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制动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32209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制动器控制装置。在该电磁制动器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主体激励制动器线圈使制动器线圈吸引电枢,从而使电磁制动器装置释放。并且,控制装置主体可以检测因制动器线圈的吸引而产生的电枢的释放动作的开始,在检测到释放动作的开始时,使产生于制动器线圈的吸引力小于释放动作开始之前的吸引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磁制动器控制装置。在该电磁制动器控制装置中,控制装置主体激励制动器线圈使制动器线圈吸引电枢,从而使电磁制动器装置释放。并且,控制装置主体可以检测因制动器线圈的吸引而产生的电枢的释放动作的开始,在检测到释放动作的开始时,使产生于制动器线圈的吸引力小于释放动作开始之前的吸引力。【专利说明】电磁制动器fe制装直本申请是申请号为N0.200680001798.5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申请日:2006年03月14日,专利技术名称:电磁制动器控制装置)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例如电梯的制动器装置等电磁制动器装置的制动器线圈的励磁状态进行控制的电磁制动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电磁制动器装置中,使用使制动器线圈的励磁电流指令逐渐增加到预先设定的值的励磁电流指令单元,由此降低在制动器释放时电枢冲击电磁铁磁场而产生的冲击声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9 - 267982号公报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电磁制动器装置中,由于单纯地使制动器线圈的励磁电流逐渐增加,所以在使用时间常数较大的电磁铁时,释放动作时间相当长。并且,由于没有考虑电磁铁与电枢之间间隙的偏差、制动弹簧的弹簧力的偏差、电磁铁特性的偏差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等,所以不能稳定获得降低冲击声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制动器释放动作的长时间化,并且稳定地降低制动器释放时的冲击声音的电磁制动器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电磁制动器控制装置具有控制装置主体,该控制装置主体激励制动器线圈使制动器线圈吸引电枢,从而使电磁制动器装置释放,控制装置主体可以检测通过制动器线圈的吸引而产生的电枢的释放动作的开始,在检测到释放动作开始时,相比释放动作开始之前,降低产生于制动器线圈的吸引力。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磁制动器控制装置具有控制装置主体,其激励制动器线圈使制动器线圈吸引电枢,从而使电磁制动器装置释放,控制装置主体计测制动器线圈的励磁开始后的时间,在制动器线圈的励磁开始后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时,增加制动器线圈的吸引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电梯装置的概况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控制装置主体的结构的方框图。图3是表示图1中的控制装置主体在制动器释放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图1中的控制装置主体的电流指令的变化与流过制动器线圈的电流的变化的曲线图。图5是表示图1中的电枢在制动器释放时的动作与制动器释放时的电压指令的变化的曲线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2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主体的方框图。图7是表示图6中的控制装置主体在制动器释放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图6中的间隙/按压力补偿部的动作开始时间与控制指令值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3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主体的方框图。图10是表示图9中的控制装置主体在制动器释放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4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主体的方框图。图12是表示图11中的控制装置主体在制动器释放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5的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主体的方框图。图14是表示图13中的控制装置主体在制动器释放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实施方式I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I的电梯装置的概况的结构图。在图中,轿厢I和对重2通过主绳索3悬挂在井道内,借助卷扬机4的驱动力在井道内升降。卷扬机4具有:卷绕着主绳索3的驱动滑轮5 ;使驱动滑轮5旋转的电动机6 ;伴随轿厢I的行进,与驱动滑轮5 —起旋转的作为制动器旋转体的制动鼓7 ;以及对驱动滑轮5的旋转进行制动的电磁制动器装置8。电磁制动器装置8具有:与制动鼓7接触/离开的制动靴9 ;与制动靴9连接的电枢10 ;将制动靴9按压在制动鼓7上的制动弹簧Ila ;与电枢10相向配置的电磁铁11,其产生使制动靴9克服制动弹簧Ila的弹簧力而离开制动鼓7的电磁吸引力;以及检测电枢10移位到全释放位置的情况的释放检测开关12。在电磁铁11中设有制动器线圈13。由控制装置主体14来控制制动器线圈13的励磁状态。来自用于检测对制动器线圈13通电的电流值的电流检测器15的检测信号被输入控制装置主体14。图2是表示图1中的控制装置主体14的结构的方框图。在图中,电流指令产生部16根据制动器释放指令,产生使电流流向制动器线圈13的电流指令。来自电流指令产生部16的电流指令和来自电流检测器15的检测信号被输入电流控制部17。电流控制部17产生与施加给制动器线圈13的电压值相关的指令即电压指令,以使制动器线圈13的实际电流值与电流指令的值一致。来自电流控制部17的电压指令经由限流器18输入制动器线圈13。并且,来自电流控制部17的电压指令的值在微分部19进行微分,然后输入释放动作检测部20。释放动作检测部20将微分部19的输出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由此检测电枢10的释放动作(移位)的开始。即,释放动作检测部20根据电压指令的值的时间变化来检测电枢10的释放动作。在检测到电枢10的释放动作时,该信息从释放动作检测部20输入电流指令调节部21和控制时间检测部22。电流指令调节部21根据来自释放动作检测部20的信息,改变电流指令的值并发送给电流控制部17。具体地讲,电流指令调节部21在检测到释放动作的开始时,相比于释放动作开始之前降低产生于制动器线圈13的吸引力。控制时间检测部22对电枢10的释放动作开始时起的时间(控制时间)进行计时。并且,定时器23根据制动器释放指令,对制动器线圈13的励磁开始时起的时间进行计时。在制动器线圈13的励磁开始时起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Tend时,控制装置主体14停止电流指令调节部21的电流指令调节,使制动器线圈13产生降低前的吸引力。并且,在电枢10的释放动作开始时起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Tcend时,控制装置主体14停止电流指令调节部21的电流指令调节,使制动器线圈13产生降低前的吸引力。控制装置主体14设在控制轿厢I的运转的电梯控制装置中。电梯控制装置具有具备运算处理部(CPU)、存储部(ROM、RAM和硬盘等)、及信号输入输出部的控制盘(未图示)。控制装置主体14的功能通过该控制盘实现。因此,在控制盘的存储部中存储有用于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下面,说明动作。图3是表示图1中的控制装置主体14在制动器释放时的动作的流程图。在轿厢I的门闭合、开始升降的准备结束后,控制装置主体14被输入制动器释放指令。由此,从电流指令产生部16输出初始电流指令值I*ρ,作为电流指令的值I*(步骤SI)。并且,与此同时,定时器23被重新设定,开始从励磁开始时起的时间T的计时(步骤S2)。接着,通过电流控制部17产生电压指令U,以使制动器线圈13的实际电流值I与电流指令的值I* 一致(步骤S3)。此时,当把微分增益设为Kd、把比例增益设为Ki时,电压指令例如可以根据下式得到。u = Kd......(I)其中,为了保护电路,输入给制动器线圈13的电压指令被限制为小于限流器18的上限值U,(u〈u’)。在电压指令输入制动器线圈13后,线圈实际电流I以某一时间常数增加,电压指令u则按照式(I)逐渐减小。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磁制动器控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制动器控制装置,其具有控制装置主体,该控制装置主体激励制动器线圈使上述制动器线圈吸引电枢,从而使电磁制动器装置释放,其中,上述控制装置主体具有:电流指令产生部,其根据制动器释放指令,产生用于使电流流过上述制动器线圈的电流指令;电流控制部,其产生作为与施加给上述制动器线圈的电压值相关的指令的电压指令,以使上述制动器线圈的实际电流值与上述电流指令的值一致;释放动作检测部,其根据上述电压指令的值的变化,检测上述电枢的移位;电流指令调节部,其根据来自上述释放动作检测部的信息,改变电流指令的值;以及微分部,其对上述电压指令的值进行微分并发送给上述释放动作检测部,上述释放动作检测部将上述微分部的输出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检测上述电枢的移位的开始;上述电流指令调节部在检测到移位开始时,相比于移位开始之前,降低产生于上述制动器线圈的吸引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川弘上田隆美冈田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