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壁覆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9947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题是一种在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12、26)之间的过渡部的折棚(30)的内侧上的侧壁覆件(1),其中该侧壁覆件(1)由两个保持装置(4、20)保持,其中分别有一个保持装置(4、20)布置在一个车辆(12、26)的车体上,其中至少是第一保持装置(4)具有可转动的辊体(8),其中,另外的第二保持装置(20)设计为在接纳侧壁覆件(1)的情况下是固定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的主题是一种在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12、26)之间的过渡部的折棚(30)的内侧上的侧壁覆件(1),其中该侧壁覆件(1)由两个保持装置(4、20)保持,其中分别有一个保持装置(4、20)布置在一个车辆(12、26)的车体上,其中至少是第一保持装置(4)具有可转动的辊体(8),其中,另外的第二保持装置(20)设计为在接纳侧壁覆件(1)的情况下是固定的。【专利说明】侧壁覆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之间的过渡部的折棚的内侧上的侧壁覆件,其中该侧壁覆件由两个保持装置保持,其中相应有一个保持装置布置在车辆的车体上,其中至少一个第一保持装置具有可转动的辊体。
技术介绍
为了保护折棚不被乘客破坏,需要一种侧壁覆件形式的过渡部内壁面板/护板。也就是说,这种内壁面板形式的侧壁覆件起到防破坏的作用。此外,这种侧壁覆件当然也具有提升过渡部美观性的作用,更确切地说通过在侧面至少覆盖住折棚——即过渡部的一部分——来提升美观性。例如,DE3639898公开了一种带有内部面板的过渡部。由该文献已知的内部面板的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内部面板元件和两个外侧面板元件,其中内部面板元件在列车转弯行驶时相对于外侧面板元件移动。这种结构投入大并且昂贵。EP0625459A1也公开了一种侧壁覆件。这种侧壁覆件的具体特征在于:这种侧壁覆件设计为板件,该板件设计为弹性可屈曲(nachgiebig)的并且设计成围绕竖直轴线朝向过渡部的中心方向拱起。此外用于容纳侧壁覆件的支架的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彼此隔开地在相应的车体上布置的弹簧铰链,该弹簧铰链与圆弧式的辊形元件相连接,其中在该辊形元件上布置有弹性的、由弹性体制成的中间件,该中间件最终与侧壁覆件相连接。在此设置有使侧壁覆件的两端部拉紧的钢索,并且以这种方式沿朝向过渡部的内侧方向产生侧壁覆件的预拱起。通过这种预拱起就会确保:在转弯行驶时——也就是说在车辆弯曲时——侧壁实际上鼓到过渡部的内部中,而不是鼓起到折棚上。在这种情况下不利的是:由于侧壁覆件被朝向车辆内部的方向预紧而使车辆中的通道净宽减小。当铰接车辆驶过弯道时,通道净宽会进一步减小,并且在弯道内侧上的侧壁覆件还会进一步鼓到通道内部中。EP2394880A公开了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侧壁覆件。这种侧壁覆件在其每一侧分别具有一个固定在各自车辆上的支架。这两个支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辊体,该辊体处于一螺旋弹簧的负荷下,因此该侧壁覆件例如在转弯行驶时在弯道内侧上能卷到这两个辊体上,而同时其在弯道外侧上从这两个辊体上展开。这种侧壁覆件完全地经受了实践的检验,但也能从中发现:对于用相对较大的力靠在该侧壁上的人会担心侧壁向外鼓起,特别是当在弯道内侧上希望通过使侧壁覆件卷到这两个保持装置的辊体上而使该侧壁覆件缩短时,在来自内部的负荷下——例如当有人用力顶住内壁面板时——会在弯道内侧上产生侧壁覆件朝向折棚侧壁方向的拱起。这有时会导致侧壁覆件的损坏,这是因为侧壁覆件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了并非针对其设计的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侧壁覆件在来自过渡部内侧的负荷下向外——即朝向过渡部的折棚侧壁的方向一鼓起。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技术提出一种侧壁覆件,该侧壁覆件布置在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之间的过渡部的折棚的内侧上,所述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是第一车辆和第二车辆,其中,所述侧壁覆件由两个保持装置保持,其中分别有一个保持装置布置在第一车辆和第二车辆的车体上,其中至少是第一保持装置具有可转动的辊体,另外的第二保持装置设计为在接纳侧壁覆件的情况下是固定的。由此实现了,由于侧壁的宽度的主要部分不必再设计成可卷起的,所以就可以把侧壁覆件设计得刚度更高以防止其在负荷下向外鼓。在此特别设计为,侧壁覆件在其位于两个保持装置之间的长度上具有至少两个刚度不同的部段,其中同固定的保持装置相邻的部段与分派给具有可转动辊体的保持装置的部段相比具有更高的刚度。优选地,所述侧壁覆件在其位于两个保持装置之间的长度上具有刚度不同的第一侧壁覆件部段和第二侧壁覆件部段。优选地,其中一个位于固定的第二保持装置一侧的第二侧壁覆件部段与紧邻于具有可转动辊体的第一保持装置的第一侧壁覆件部段相比具有更高的刚度。因此有利的是,固定的第二保持装置在向侧壁覆件过渡的过渡部中具有横截面为弧形的保持装置部段,这样就有如下优点:侧壁覆件——特别是由纤维强化的人造树脂制成的侧壁覆件一当其在弧形部段上运动时不会翘曲。在第一保持装置的设计方面在此提出:第一保持装置具有轴,其中辊体可转动地布置在所述轴上,其中在所述辊体和轴之间布置有一与该轴的纵轴线平行的弹性的扭转元件。该沿纵向方向具有弹性的扭转元件使得:例如在弯道内侧上的侧壁覆件缩短时可以由辊体以卷绕方式容纳侧壁覆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特征,扭转元件相对于辊体大致居中地固定在所述轴上。也就是说,仅通过唯一一个沿纵向方向有弹性的、用于卷起侧壁覆件的扭转元件使辊体进行转动运动。为了使转动运动均匀化,扭转元件的长度大约等于辊体的高度或长度的一半。根据另一个有利的特征,辊体通过扭转元件保持在轴上。也就是说,扭转元件支撑辊体,其中沿纵向方向具有弹性的扭转元件自身与轴固定连接。也就是说,扭转元件有两个任务:亦即一方面其应该实现自身的作为扭转元件的功能、也就是使辊体进行转动运动,而另一方面其能够在支撑辊体的同时当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存在高度差时进行高度平衡。也就是说,辊体通过扭转元件以可轴向运动的方式保持在轴上。根据第一种变体,扭转元件设计为扭簧。沿纵向方向的弹性具体是这样产生的:在扭簧的各个螺线(SpiralgSngeiO之间存在间距,该间距允许压缩,但也基于作为螺旋弹簧的构造而允许扭簧的拉伸,以便因此一如已经描述地那样一能抵消(abfangen)侧壁覆件的高度差。根据第二种变体,扭转元件设计为弹性体。优选地扭转元件实施成棒状套筒。这种由弹性体制成的棒状套筒能类似于扭簧而同样引起卷绕运动。此外,基于其沿纵向方向的固有弹性所以可抵消侧壁覆件的高度差。所述轴通过至少一个臂件与车辆相连接。优选地,所述轴被所述臂件不可转动地容纳。该轴通过优选两个彼此间隔布置的臂件与其中一个车辆相连接,该车辆配设有相应的保持装置。当轴通过两个彼此间隔开布置的臂件与车辆相连接时,辊体在臂件的区域中各具有一空缺,以便刚好能通过该臂件实现在轴与车辆之间的连接。也就是说,臂件在此特别也设计成曲拐状,从而允许辊体的滚动运动。在此,通过臂件以不能相对转动的方式容纳轴,因此侧壁覆件的卷起或展开只通过辊体的运动实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示例性地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在透视图中从后方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侧壁覆件和两个保持装置,其中,在固定有保持装置的车体仅粗略示出;图2:示出根据图1中线I1-1I的视图;图3:示出侧壁覆件的背侧的视图;图4:从前方示出侧壁覆件的视图;图5:示出一个实施方式,其中扭转元件设计为套筒状的弹性体。附图标记列表2.1 侧壁覆件3.1a侧壁部段4.1b侧壁部段5.1c在侧壁部段la、lb之间的分界线6.4 (第一)可转动的保持装置7.5 轴8.6 扭簧9.6a套筒形弹性体10.7保持套环11.8 辊体12.9 夹板13.10 臂件14.1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壁覆件(1),该侧壁覆件(1)布置在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之间的过渡部的折棚(30)的内侧上,所述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是第一车辆(12)和第二车辆(26),其中,所述侧壁覆件(1)由两个保持装置保持,其中分别有一个保持装置布置在第一车辆(12)和第二车辆(26)的车体上,其中至少是第一保持装置(4)具有可转动的辊体(8),其特征在于,另外的第二保持装置(20)设计为接纳侧壁覆件(1)并且是固定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卡里斯克M·马拉提施
申请(专利权)人:虎伯拉铰接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