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添庆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5305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有绝缘主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外壳,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接触部、第一固定部及第一焊脚,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接触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二焊脚,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通过一板材连体与绝缘主体注模成型组合,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固定部在同一平面上,而第一端子的第一焊脚和第二端子的第二焊脚为上下对撕结构;所述外壳包裹绝缘主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一次注模所有端子于绝缘主体上,不仅减少植入工序,避免植入过程造成的弯曲变形及走位,从而获得端子之间位置感佳,端子结构形状标准的电连接器,提升电连接器的组装效率及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是涉及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有绝缘主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外壳,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接触部、第一固定部及第一焊脚,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接触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二焊脚,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通过一板材连体与绝缘主体注模成型组合,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固定部在同一平面上,而第一端子的第一焊脚和第二端子的第二焊脚为上下对撕结构;所述外壳包裹绝缘主体。本技术实现一次注模所有端子于绝缘主体上,不仅减少植入工序,避免植入过程造成的弯曲变形及走位,从而获得端子之间位置感佳,端子结构形状标准的电连接器,提升电连接器的组装效率及质量。【专利说明】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是涉及电连接器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具有即插即拔的功能,方便电源信号、数据信号的快速接驳,目前在很多电子产品上广泛使用。电连接器一般包括有绝缘主体、端子及外壳,然而随着电子产业不断发展,对电连接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电连接器的端子数也相对增加,众多端子组装性能如何对电连接器的品质存在极大影响,传统的电连接器的端子采用植入式或者部分植入和部分注模的混合式组装,由于植入式是端子逐一植入绝缘主体的端子孔中,组装过程易发生弯曲变形及走位,以致生产质量不稳定,不良率高,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实现一次注模所有端子于绝缘主体上,优化结构及提升电连接器组装质量的电连接器组合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有绝缘主体、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及外壳,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接触部、第一固定部及第一焊脚,第二端子具有第二接触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二焊脚,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通过一板材连体与绝缘主体注模成型组合,第一端子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端子的第二固定部在同一平面上,而第一端子的第一焊脚和第二端子的第二焊脚为上下对撕结构;所述外壳包裹绝缘主体。所述绝缘主体的后端具有焊接台,第一端子的第一焊脚和第二端子的第二焊脚分置于焊接台的上下侧面。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在板材上交替排列成型。本技术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一体化成型在一板材,然后与绝缘主体注模成型组合,实现一次注模所有端子于绝缘主体上,不仅减少植入工序,避免植入过程造成的弯曲变形及走位,从而获得端子之间位置感佳,端子结构形状标准的电连接器,提升电连接器的组装效率及质量。本技术再一优点是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易制作、组装,投资成本低,极大提升电连接器的使用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其一较佳实施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3为图1实施例的端子结构分布示意图;附图4为图1实施例的端子与绝缘主体注模一体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其二较佳实施例的外形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图5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7为图5实施例的端子结构分布示意图;附图8为图5实施例的端子与绝缘主体注模一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阅图广8所示,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有绝缘主体1、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及外壳4,第一端子2具有第一接触部21、第一固定部22及第一焊脚23,第二端子3具有第二接触部31、第二固定部32及第二焊脚33,所述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通过一板材5连体与绝缘主体I注模成型组合,第一端子2的第一固定部22和第二端子3的第二固定部32在同一平面上,实现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平面排练设置,位置感佳,不会发生错位、走位。而第一端子2的第一焊脚23和第二端子3的第二焊脚33为上下对撕结构,方便区分,且易制作,省料;所述外壳4包裹绝缘主体I。所述绝缘主体I的后端具有焊接台11,第一端子2的第一焊脚23和第二端子3的第二焊脚33分置于焊接台11的上下侧面,方便后续焊接使用,。图3、7所示,所述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在板材5上交替排列成型。制作时,先是在板材5上冲压成型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并将第一端子2的第一焊脚23和第二端子3的第二焊脚33为上下对撕,而第一端子2的第一固定部22和第二端子3的第二固定部32在同一平面上连成一片,使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相对位置稳定;然后将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通过一板材5连体与绝缘主体I注模成型组合,实现一次注模所有端子于绝缘主体上,不仅减少植入工序,避免植入过程造成的弯曲变形及走位,从而获得端子之间位置感佳,端子结构形状标准的电连接器,提升电连接器的组装效率及质量。注模完成后,去除板材5边料及第一端子2的第一固定部22和第二端子3的第二固定部32之间的连料,即可完成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与绝缘主体I之间的组合,该结构整体性好,端子之间分布均匀、有序,位置感佳,不会发生错位、走位,随后将外壳4包裹绝缘主体1,即可获得电连接器成品,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易制作、组装,投资成本低,极大提升电连接器的使用性,减少组装不良率。本技术的结构设计除了适用于图f 8所示的USB3.0公母电连接器之外,还可适用于其他具有多组端子的电连接器,依此类推,在此也不再一一做图列举。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型,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有绝缘主体(I)、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及外壳(4),第一端子(2)具有第一接触部(21)、第一固定部(22)及第一焊脚(23),第二端子(3)具有第二接触部(31)、第二固定部(32)及第二焊脚(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 )通过一板材(5 )连体与绝缘主体(I)注模成型组合,第一端子(2 )的第一固定部(22 )和第二端子(3)的第二固定部(32)在同一平面上,而第一端子(2)的第一焊脚(23)和第二端子(3)的第二焊脚(33)为上下对撕结构;所述外壳(4)包裹绝缘主体(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主体(I)的后端具有焊接台(11),第一端子(2)的第一焊脚(23)和第二端子(3)的第二焊脚(33)分置于焊接台(11)的上下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在板材(5)上交替排列成型。【文档编号】H01R13/405GK203734007SQ201420085494【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7日 【专利技术者】蔡添庆 申请人:蔡添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有绝缘主体(1)、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及外壳(4),第一端子(2)具有第一接触部(21)、第一固定部(22)及第一焊脚(23),第二端子(3)具有第二接触部(31)、第二固定部(32)及第二焊脚(3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2)和第二端子(3)通过一板材(5)连体与绝缘主体(1)注模成型组合,第一端子(2)的第一固定部(22)和第二端子(3)的第二固定部(32)在同一平面上,而第一端子(2)的第一焊脚(23)和第二端子(3)的第二焊脚(33)为上下对撕结构;所述外壳(4)包裹绝缘主体(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添庆
申请(专利权)人:蔡添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