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8232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由简单的控制来记录高质量的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输送辊(36),其配置于记录机构(7)的上游侧,用于输送记录介质;夹紧辊(37),其从动于输送辊(36)而回转;排纸辊(40)(41),其在记录机构(7)的下游侧输送记录介质。在记录介质(P)的后端到达输送辊(36)与夹紧辊(37)的钳夹部之前,夹紧辊(37)从相对于输送辊(36)压接的位置移动到相对于输送辊(36)离开的位置;在夹紧辊(37)离开输送辊(36)前、后,记录介质(P)的输送量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于朝向记录机构输送记录介质并进行记录动作。
技术介绍
以往,打印机等记录装置日益广泛地用于照片图像的打印的场合。特别是随着墨滴的小液滴化和图像处理技术的提高,使用喷墨记录装置已经能够形成品质不低于银盐照片的图像,所以在照片图像的打印中得到使用。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记录头保持为相对于由输送机构输送来的记录介质呈非接触的状态,从该的记录头排出墨滴,使该墨滴落墨于记录介质上而形成图像。因此图像的品质受记录介质的输送精度的影响很大。在该喷墨记录装置中一般设置有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分别将记录介质输送到作为记录机构的记录头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上游侧输送机构具有作为驱动辊的间歇回转的输送辊、和作为从动辊的与上述驱动辊相对设置的夹紧辊。从供纸部供给的记录介质由两辊夹持并回转,从而朝向下游侧送出。因此,在记录介质的后端通过两辊间之前,由该上游侧输送机构施加输送力。被该上游侧输送机构朝向下游侧送出的记录介质由记录头记录后,由下游侧输送机构朝向下游间歇地输送。于是,记录介质最终朝向排纸部排出。在该记录介质的间歇输送动作中,如在记录介质的后端即将从由输送辊与夹紧辊形成的钳夹部脱出之时,输送辊间歇停止,即,在记录介质的后端部分残留于上述钳夹部的状态下输送辊停止,则有可能导致被朝向输送辊施加力的夹紧辊因该力而回转等,从两辊间朝向下游侧将记录介质推出。在该场合,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量会大于预先设定的输送节距。结果会产生在图像上出现打印不均匀的不良现象。为消除这样的问题,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254736号中公开了这样的技术控制后端的输送并进行记录头上使用喷嘴的换位,从而抑制记录偏差。在该专利文献中主要公开了如下内容。(1)用传感器来检测记录介质的后端位置,防止记录介质的后端残留于上游侧输送机构的钳夹部。(2)在记录介质不残留于钳夹部的位置停止记录介质的输送之前封闭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喷嘴,仅使用上游侧的喷嘴形成图像。(3)记录介质的后端部分由上述钳夹部输送到下游位置,使得其不残留于钳夹部。(4)将使用喷嘴换位至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以形成图像。然而公开于上述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254736号中的技术并未解除以下所示的问题。(A)为了如(1)中所述那样输送记录介质,需要使其输送量比预先设定的输送节距长。然而,当增大输送量时,因输送机构等输送误差累积较多,因而会产生输送精度下降的问题。为此,当实施公开于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254736号中的技术时,在记录介质通过上游侧输送机构后负责对其进行输送动作的下游侧输送机构的构成部件等的精度需要得到提高,以确保输送精度。因此制造成本上升。(B)由于需要进行记录介质的后端通过上游侧输送机构的钳夹部时控制记录介质的输送量的处理、和记录头的使用喷嘴的换位处理,所以与通常的记录动作相比,记录时间变长。特别是当不在记录介质的端部设置空白地对记录介质整面进行图像记录,即进行整面打印(也称为无空白打印)时,记录时间的增加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该不需要使记录机构的使用喷嘴换位、或改变记录介质的输送量的复杂控制、或输送机构的高精度化等,通过简单的控制即可记录高质量的图像。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从记录机构向记录介质排出墨来进行记录,其中,包括输送辊,其配置于上述记录机构的上游侧,用于输送记录介质;夹紧辊,其从动于上述输送辊而回转;排纸辊,其在上述记录机构的下游侧输送记录介质;移动机构,在记录介质的后端到达上述输送辊与上述夹紧辊的钳夹部之前,该移动机构使上述夹紧辊从其与上述输送辊的压接位置移动到其与上述输送辊相离开的位置;控制机构,其在上述夹紧辊离开上述输送辊前、后,使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量变化。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第2形式,其中,包括由配置于记录机构的上游侧的输送辊、和与该输送辊压接的夹紧辊而以第1输送量来输送上述记录介质的步骤;在上述记录介质的后端到达上述输送辊与上述夹紧辊的钳夹部之前,使上述夹紧辊相对于上述输送辊从压接位置离开的步骤;在上述夹紧辊离开上述输送辊后,以与上述第1输送量不同的第2输送量输送上述记录介质的步骤。按照以上的结构,不需要记录头的喷嘴换位等复杂的控制,由使输送机构的从动辊从驱动辊离开的简单控制即可获得良好的记录品质。因此可提高产量。另外,由于输送机构不需要特意使用高精度的零件,所以可按低构造成本。通过以下根据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的说明可更加明确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其它目的、效果、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机构部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夹紧辊升降机构的立体图。图5A~图5D为表示相对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的后端部的记录动作状态的图。图6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控制系统的大致构成的框图。图7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的输送动作和4道次的多道次记录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A和图8B为表示使夹紧辊31上升时记录介质P浮起状态和因该浮起而导致墨滴的落墨偏移产生的状态的图。图9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的输送动作和切换到多道次记录的道次数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0A~图10D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的图。图11A和图11B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方式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第1实施方式)按图1~图8B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记录装置1具有供纸部2、送纸部3、滑架部5、排纸部4、U形转弯·自动双面输送部8、记录头7。下面分项目依次对其进行概略说明。(A)供纸部在图1~图3中,供纸部2的结构如下,即在基座20上安装用于堆载记录介质P的压板21、供给记录介质P的供纸辊28、分离记录介质P的分离辊24、用于使记录介质P返回到堆载位置的返回杆22等。用于保持堆载的记录介质P的供纸托盘26安装于基座20或外壳上。供纸托盘26为多级式,在使用时拉出。供纸辊28具有圆弧状的截面。在该供纸辊28上,将1个供纸辊橡胶设于用纸基准侧,从而供给记录介质。驱动供纸辊28的驱动力从与设于供纸部2上的未图示的清除部共用的电动机传递。在压板21上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可动侧导向件23,从而限制记录介质P的堆载位置。压板21能够以结合于基座20上的回转轴为中心回转,由压板弹簧212朝向供纸辊28施加力。在与供纸辊28相对的压板21的部位上设置图中未示出的分离片,该分离片由人工皮革等摩擦系数大的材质构成,用于防止堆载最终部位附近的记录介质P的重送。压板21可接触于供纸辊28或与之分开。另外,用于每次1张地分离记录介质P的分离辊24安装于图中未示出的分离辊保持架上,并设置于基座20上。该分离辊24由弹簧等朝向供纸辊28施加力。另外,在分离辊24上安装离合器弹簧。当对该分离辊24施加预定以上的负荷时,已安装分离辊24的部分可回转。分离辊24可接触于供纸辊28或与之分开。这些压板21、返回杆22、分离辊24的位置由ASF传感器检测。另外,用于使记录介质P返回到堆载位置的返回杆22以可回转的方式安装于基座20上,由返回杆弹簧朝向解除方向施加力。当使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从记录机构向记录介质排出墨来进行记录,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辊,其配置于上述记录机构的上游侧,用于输送记录介质;夹紧辊,其从动于上述输送辊而回转;排纸辊,其在上述记录机构的下游侧输送记录介质; 移动机构,在记录介质的后端到达上述输送辊与上述夹紧辊的钳夹部之前,该移动机构使上述夹紧辊从其与上述输送辊的压接位置移动到其与上述输送辊相离开的位置;控制机构,其在上述夹紧辊离开上述输送辊前、后,使上述记录介质的输送量变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治幸西端望松本俊哉斋藤弘幸大沼健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