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丝印固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1720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6 14: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丝印固化设备,旨在提供一种能够的对蓄电池的来料进行检测,有效解决热烘箱内的加热器作无用功,浪费能源、缩短加热器使用寿命的问题,并且冷却固化效率高的蓄电池丝印固化设备。它包括控制器,用于传送蓄电池的传送带,用于驱动传送带的驱动装置,加热箱及制冷箱,所述加热箱及制冷箱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前后分布,且传送带分别穿过加热箱及制冷箱;所述加热箱内设有加热器,所述传送带上方、并靠近传送带的输入端设有用于检测蓄电池的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及加热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电池丝印固化设备,旨在提供一种能够的对蓄电池的来料进行检测,有效解决热烘箱内的加热器作无用功,浪费能源、缩短加热器使用寿命的问题,并且冷却固化效率高的蓄电池丝印固化设备。它包括控制器,用于传送蓄电池的传送带,用于驱动传送带的驱动装置,加热箱及制冷箱,所述加热箱及制冷箱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前后分布,且传送带分别穿过加热箱及制冷箱;所述加热箱内设有加热器,所述传送带上方、并靠近传送带的输入端设有用于检测蓄电池的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及加热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专利说明】一种蓄电池丝印固化设备
本技术涉及油墨固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蓄电池丝印固化设备。
技术介绍
蓄电池生产流程的包装工艺中有一道丝印工序,该丝印工序将油墨通过丝网板在蓄电池外壳上印制商标等信息。当蓄电池外壳上完成丝印后通常采用紫外线或红外线或热固化等形式来使油墨固化。目前,包装线上的丝印工序采用溶剂型油墨,在完成丝印后通常采用热固化的形式来使油墨固化;即在蓄电池丝印完成后,将蓄电池通过热烘箱使油墨中的溶剂快速挥发;然后使蓄电池在自然状态下使油墨进行冷却固化,从而完成整道丝印工序。目前包装线中采用的热烘箱形式来使油墨固化存在以下不足:其一,由于目前的包装线无法对丝印后的蓄电池进行来料检测,因而在丝印过程中,热烘箱内的加热器需要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以此来保证对每个通过热烘箱的蓄电池上的油墨进行加热;但这样一来就容易产生因蓄电池来料不及时,而造成加热器作无用功,浪费能源、缩短加热器使用寿命。其二,目前的蓄电池通过热烘箱加热后,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使油墨冷却固化;其冷却固化效率低。其三,由于蓄电池丝印后,蓄电池表面的油墨通常都存在分布不均匀的现状,其中商标部分的油墨浓厚、聚集度高,其余文字部分的油墨较为稀薄;而目前热烘箱内的温度分布均匀,这使得文字部分的油墨干燥速率往往都大大的超过商标部分的油墨干燥速率;因而为了使商标部分的油墨能够在热烘箱内干燥,往往需要延长蓄电池在热烘箱内的通过时间,这不仅降低了实际产生效率,而且造成浪费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包装线中存在因蓄电池来料不及时,而造成热烘箱内的加热器作无用功,浪费能源、缩短加热器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的对蓄电池的来料进行检测,有效解决热烘箱内的加热器作无用功,浪费能源、缩短加热器使用寿命的问题的蓄电池丝印固化设备。本技术在第一目的基础上的第二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包装线中在蓄电池通过热烘箱加热后,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使油墨冷却固化,其冷却固化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冷却固化效率高的蓄电池丝印固化设备。本技术在第一和第二目的基础上的第三目的是为了克服目前包装线中的蓄电池在热烘箱内的通过时间长不仅降低了实际产生效率,而且造成浪费能源的问题;提供一种不仅可缩短蓄电池在热烘箱内的通过时间,提高蓄电池油墨固化效率,提高实际产生效率;而且还能够降低能耗的蓄电池丝印固化设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电池丝印固化设备,包括控制器,用于传送蓄电池的传送带,用于驱动传送带的驱动装置,加热箱及制冷箱,所述加热箱及制冷箱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前后分布,且传送带分别穿过加热箱及制冷箱;所述加热箱内设有加热器,所述传送带上方、并靠近传送带的输入端设有用于检测蓄电池的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及加热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本方案的蓄电池通过传送带进行传送,蓄电池首先穿过加热箱,在蓄电池穿过加热箱的过程中,蓄电池外壳上丝印的油墨中的溶剂迅速挥发;接着蓄电穿过制冷箱,在蓄电池穿过制冷箱的过程中,蓄电池外壳上丝印的油墨快速冷却固化;从而在电池壳上留下牢固清晰的标识。另一方面,在传送带工作的过程中,若在设定的t时间内传送带上没有蓄电池经过检测传感器,即在设定的t时间内检测传感器没有检测到蓄电池,则控制器控制加热器和制冷箱停止工作,避免热烘箱内的加热器和制冷箱作无用功,浪费能源、缩短加热器使用寿命的问题。作为优选,传送带上方设有用于限位蓄电池的限位导向件,该限位导向件由两根沿传送带方向延伸,并相互平行的限位导杆构成,两限位导杆由传送带的输入端往另一端延伸,并穿过加热箱;所述加热箱内顶面上、位于两限位导杆之间设有横截面呈圆弧形的聚热凹槽,该聚热凹槽沿传送带方向延伸,且聚热凹槽靠近其中一根限位导杆,所述聚热凹槽的表面上设有反射膜。本方案通过两限位导杆来对传送带上的蓄电池的传送方位进行限位,使每个蓄电池按照设定的方位穿过加热箱;这样可以使穿过加热箱的蓄电池上的商标位于聚热凹槽的正下方,而由于聚热凹槽为圆环形凹槽,且聚热凹槽的表面上设有反射膜,因而可以将加热箱内的一部分热辐射聚集在蓄电池的商标位置,提高蓄电池商标部位的温度;从而使油墨浓厚、聚集度高的商标部分与文字部分的油墨的干燥效率保持一致,大大的缩短蓄电池在热烘箱内的通过时间,这不仅能够缩短热烘箱沿传送带延伸的长度,减小加热器的功率,降低能耗;而且还能提闻畜电池油墨固化效率,提闻实际广生效率。作为优选,聚热凹槽的宽度为两限位导杆之间的间距的1/4至1/2之间。作为优选,传送带上方、位于加热箱与制冷箱之间设有隔热板,该隔热板底边中部设有可供蓄电池穿行的矩形缺口,且所述的两限位导杆穿过矩形缺口。由于隔热板的设置可避免加热箱与制冷箱之间相互影响。作为优选,制冷箱顶面设有上风口,制冷箱侧面上、位于传送带上方设有侧风口,且侧风口靠近传送带;所述制冷箱外侧设有连通上风口与侧风口的循环导风管道,该循环导风管道内、靠近上风口处设有可朝下吹风的风扇。本方案通过风扇和循环导风管道在制冷箱和循环导风管道之间形成循环的气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小制冷箱内的冷气外溢、流失;而且有利于加快油墨冷却固化。作为优选,侧风口呈长条形,且侧风口与传送带相平行。作为优选,加热器包括若干并排设置在加热箱内,并位于传送带上方的电加热棒,且电加热棒与传送带传送方向相垂直。作为优选,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作为优选,检测传感器为光电检测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能够的对蓄电池的来料进行检测,有效解决热烘箱内的加热器作无用功,浪费能源、缩短加热器使用寿命的问题。其二,具有冷却固化效率高的特点。其三,不仅可缩短蓄电池在热烘箱内的通过时间,提高蓄电池油墨固化效率,提高实际产生效率;而且还能够降低能耗。【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传送带1,加热箱2,加热器21,聚热凹槽22,反射膜23 ;隔热板3,矩形缺口31 ;制冷箱4,上风口 41,侧风口 42,风扇43,循环导风管道44 ;限位导杆5,检测传感器6,蓄电池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蓄电池丝印固化设备,包括控制器,用于传送蓄电池的传送带1,用于驱动传送带的驱动装置,加热箱2及制冷箱4。加热箱及制冷箱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前后分布,且传送带分别穿过加热箱及制冷箱。加热箱内设有加热器21。加热器包括若干并排设置在加热箱内,并位于传送带上方的电加热棒。电加热棒与传送带传送方向相垂直。制冷箱由制冷箱体及为制冷箱体提供制冷的制冷器构成。传送带上方、位于加热箱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丝印固化设备,其特征是,包括控制器,用于传送蓄电池的传送带(1),用于驱动传送带的驱动装置,加热箱(2)及制冷箱(4),所述加热箱及制冷箱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前后分布,且传送带分别穿过加热箱及制冷箱;所述加热箱内设有加热器(21),所述传送带上方、并靠近传送带的输入端设有用于检测蓄电池的检测传感器(6);所述检测传感器及加热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皎皎刘圣国
申请(专利权)人:超威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