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吸湿防黄变聚酰胺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4522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吸湿防黄变聚酰胺纤维及其制造方法,该纤维中含有分散径为2μm以下的高吸湿性化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纤维的成纤聚合物聚酰胺分子链的末端含有1.0×10-5~3.0×10-5mol/g的末端氨基以及一种含氮末端结构,该含氮末端结构由C2~C20的羧酸与聚酰胺聚合物分子链的末端氨基通过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所述聚酰胺聚合物是以芳香族二元酸为共聚单体得到的共聚己内酰胺或共聚己二酸己二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吸湿防黄变聚酰胺纤维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黄变,而且具有高吸湿性能、良好的纤维白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吸湿防黄变聚酰胺纤维及其制造方法,该纤维中含有分散径为2μm以下的高吸湿性化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纤维的成纤聚合物聚酰胺分子链的末端含有1.0×10-5~3.0×10-5mol/g的末端氨基以及一种含氮末端结构,该含氮末端结构由C2~C20的羧酸与聚酰胺聚合物分子链的末端氨基通过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所述聚酰胺聚合物是以芳香族二元酸为共聚单体得到的共聚己内酰胺或共聚己二酸己二胺。本专利技术的高吸湿防黄变聚酰胺纤维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黄变,而且具有高吸湿性能、良好的纤维白度。【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聚酰胺纤维是强度较大的化学纤维中的一种,具有耐摩擦、耐弯曲变形、不易产生皱纹、不易吸水、能够较快干燥等性能,同时聚酰胺纤维具有优良的弹性,其弹性回复率可与羊毛媲美;具有质轻的特点,聚酰胺纤维比重为1.14,在商业化合成纤维中,仅次于比重小于I的聚丙烯;另外还具有耐腐性、不怕虫蛀、不怕发霉等特点,因而在衣料、地毯、毛巾、人工皮革、渔网、钓鱼线等各种各样的领域里被广泛使用。聚酰胺纤维虽然具有以上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聚酰胺纤维的主要缺点有:①聚酰胺纤维耐黄变性能差,在室外长时间受日光照射后,或者运输过程中,纤维本身易发生黄变,影响到纤维的使用范围、使用领域。另外,聚酰胺纤维发生黄变时,其强度也随着下降,因而与聚酯纤维相比其保型性较差,其制成的织物较不够挺拔,还有聚酰胺纤维表面光滑,有蜡状感。针对这些缺点近年来已研究出不少改善措施,如加入耐光剂以改善耐旋光性,制成异型断面以改善外观及光泽,以DTY或ATY加工或与其它纤维混纺或交织,以改善手感。②聚酰胺纤维是化学合成纤维,虽然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但是在对吸水性或吸湿性要求较高的领域中,其应用还是受到了限制。比如,身体出汗时,衣服内的液体的汗水以及产生的水蒸汽,不能被充分吸水吸湿而滞留在衣服里,特别是夏季高温多湿的情况下,会令人很不舒服。虽然聚酰胺纤维的平衡水分率要高于聚酯纤维,但从穿着时的舒适感来讲还是不能令人非常满意的。而天然纤维如纯棉虽然具有很好的吸水吸湿性,但因其保水率很高,导湿性能较差,应用范围也受到了制约。如何能使一种纤维同时具有吸水-导湿的高舒适性能是目前诸多纤维研究者和纤维生产厂家努力追求的目标。针对上述①的黄变问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发现左右聚酰胺尼龙纤维黄变现象的为聚酰胺纤维中的末端氨基的含量。纤维中的末端氨基与流通过程中所使用的包装材料中所含有的作为抗氧化剂来使用的苯酚系列的BHT (二特丁基化对甲酚)升华所产生的升华物在NOx (氧化氮气)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一系列的诱导体,其中的这系列中某一种诱导体为有色物质,使得纤维发生黄变现象。再一个就是,纤维中末端氨基与流通过程中所使用包装材料中所含有的香兰素(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发生脱水反应,所得物质接下来在氧气的作用下,最后产生有色的醌式构造,从而使得纤维发生黄变现象。以上两种在流通过程中与所使用的包装材料中的某些物质反应所发生的黄变现象,使得纤维发黄,影响了聚酰胺尼龙纤维的使用范围及领域。另外,在消费者所用阶段,尼龙制品上附着的一些附着物,如洗涤用剂、脏污等一些物质,在外界的NOx (氧化氮气)的催化作用下,与聚酰胺尼龙纤维所含有的氨基末端基相结合,生成有色物质,纤维发生黄变现象。由于以上的聚酰胺尼龙纤维的发黄问题,影响了聚酰胺尼龙纤维的使用寿命,以及可以使用的一些领域。比如,在衣料领域,聚酰胺尼龙纤维的黄变问题就影响其在外套、白色内衣方面的使用,而不得不较多的局限使用在染色品等方面。针对上述的由聚酰胺尼龙纤维中氨基末端基所引起的黄变问题,以往的技术是进行以下的处理。在聚酰胺尼龙聚合物聚合的阶段,通过添加酸性物质,让末端氨基在聚合阶段被反应掉,从而减少聚合物中末端氨基的含量,从而达到抑制纤维发黄。但是,在聚合阶段来抑制末端氨基的反应方式,使得聚合物中的末端氨基的含量不易控制,末端氨基含量过量减少会导致在织物染色阶段,不易上色,影响发色性,从而影响纤维的使用。还有就是,添加进去的过量的未反应小分子物质会在纤维阶段影响纤维物质;在聚合阶段的控制方式,会比较大幅度的增加聚合成本,从而影响了纤维的本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织物阶段通过后处理加工方式来抑制黄变问题的话,通过在后处理工序,对聚酰胺尼龙织物进行有机酸或有机酸酐(例如,醋酸或醋酸酐)处理,抑制一部分末端氨基来保证纤维不发黄,保留一部分氨基末端基来保证织物的染色性能。在实际对氨基末端基的处理上,存在误差较大,制品性能不能很好控制的问题,后处理加工方式也不是一个良好的处理方式。再有就是,对所使用的包装材料进行处理、筛选或改进,比如通过不使用香兰素、苯酚系列抗氧化剂BHT,来保证聚酰胺尼龙纤维不发生发黄问题。但是,此种方式费用巨大、可行性差,而且不能根本上解决聚酰胺纤维黄变问题。就上述处理方式所出现的问题,研究开发一种低成本,工艺简单且既不影响聚酰胺纤维性能又能很好的解决黄变问题的技术变得十分必要。针对上述②的吸湿性能不足的问题,随着现如今的日常穿着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及制造高档日常用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联想将来,未来衣着用织物将朝着舒适、健康的大方向发展,其中拥有天然纤维程度的良好吸湿性能的织物就是其中的重要指标织物之一。聚酰胺纤维本身虽然具有一定的吸湿性能,但是为了达到市场良好的吸湿目标,赋予聚酰胺纤维更高的吸湿性能显得非常必要。综上所述,同时综合有黄变抑制性能、天然纤维程度的吸湿性能的聚酰胺纤维的开发就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吸湿性且防黄变的聚酰胺纤维。具体地说是:通过导入吸湿成分来提高聚酰胺纤维的吸湿性能,并通过控制末端氨基含量来达到防止黄变且使其具有良好染色性能的聚酰胺纤维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吸湿防黄变聚酰胺纤维,其含有分散径为2μπι以下的高吸湿性化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且纤维的成纤聚合物聚酰胺分子链的末端含有1.0X 10_5?3.0X 10_5mol/g的末端氨基含量以及如下所示含氮末端结构:【权利要求】1.一种高吸湿防黄变聚酰胺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中含有分散径为2μπι以下的高吸湿性化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纤维的成纤聚合物聚酰胺分子链的末端含有1.0X 10_5~3.0X 10_5mol/g的末端氨基以及如下式所示含氮末端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湿防黄变聚酰胺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中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含量为I~2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吸湿防黄变聚酰胺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说C2~C2tl的羧酸为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或癸二酸。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吸湿防黄变聚酰胺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族二元酸为对苯二甲酸。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吸湿防黄变聚酰胺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的吸湿率差Λ MR为3~8%。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吸湿防黄变聚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向以芳香族二元酸为共聚单体得到的聚酰胺聚合物共聚己内酰胺或共聚己二酸己二胺与高吸湿化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形成的共混物中连续添加C2~C2tl的羧酸,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吸湿防黄变聚酰胺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中含有分散径为2μm以下的高吸湿性化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纤维的成纤聚合物聚酰胺分子链的末端含有1.0×10‑5~3.0×10‑5mol/g的末端氨基以及如下式所示含氮末端结构:,其中,R1为碳原子为2~20的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族烃基;所述成纤聚合物聚酰胺分子链的含氮末端结构由C2~C20的羧酸与聚酰胺聚合物分子链的末端氨基通过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所述聚酰胺聚合物是以芳香族二元酸为共聚单体得到的共聚己内酰胺或共聚己二酸己二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锁林藤森稔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