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锂离子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10187835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4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核心体、包覆于核心体外表面的中间层、以及包覆于中间层外表面的最外层;其中,核心体由碳材料组成,中间层由第一材料组成,所述第一材料为含有第一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元素为可与锂形成合金的元素;最外层由第二材料组成,所述第二材料选自LiM2(PO4)3及其掺杂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M为Ti、Zr、Ge、Sn或Pb。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采用该负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负极活性材料,能够提高电池的容量,同时可以有效抑制第一材料多次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收缩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核心体、包覆于核心体外表面的中间层、以及包覆于中间层外表面的最外层;其中,核心体由碳材料组成,中间层由第一材料组成,所述第一材料为含有第一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元素为可与锂形成合金的元素;最外层由第二材料组成,所述第二材料选自LiM2(PO4)3及其掺杂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M为Ti、Zr、Ge、Sn或Pb。本专利技术还提供采用该负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本专利技术的负极活性材料,能够提高电池的容量,同时可以有效抑制第一材料多次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收缩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专利说明】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锂离子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全新的绿色化学电源,与传统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相比具有电压高,寿命长,能量密度大的优点。因此自1990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第一代锂离子电池后,它已经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设备中。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负极采用的是石墨类碳材料,但其理论比容量只有372mAh/g,因而限制了锂离子电池容量的进一步提闻。现有技术中,通过在负极材料中添加一些含锂合金,以解决电池由于初始充放电效率下降导致的电池容量下降的问题,但其会影响电池的放电性能。另一种可行的提高锂离子电池容量的方法,是通过在负极材料中添加一些可以与锂形成合金的材料,例如:硅、锗、锡、锑等材料,与锂形成合金,从而产生巨大的理论储锂容量;但这类材料在与锂形成合金的过程中易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导致电池循环性能差,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具体来说,二次锂电池的负极在正常工作时位于电解液中碳酸酯类、醚类等非水溶剂的热力学不稳定区域。溶剂分子在负极表面得到电子而分解,其分解产物在电极表面沉积形成固体电解质膜。然而,这层固体电解质膜是刚性的,如果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经历了较大的体积变化,这层电解质膜就有可能破裂和脱落,从而使电解液继续分解和形成固体电解质膜,其必然造成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另外,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负极材料表面在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固体电解质膜是电子绝缘的;随着循环的进行,负极材料颗粒不断分裂为更小的颗粒,其表面不断形成并增厚的固体电解质膜会阻断了材料之间以及材料与负极集流体之间的电子电导,导致材料之间以及材料与负极集流体失去电接触,成为“死容量”,进一步造成锂离子电池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循环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核心体、包覆于所述核心体外表面的中间层、以及包覆于所述中间层外表面的最外层;其中,所述核心体由碳材料组成,所述中间层由第一材料组成,所述第一材料为含有第一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元素为可与锂形成合金的元素;所述最外层由第二材料组成,所述第二材料LiM2 (PO4) 3及其掺杂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M为T1、Zr、Ge、Sn或Pb,所述掺杂物采用的掺杂元素选自Mg、Ca、Sr、Ba、Sc、Al、Ga、In、Nb、Ta、V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制备第一材料包覆碳材料的复合材料;步骤S2、在步骤SI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外表面包覆第二材料,得到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最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及位于电池壳体内的极芯和电解液;所述极芯包括正极、负极及位于正、负极之间的隔膜,所述负极包括基板以及附着于基板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其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采用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负极活性材料。本专利技术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采用三层复合结构,其中,核心体采用碳材料,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骨架,能够有效的防止纳米材料的团聚,并且提供良好的电子电导通道;中间层包覆于核心体的外表面,由第一材料组成,所述第一材料采用含有可与锂形成合金的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能够使负极活性材料获得高容量;最外层包覆于中间层的外表面,由第二材料组成,所述第二材料采用LiM2 (PO4)3及其掺杂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M为T1、Zr、Ge、Sn或Pb,该第二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形成了优于氧化锂和氟化锂的动态固体电解质层,能够提高负极活性材料的循环性能,有效的避免第一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所导致的副反应。【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核心体,2——中间层,3——最外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核心体1、包覆于所述核心体I外表面的中间层2、以及包覆于所述中间层2外表面的最外层3 ;其中,所述核心体I由碳材料组成,所述中间层2由第一材料组成,所述最外层3由第二材料组成。所述第一材料为含有第一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元素为可与锂形成合金的元素。所述第二材料LiM2 (PO4)3及其掺杂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M为T1、Zr、Ge、Sn或Pb,所述掺杂物采用的掺杂元素选自Mg、Ca、Sr、Ba、Sc、Al、Ga、In、Nb、Ta、V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在负极材料中添加含锂合金后,随着电池充放电的不断进行,含锂合金体积膨胀,导致极片物质之间疏松,甚至引起极片物质的脱落,内阻增大,从而会影响电池的放电性能。而在负极材料中添加可与锂形成合金的材料后,这类材料在与锂形成合金的过程中易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导致材料的结构崩塌和粉化,伴随材料粉化过程的还有材料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从而导致电池循环性能差。而本专利技术中,专利技术人正是通过大量实验发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负极活性材料的核心体采用碳材料,作为负极活性材料的骨架,能够有效的防止纳米材料的团聚,并且提供良好的电子电导通道;中间层采用第一材料包覆于核心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材料采用含有可与锂形成合金的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能够使负极活性材料获得高容量;最外层采用第二材料包覆于中间层的外表面,所述第二材料采用LiM2 (PO4) 3及其掺杂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M为T1、Zr、Ge、Sn或Pb,该第二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形成了优于氧化锂和氟化锂的动态固体电解质层,能够提高负极活性材料的循环性能,有效的避免第一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由于体积变化所导致的副反应。同时,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特定的第二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最外层材料,其在负极活性材料充放电过程中可以形成锂离子电导率较高的磷酸锂或类似磷酸锂结构的矩阵,其中M为Sn、Ge或Pb时还能提供一定的脱嵌锂容量,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在本专利技术的负极活性材料中,所述碳材料为本领域所公知的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出锂离子的碳材料,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焦炭、碳黑、热解碳、碳纤维等,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包括:核心体、包覆于所述核心体外表面的中间层、以及包覆于所述中间层外表面的最外层;其中,所述核心体由碳材料组成,所述中间层由第一材料组成,所述第一材料为含有第一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元素为可与锂形成合金的元素;所述最外层由第二材料组成,所述第二材料选自LiM2(PO4)3及其掺杂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M为Ti、Zr、Ge、Sn或Pb,所述掺杂物采用的掺杂元素选自Mg、Ca、Sr、Ba、Sc、Al、Ga、In、Nb、Ta、V中的一种或多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军王向慧郭姿珠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