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片以及触摸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2428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3 1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感测区域的电极端子附近不会破坏可视性的导电片以及触摸面板。导电片12A(12B)具备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电极图案16A(16B)和与电极图案16A(16B)的端部电连接的电极端子60A(60B),电极图案16A(16B)的透过率是83%以上,在将电极图案16A(16B)的透过率表示为a%时,电极端子60A(60B)的透过率是(a-20)%以上(a-3)%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在感测区域的电极端子附近不会破坏可视性的导电片以及触摸面板。导电片12A(12B)具备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电极图案16A(16B)和与电极图案16A(16B)的端部电连接的电极端子60A(60B),电极图案16A(16B)的透过率是83%以上,在将电极图案16A(16B)的透过率表示为a%时,电极端子60A(60B)的透过率是(a-20)%以上(a-3)%以下。【专利说明】导电片以及触摸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电片以及触摸面板,例如涉及投影型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使用的导电片以及触摸面板。
技术介绍
关于使用金属细线的透明导电膜,例如专利文献I以及2所公开的那样,研究一直在继续。近来,触摸面板受到关注。触摸面板虽然主要应用于PDA(便携信息终端)或移动电话等小尺寸设备,但可认为应用于个人计算机用显示器等的大尺寸化会得到发展。在这样的未来动向中,现有的电极采用ITO(氧化铟锡)。伴随着电阻变大、应用尺寸变大,ITO具有电极间的电流的传递速度变慢、响应速度(从接触指尖之后到检测出其位置为止的时间)变慢的问题。因此,可考虑利用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电极来降低表面电阻。作为将金属细线用作电极的触摸面板,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3?9。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22902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6/001461号小册子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224818号公报专利文献4:美国专利第5113041号说明书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1995/27334号小册子专利文献6: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4/0239650号说明书专利文献7:美国专利第7202859号说明书专利文献8:国际公开第1997/18508号小册子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3-0991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触摸面板的感测电极具有至少触摸区域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电极图案以及与电极图案的端部电连接的电极端子。电极端子为了具有高导电性,是较粗的端子(面状端子)。因此,在组合显示器和触摸面板进行动作的情况下,在感测区域(电极图案)中,有时因为电极端子遮挡显示器发出的光,所以在感测区域的电极端子附近出现变暗的部分,导致不易观看显示器。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在感测区域的电极端子附近不破坏可视性的导电片以及触摸面板。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导电片具备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电极图案和与该电极图案的端部电连接的电极端子,所述电极图案的透过率是83%以上,在将所述电极图案的透过率表示为a%时,所述电极端子的透过率是(a_20)%以上(a_3)%以下。本专利技术其它方式的第一导电片具备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电极图案和与该电极图案的端部电连接的电极端子,所述电极图案的开口率是90%以上,在将所述电极图案的开口率表示为b%时,所述电极端子的开口率是(b-20)%以上(b-Ο.1)%以下。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导电片中,优选所述电极端子包含由格子构成的网格形状,该格子由金属细线构成,另外,金属细线的线宽是30 μ m以下,金属细线由不透明的材料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触摸面板具备设置有电极图案和电极端子的导电片,该电极图案设置在感测区域,由金属细线构成;该电极端子设置在所述感测区域的外侧,与该电极图案的端部电连接,所述电极图案的透过率是83%以上,在将所述电极图案的透过率表示为a%时,所述电极端子的透过率是(a_20)%以上(a_3)%以下。本专利技术其它方式的第一触摸面板具备设置有电极图案和电极端子的导电片,该电极图案设置在感测区域,由金属细线构成;该电极端子设置在所述感测区域的外侧,与该电极图案的端部电连接,所述电极图案的开口率是90 %以上,在将所述电极图案的开口率表示为b%时,所述电极端子的开口率是(b-20)%以上(b-Ο.1)%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导电片具备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电极图案和与该电极图案的端部电连接的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包含由金属细线构成的框形状。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导电片优选在设所述电极图案的细线的线宽为a(ym)时,所述电极端子的框形状的线宽b ( μ m)满足b≥2a或b≥a+5 ( μ m)。上述电极图案的细线的线宽a( μ m)优选是30 μ m以下。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导电片在所述电极端子的由金属细线构成的框形状的内部还设置有由格子形状构成的网格形状,该格子形状由金属细线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第二触摸面板具备设置有电极图案和电极端子的导电片,该电极图案设置在感测区域,由金属细线构成;该电极端子设置在所述感测区域的外侧,与该电极图案的端部电连接,所述电极端子包含由金属制的细线构成的框形状。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导电片具备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电极图案和与该电极图案的端部电连接的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包含由格子构成的网格形状,该格子由金属细线构成。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导电片中,优选所述电极图案是由格子构成的网格形状,并且所述电极端子的由格子构成的网格形状的间距比所述电极图案的由格子构成的网格形状的间距密。所述电极端子的由格子构成的网格形状的间距更优选是所述电极图案的由格子构成的网格形状的间距的3/4以下,更优选是2/3以下,最好是1/2。具体的电极端子的网格形状的间距是50 μ m以上300 μ m以下,最好是50 μ m以上250 μ m以下。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 三导电片优选所述电极端子在所述电极端子的由格子构成的网格形状的外框上还设置有由金属细线构成的框形状。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导电片优选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电阻值是4 Ω/sq.以上80Ω/sq.以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三触摸面板具备设置有电极图案和电极端子的导电片,该电极图案设置在感测区域,由金属细线构成;该电极端子设置在所述感测区域的外侧,与该电极图案的端部电连接,所述电极端子包含由格子构成的网格形状,该格子由金属细线构成。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电片以及触摸面板,能够在感测区域的电极端子附近不破坏可视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触摸面板用导电片的电极端子的一例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触摸面板用导电片的电极端子的另一例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触摸面板用导电片的电极端子的另一例的俯视图。图4A是部分省略地示出触摸面板用导电片的分解立体图(其I)。图4B是部分省略地示出触摸面板用导电片的分解立体图(其2)。图5A是部分省略地示出触摸面板用导电片的一例的剖视图。图5B是部分省略地示出触摸面板用导电片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图6A是示出在第I导电片上形成的第I电极图案的例子的俯视图。图6B是示出在第2导电片上形成的第2电极图案的例子的俯视图。图7是部分省略地示出使第I导电片和第2导电片组合而成为触摸面板用导电片的例子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虽然利用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能够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变更,还可以利用本实施方式以外的其它实施方式。因此,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包含在权利要求内。以下,参照图1?图7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导电片以及触摸面板。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表示数值范围的“?”的意思是包含在其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以及上限值。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触摸面板用的导电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片,其具备由金属细线构成的电极图案和与该电极图案的端部电连接的电极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图案的透过率是83%以上,在将所述电极图案的透过率表示为a%时,所述电极端子的透过率是(a‑20)%以上(a‑3)%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博重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