申请(专利权)人:冯建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