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Gm-C滤波器的主从结构频率校准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7761 阅读:3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Gm-C滤波器的主从结构频率校准电路,该频率校准电路包含跨导放大器主从结构控制电路和RC振荡电路以及数字逻辑电路;主从结构控制电路中的主跨导放大器与Gm-C滤波器中的从跨导放大器相匹配,由相同的偏置电压控制,使其跨导值Gm与主从控制电路中的电阻R精确成反比关系,跨导放大器工艺误差对频率的影响转变为电阻工艺误差对频率的影响。相比于传统的Gm-C滤波器的频率校准电路具有结构简单、鲁棒性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Gm‑C滤波器的主从结构频率校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跨导放大器主从控制电路,所述跨导放大器主从控制电路包括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第二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2)、第三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3)、第四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4)、第五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5)、第六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6)、第七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7)、第八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8)、第九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9)、第十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0)、第十一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1)、第十二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2)、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1)、第二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2)、第三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3)、第四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4)、第五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5)、第六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6)以及电阻(R0)和主跨导放大器(Gm),所述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的源极、所述第二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2)的源极、所述第三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3)的源极、所述第四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4)的源极、所述第五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5)的源极和所述第六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6)的源极连接并接电源;所述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的栅极、所述第二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2)的栅极、所述第三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3)的栅极、所述第四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4)的栅极、所述第五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5)的栅极和所述第六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6)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的漏极、所述第七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7)的源极和所述第八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8)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2)的漏极和所述第九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9)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3)的漏极连接所述主跨导放大器(Gm)的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出端;所述第四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0)的源极;所述第五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5)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十一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1)的源极;所述第六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6)的漏极、所述第六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6)的栅极和所述第十二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七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7)的漏极、所述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1)的漏极、所述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1)的栅极和所述第二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2)的栅极连接;所述同相输入端第七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7)的栅极连接所述跨导放大器(Gm)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出端;所述第八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8)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2)的漏极;所述第八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8)的栅极、所述第十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0)的漏极和电阻(R0)的一端的连接;所述第九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9)的栅极、所述第十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0)的栅极、所述第十一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1)的栅极和所述第十二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2)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九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9)的漏极、所述第三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3)的漏极、所述第三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3)的栅极、所述第四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4)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0)的漏极通过所述电阻(R0)连接所述第五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5)的漏极和第四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4)的漏极;所述第十一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1)的漏极、所述第六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6)的栅极、所述第六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6)的漏极和所述第五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5)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十二P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PM12)的漏极连接所述参考电流源(Iref)的输入端;所述第四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4)的漏极、所述第五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5)的漏极、所述主跨导放大器(Gm)的反相输入端和所述主跨导放大器(Gm)的同相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1)的源极、所述第二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2)的源极、所述第三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3)的源极、所述第四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4)的源极、所述第五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5)的源极、所述第六N型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NM6)的源极和所述参考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辉周明杰陈超黄成李红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