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4673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3 15:12
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其是在曝光下变褪色小的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其中残留于纤维中的溶剂含量为一定值以下。具体地,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其中,纤维中的残留溶剂量相对于纤维质量总体为0.1质量%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其是在曝光下变褪色小的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其中残留于纤维中的溶剂含量为一定值以下。具体地,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其中,纤维中的残留溶剂量相对于纤维质量总体为0.1质量%以下。【专利说明】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本专利技术涉及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更详细而言,涉及曝光所致的变褪色小的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技术介绍
公知由芳香族二胺和芳香族二羧酸二卤化物制造的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耐热性和阻燃性优异,该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中,已知以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为代表的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作为耐热性和阻燃性纤维特别有用。而且,发挥这些特征,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在例如消防服、耐热性作业服等防护衣物领域中被适宜地使用(参照专利文献I)。这种衣物领域中的使用中,通常使用着色的纤维。继而,作为得到着色纤维的方法,已知有在纤维化后,使用染料进行染色的后染色法、或者在纺丝原液中添加颜料后进行纤维化的原液染色法。然而,经着色的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具有因光照射而发生变色或褪色的缺点,存在根据变褪色的情况而无法使用的情形。因此,在使用染料进行染色的后染色法中,提出了添加受阻胺系耐光剂来抑制经染色的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褪色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2)。然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法中,相对于长时间的光照射,染料的分解持续发生,长期的耐变褪色性仍然无法令人满意。另一方面,在纺丝原液中添加颜料进行纤维化的原液染色法中,提出了在因光照射而发生褐色化的全芳香族聚酰胺中混入黄色系的光褪色性着色剂,由此使发生变色的时间延迟,并且使颜色淡化,从而抑制表观上的变褪色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3)。然而,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方法中,若为黄色系以外的色相,则其效果小,并非根本性的解决方案。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167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391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2-22928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
技术介绍
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曝光下的变褪色小的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若使残留于纤维中的溶剂含量为一定值以下,则所得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由曝光所致的变褪色变小,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为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其中,残留溶剂量相对于纤维质量总体为0.1质量%以下。专利技术效果 本专利技术的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成为由曝光所致的变褪色小的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即,除了阻燃性、耐热性等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所本来具有的性质之外,还具有即使在曝光下长时间使用时,也可抑制产品的变褪色的优点。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成为高温下的收缩性小、热尺寸稳定性优异的纤维。因此,即使是存在火焰暴露或辐射热等的用途中,也可以继续稳定的使用。因此,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制成的衣物,在长时间的曝光下显示优异的耐变褪色性,并且在高温下显示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因而可适宜地用作消防服、耐热性作业服等防护衣物。【具体实施方式】<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 本专利技术的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具备以下的特定物性。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物性、构成和制造方法等进行说明。 〔残留溶剂量〕 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通常是由将聚合物溶解于酰胺系溶剂并混入颜料的纺丝原液来制造,因而必然会在纤维中残留溶剂。然而,本专利技术的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中,残留于纤维中的溶剂的量相对于纤维质量为0.1质量%以下。为0.1质量%以下是必须的,更优选为0.08质量%以下。相对于纤维质量,溶剂在纤维中残留超过0.1质量%的情形中,在超过200°C的高温气氛下的加工或使用之际,残留溶剂会挥发,因此在环境安全性方面差。另外,在曝光下使用时,成为引起纤维变褪色的原因。为了使纤维中的残留溶剂量为0.1质量%以下,在纤维的制造工序中,调节凝固浴的成分或条件以成为不具有皮芯的凝固形态,并且以特定倍率实施增塑拉伸。应予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纤维中的残留溶剂量”是指通过以下方法得到的值。(残留溶剂量的测定方法) 采集纤维1.0!1^,使用气相色谱((株)岛津制作所社制、型号:GC-2010),测定残留于纤维中的酰胺系溶剂量。接着,根据使用酰胺系溶剂作为标准样品制成的校准曲线,算出纤维中的残留溶剂浓度。〔最大热收缩率〕 本专利技术的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优选在升温速度100°c /min、温度范围25~500°C下的最大热收缩率为7.5%以下。优选为7.5%以下,更优选为7.0%以下。最大热收缩率超过7.5%时,在高温气氛下使用时,发生产品尺寸变化、产品的破损等问题,故不优选。为了使纤维的最大热收缩率为7.5%以下,在纤维的制造工序中,调节凝固浴的成分或条件以成为不具有皮芯的凝固形态,并且以特定倍率实施增塑拉伸,进而实施特定的热处理。应予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最大热收缩率”是指通过以下方法得到的值。(最大热收缩率的测定方法) 作为测定装置,使用SII制的热机械分析装置EXSTAR6000,将纤维样品分纤(分繊)成480dteX,将其夹持于夹具,作为测定试样。在以下条件下,测定各温度下的相对于试样纤维初期长度的收缩率,将所得各温度的收缩率结果中收缩率最大的温度下的收缩率作为最大热收缩率。〈测定条件〉 测定试样长度:10mm 升温速度:100°C /min 测定温度范围:25~500°C 赋予纤维试样的负荷荷重:1.2cN。〔明度指数L*〕 本专利技术的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明度指数L*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取能够通过原液染色而着色的范围的全部色相。然而,本专利技术的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在浓色系纤维中其效果显著。因此,纤维的明度指数L*值优选为40以下。〔利用氙弧褪色计得到的光变褪色度(色差:ΛΕ*)〕 本专利技术的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明度指数L*值为40以下时,使用氙弧褪色计以1.1ff/m2照射80小时前后的色差、即光变褪色度(Λ E*)为24.0以下。优选为23.0以下,更优选为22.0以下。利用氙弧褪色计得到的光变褪色度(色差:Λ E*)超过24.0时,光照射所致的纤维的变褪色显著。应予说明,“利用氙弧褪色计得到的光变褪色度(色差:ΛΕ*)”是指通过以下方法得到的值。(利用氙弧褪色计得到的光变褪色度(色差:ΛE*)的计算方法) 利用氙弧褪色计得到的光变褪色度(色差:ΛΕ*)是使用未照射棉和使用氙弧褪色计以1.1ff/m2照射一定时间的光照射棉而求出。首先,使用光源D65,测定-10度视野下的扩散反射率,通过通常的演算处理算出明度指数L*值、色度指数a*、b*值。测定光照射面积设为30πιπιΦ。光变褪色度(色差:ΛΕ*)是使用所得的值并依照JIS Ζ-8730而通过下式求出。应予说明,本专利技术中的利用氙弧褪色计得到的光变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原液染色间位型全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其中,残留溶剂量相对于纤维质量总体为0.1质量%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贤作菊池聪史
申请(专利权)人:帝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