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云泉红茶发酵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需要发酵的碧螺春茶叶原料装入消毒后的发酵袋内;(2)将多个发酵袋放入一个发酵仓内;(3)控制发酵仓内的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为70%~95%,发酵过程中每四小时打开发酵仓并将发酵袋180°翻转,发酵时间为11.5-12.5h。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温度、湿度等工艺条件可控,且能提高云泉红茶的生产效率,在缩短发酵时长的同时,可大幅提升成品率和产品品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适于工业化生产,而且还可以杜绝有害污物污染产品,保障产品的卫生;又及,本发明专利技术红茶成品在冲泡后茶汤清澈红亮,口感醇厚浓重,清香带回甘,且经多次冲泡后,茶汤仍保持鲜明红亮色泽及清香醇厚之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云泉红茶发酵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茶制作工艺,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制作云泉红茶的发酵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在云泉红茶的生产工艺中,主要是采用自然发酵方式,即在将茶叶鲜叶萎凋、揉捻之后放在阳光下通风处任其自然发酵。这样的发酵方式具有诸多缺陷,例如,其一,无法保证产品的卫生,容易使所生产的红茶中带有有害细菌和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其二,此种云泉红茶发酵和制作技术成品率低,大幅推高了红茶成本,降低了云泉红茶的市场竞争能力,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其三,利用该种技术制出的云泉红茶口感淡而无味,且不耐泡,三泡而无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云泉红茶发酵工艺,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云泉红茶发酵工艺,包括:将需要发酵的碧螺春茶叶原料置入发酵仓内,并控制发酵仓内的温度为40°C~70°C,相对湿度为70%~95%,发酵时间在Ilh以上。作为较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之一,该发酵工艺还可包括:将需要发酵的茶叶原料装入消毒后的发酵袋内,而后再置入发酵仓进行发酵,其中所述发酵袋采用长度为25~35cm,宽度为15~25cm的全棉制布袋,每个发酵袋所能容纳的茶叶原料为0.8~1kg。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1)提供了一种工艺条件可控,特别是发酵温度和湿度可控的云泉红茶生产工艺,使得云泉红茶成品率高,产品品质稳定可控,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适于工业化生产; (2)在云泉红茶的发酵过程中,可以杜绝有害细菌、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等污物污染产品,既能保障产品的卫生,还能提升产品品质; (3)所获云泉红茶成品在冲泡后茶汤清澈红亮,口感醇厚浓重,清香带回甘,且久泡味浓,经五次以上冲泡 后,茶汤仍保持鲜明红亮色泽及清香醇厚之口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前所述,鉴于现有红茶生产工艺的不足,本案专利技术人经大量研究和实践后,提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其涉及了一种新型的云泉红茶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云泉红茶的新型发酵工艺,藉其能实现云泉红茶的可控、规模化生产,并保证和提升产品的成品率、品质坐寸ο本专利技术的云泉红茶发酵工艺包括:将需要发酵的碧螺春茶叶原料置入发酵仓内,并控制发酵仓内的温度为40°C?70°C,相对湿度为70%?95%,发酵时间在Ilh以上。作为较佳实施方案之一,可以将需要发酵的茶叶原料装入消毒后的发酵袋内,而后再置入发酵仓进行发酵,其中所述发酵袋采用长度为25?35cm,宽度为15?25cm的全棉制布袋,每个发酵袋所能容纳的茶叶原料为0.8?1kg。优选的,所述发酵袋采用长度为30cm、宽度为20cm的全棉制布袋,每个发酵袋所能容纳的茶叶原料为1kg。在一较佳实施案例中,可以在每一发酵仓内置入8个以上发酵袋。在一较佳实施案例中,可以在发酵过程中每隔4 h打开发酵仓,并将任一发酵袋翻转 180。。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将所述发酵时间控制在11.5 h?12.5 h,尤其优选控制在12h。在一典型实施案例中,在发酵过程中所述发酵仓内的温度优选为60°C,相对湿度优选为80%。在本专利技术中,前述的碧螺春茶叶原料可以来源于业界已知的各种途径,例如,可采摘自但不限于苏州树山地区的碧螺春茶树,并选用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的鲜叶,再经过萎凋、揉捻等习见工序处理,即获得所述碧螺春茶叶原料,而萎凋、揉捻等工序的各种工艺条件,例如失水率、叶细胞破坏率亦可控制在业界常见的范围内,而无特殊要求。而在发酵完成后,还可采用常规干燥、包装工艺等对产品进行处理,直至获得最终成品。本专利技术的云泉红茶发酵工艺不仅工艺条件可控,特别是发酵温度和湿度可控,且能提高云泉红茶的生产效率,在缩短发酵时长的同时,可大幅提升云泉红茶成品率和品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适于工业化生产。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发酵工艺中,可以杜绝有害细菌、空气中的有害颗粒等污物污染产品,保障产品的卫生。尤为重要的是,所获云泉红茶成品冲泡后茶汤清澈红亮,口感醇厚浓重,回味清凉甜润,清香解渴,且经多次冲泡后,茶汤仍保持鲜明色泽及良好口感。以下进一步的结合更为具体的实施案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1该云泉红茶的发酵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需要发酵的碧螺春茶叶原料装入消毒后的发酵袋内,该发酵袋的长度为30cm,宽度为20cm的全棉制布袋,每个发酵袋所容纳的茶叶原料为Ikg ; (2)将八个发酵袋放入一个发酵仓内; (3)通过控制发酵仓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发酵,发酵仓温度为60°C,相对湿度为80%,茶叶原料发酵时每四小时打开发酵仓并将发酵袋180°翻转,发酵时间为12h。本实施例所获云泉红茶成品为卷曲的纤细条状,呈棕褐色,冲泡后匀整舒展,形态优美,茶汤清澈红亮,口感醇厚浓重,清香带回甘,且经五次以上冲泡后,茶汤仍保持鲜明红亮色泽及清香醇厚之口感。应当理解,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旨在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云泉红茶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需要发酵的碧螺春茶叶原料置入发酵仓内,并控制发酵仓内的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为70%~95%,发酵时间在11.5 h~12.5 h。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云泉红茶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需要发酵的碧螺春茶叶原料置入发酵仓内,并控制发酵仓内的温度为40°C?70°C,相对湿度为70%?95%,发酵时间在11.5 h?12.5 h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云泉红茶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需要发酵的茶叶原料装入消毒后的发酵袋内,而后再置入发酵仓进行发酵,其中所述发酵袋采用长度为25?35cm,宽度为15?25cm的全棉制布袋,每个发酵袋所能容纳的茶叶原料为0.8?1kg。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云泉红茶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袋采用长度为30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国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唐氏农业生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