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33362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缩小器件在曲率结终端处P型衬底和N型漂移区的总面积,从而防止器件在P型衬底区发生提前耗尽,保证器件在曲率结终端处的耐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明显的降低曲率结终端对整个器件耐压的影响,使器件在过渡区的电场不会过大,并且通过改变漂移区或者P型衬底的面积使得器件的耐压达到最优化,保证器件的耐压。本发明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于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功率器件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电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对高电压大电流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器件的耐压,出现了各种结终端结构以满足器件的耐压要求。高压功率集成电路的发展离不开可集成的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通常为闭合结构,包括圆形、跑道型和叉指状等结构。对于闭合的跑道型结构和叉指状结构,在弯道部分和指尖部分会出现小曲率终端,电场线容易在小曲率半径处发生集中,从而导致器件在小曲率半径处电场较高,提前发生雪崩击穿。而采用直线结终端结构和曲率结终端结构所结合的跑道型终端结构以及包含有弯道结构的终端结构的设计,可避免器件在曲率结终端处提前击穿,提高器件的耐压,但是由于在曲率终端结构处,器件的等势线相对于直线终端结构会比较容易集中,因此导致电场较高于其它地方,发生提前击穿,降低器件的耐压;并且高压功率器件在曲率结终端结构处,主要用来承受耐压的漂移区会相对于直线终端处的漂移区较少,这会导致在在曲率终端处的漂移区提前耗尽,影响器件的耐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就是针对上述传统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在曲率终端处的漂移区提前耗尽的问题,提出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直线结终端结构和曲率结终端结构;所述直线结终端结构与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有源区结构相同,包括漏极N+接触区1、N型漂移区2、P型衬底3、栅极多晶硅4、栅氧化层5、P-well区6、源极N+接触区7、源极P+接触区8;P-well区6与N型漂移区2位于P型衬底3的上层,其中P-well区6位于中间,两边是N型漂移区2,且P-well区6与N型漂移区2相连;N型漂移区2中远离P-well区6的两侧是漏极N+接触区1;漏极N+接触区1远离曲率结终端结构一端的横向宽度大于靠近曲率结终端结构一端的横向宽度;P-well区6的上层具有与金属化源极相连的源极N+接触区7和源极P+接触区8,其中源极P+接触区8位于中间,源极N+接触区7位于源极P+接触区8两侧;源极N+接触区7与N型漂移区2之间的P-well区6表面是栅氧化层5,栅氧化层5的表面是栅极多晶硅4;所述曲率结终端结构包括漏极N+接触区1、N型漂移区2、P型衬底3、栅极多晶硅4、栅氧化层5、P-well区6、源极P+接触区8;P-well区6表面是栅氧化层5,栅氧化层5的表面是栅极多晶硅4;曲率结终端结构中的N+接触区1、N型漂移区2、栅氧化层5和栅极多晶硅4分别与直线结终端结构中的N+接触区1、N型漂移区2、栅氧化层5和栅极多晶硅4相连并形成环形结构;其中,曲率结终端结构中的环形N+接触区1包围环形N型漂移区2,曲率结终端结构中的环形N型漂移区2包围栅极多晶硅4和栅氧化层5;与“直线结终端结构中的P-well区6与N型漂移区2相连”不同的是,曲率结终端结构中的P-well区6与N型漂移区2不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能够明显的降低曲率结终端对整个器件耐压的影响,使器件在过渡区的电场不会过大,并且通过改变漂移区或者P型衬底的面积使得器件的耐压达到最优化,保证器件的耐压,同时与现有的各种结终端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没有额外引入一些新的终端结构,因此能够在不增加工艺步骤和成本的情况下,改善器件在曲率结终端处的耐压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俯视图;图3为图2中沿AA`线的器件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2中沿BB`线的器件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俯视图;图7为图6中沿AA`线的器件截面示意图;图8为图6中沿BB`线的器件截面示意图;图9为图6中沿CC`线的器件截面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1的器件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2的器件结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3的器件结构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4的器件结构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5的器件结构示意图;图15为实施例6的器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针对传统直线结终端结构和曲率结终端结构所构成的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提出新的曲率终端结构,进一步改善器件在曲率结终端处的耐压问题;且工艺简单,易于实现。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通过对器件曲率结终端结构处漏端结构的改变增加了器件在曲率结终端处P型衬底和N型漂移区的总面积,对应不同的器件以及掺杂浓度可以通过改变P型衬底和N型漂移区的面积来防止器件在P型衬底区或者N型漂移区发生提前耗尽,使器件在曲率结终端处的耐压达到最优,保证器件在曲率结终端处的耐压。如图1和图2所示,为传统的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包括直线结终端结构和曲率结终端结构;如图3所示,直线结终端结构与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有源区结构相同,包括漏极N+接触区1、N型漂移区2、P型衬底3、栅极多晶硅4、栅氧化层5、P-well区6、源极N+接触区7、源极P+接触区8;P-well区6与N型漂移区2位于P型衬底3的上层,其中P-well区6位于中间,两边是N型漂移区2,且P-well区6与N型漂移区2相连;N型漂移区2中远离P-well区6的两侧是漏极N+接触区1,P-well区6的上层具有与金属化源极相连的源极N+接触区7和源极P+接触区8,其中源极P+接触区8位于中间,源极N+接触区7位于源极P+接触区8两侧;源极N+接触区7与N型漂移区2之间的P-well区6表面是栅氧化层5,栅氧化层5的表面是栅极多晶硅4;如图4所示,曲率结终端结构包括漏极N+接触区1、N型漂移区2、P型衬底3、栅极多晶硅4、栅氧化层5、P-well区6、源极P+接触区8;P-well区6表面是栅氧化层5,栅氧化层5的表面是栅极多晶硅4;曲率结终端结构中的N+接触区1、N型漂移区2、栅氧化层5和栅极多晶硅4分别与直线结终端结构中的N+接触区1、N型漂移区2、栅氧化层5和栅极多晶硅4相连并形成环形结构;其中,曲率结终端结构中的环形N+接触区1包围环形N型漂移区2,曲率结终端结构中的环形N型漂移区2包围栅极多晶硅4和栅氧化层5;与“直线结终端结构中的P-well区6与N型漂移区2相连”不同的是,曲率结终端结构中的P-well区6与N型漂移区2不相连且相互间距为LPsub;N型漂移区2的长度为LNdrift。如图5和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如图7-9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与传统结构不同的地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漏极N+接触区1远离曲率结终端结构一端的横向宽度大于靠近曲率结终端结构一端的横向宽度,从而相对传统结构通过减小漏端N+接触区的面积,增加了曲率结终端结构处的漂移区和衬底的总面积,使器件承受更高的耐压。实施例1:如图10所示,本例包括直线结终端结构和曲率结终端结构;所述直线结终端结构与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有源区结构相同,包括漏极N+接触区1、N型漂移区2、P型衬底3、栅极多晶硅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包括直线结终端结构和曲率结终端结构;所述直线结终端结构与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有源区结构相同,包括漏极N+接触区(1)、N型漂移区(2)、P型衬底(3)、栅极多晶硅(4)、栅氧化层(5)、P‑well区(6)、源极N+接触区(7)、源极P+接触区(8);P‑well区(6)与N型漂移区(2)位于P型衬底(3)的上层,其中P‑well区(6)位于中间,两边是N型漂移区(2),且P‑well区(6)与N型漂移区(2)相连;N型漂移区(2)中远离P‑well区(6)的两侧是漏极N+接触区(1);P‑well区(6)的上层具有与金属化源极相连的源极N+接触区(7)和源极P+接触区(8),其中源极P+接触区(8)位于中间,源极N+接触区(7)位于源极P+接触区(8)两侧;源极N+接触区(7)与N型漂移区(2)之间的P‑well区(6)表面是栅氧化层(5),栅氧化层(5)的表面是栅极多晶硅(4);所述曲率结终端结构包括漏极N+接触区(1)、N型漂移区(2)、P型衬底(3)、栅极多晶硅(4)、栅氧化层(5)、P‑well区(6)、源极P+接触区(8);P‑well区(6)表面是栅氧化层(5),栅氧化层(5)的表面是栅极多晶硅(4);曲率结终端结构中的N+接触区(1)、N型漂移区(2)、栅氧化层(5)和栅极多晶硅(4)分别与直线结终端结构中的N+接触区(1)、N型漂移区(2)、栅氧化层(5)和栅极多晶硅(4)相连并形成环形结构;其中,曲率结终端结构中的环形N+接触区(1)包围环形N型漂移区(2),曲率结终端结构中的环形N型漂移区(2)包围栅极多晶硅(4)和栅氧化层(5);与“直线结终端结构中的P‑well区(6)与N型漂移区(2)相连”不同的是,曲率结终端结构中的P‑well区(6)与N型漂移区(2)不相连;其特征在于,漏极N+接触区(1)远离曲率结终端结构一端的横向宽度大于靠近曲率结终端结构一端的横向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结终端结构,包括直线结终端结构和曲率结终端结构;所述直线结终端结构与横向高压功率半导体器件有源区结构相同,包括漏极N+接触区(1)、N型漂移区(2)、P型衬底(3)、栅极多晶硅(4)、栅氧化层(5)、P-well区(6)、源极N+接触区(7)、源极P+接触区(8);P-well区(6)与N型漂移区(2)位于P型衬底(3)的上层,其中P-well区(6)位于中间,两边是N型漂移区(2),且P-well区(6)与N型漂移区(2)相连;N型漂移区(2)中远离P-well区(6)的两侧是漏极N+接触区(1);P-well区(6)的上层具有与金属化源极相连的源极N+接触区(7)和源极P+接触区(8),其中源极P+接触区(8)位于中间,源极N+接触区(7)位于源极P+接触区(8)两侧;源极N+接触区(7)与N型漂移区(2)之间的P-well区(6)表面是栅氧化层(5),栅氧化层(5)的表面是栅极多晶硅(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明文帅张昕薛腾飞齐钊吴文杰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