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换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4877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2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换挡器,包括主轴组件、副轴组件和换挡组件,主轴组件中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分别与副轴组件中的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的一端连接,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另一端与换挡组件中的摩擦片连接,换挡组件总成设置在副轴组件中的副轴上,并设置在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著效果在于:减少换挡过程冲击,使换挡过程平稳、柔和,齿轮冲击小,延长的齿轮寿命,减少冲击噪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换挡器,包括主轴组件、副轴组件和换挡组件,主轴组件中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分别与副轴组件中的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的一端连接,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另一端与换挡组件中的摩擦片连接,换挡组件总成设置在副轴组件中的副轴上,并设置在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之间。本技术的显著效果在于:减少换挡过程冲击,使换挡过程平稳、柔和,齿轮冲击小,延长的齿轮寿命,减少冲击噪音。【专利说明】一种液压换挡器
本技术涉及换挡器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压换挡器。
技术介绍
换挡器是车辆动力系统的重要部件,它通过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实现传动系统换挡变速。一般变速采用拨叉机构实现换挡,上述技术存在如下不足:1、换挡过程有冲击、换挡过程不平顺柔和;2、齿轮冲击有噪音;3.齿轮冲击,导致齿轮的使用寿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换挡器,换挡过程平稳、柔和,齿轮冲击小,延长的齿轮寿命,减少冲击噪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换挡器,包括主轴组件、副轴组件和换挡组件;所述主轴组件包括主轴、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与主轴连接;所述副轴组件包括副轴、第一双联轮、第二双联轮、第一滚针轴承和第二滚针轴承,所述第一滚针轴承和第二滚针轴承设置在副轴上,所述第一双联轮设置在第一滚针轴承,所述第二双联轮设置在第二滚针轴承,所述副轴内部设置至少两个油道;所述换挡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油缸,所述油缸包括外罩组合、活塞环、单向阀球、波形弹簧、至少I个摩擦片、至少I个钢片、上板、压缩弹簧、挡圈,所述活塞环设置在所述外罩组合的底部,且外罩组合和活塞环形成内腔,在外罩组合的底部设置油道孔,在活塞环上设置单向阀球,活塞环的外侧壁的上部设置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波形弹簧,钢片设置在波形弹簧上,摩擦片与钢片交替设置在内腔里,最外层摩擦片上设置上板,所述挡圈设置在外罩组合的上端口,压缩弹簧设置在活塞环的下半部分;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的第一端部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摩擦片连接,所述外罩组合与所述副轴连接,所述油道孔与所述油道连通,所述换挡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的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通过花键与主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罩组合与所述副轴通过花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罩组合与所述副轴的连接处设置第一 O型垫圈。进一步地,所述副轴上设置环形槽,所述第一 O型垫圈设置在环形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活塞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第二 O型垫圈,起到更好的密封及缓冲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压缩弹簧设置在弹簧压板上,弹簧压板通过卡圈固定在活塞环的下半部分上。进一步地,在所述换挡组件与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之间设置垫圈。本技术的液压换挡器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动力传递的:发动机的动力由主轴组件的主动齿轮传递至双联轮,双联轮再将动力传递至换挡组件中,通过控制油道的供油,使摩擦片和钢片结合,然后将动力传递至外罩组合,最后由外罩组合将动力传送至副轴,由副轴输出动力。在此过程中,波形弹簧起缓冲作用,能够防止摩擦片和钢片结合时发生冲关。相比现有发动机的换挡器,本技术的显著效果在于:减少换挡过程冲击,使换挡过程平稳、柔和,齿轮冲击小,延长的齿轮寿命,减少冲击噪音。【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换挡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换挡组件中外罩组合上油道孔的位置结构局部示意图;图中,10、主轴,11、第一主动齿轮,12、第二主动齿轮,20、第二双联轮,21、第二滚针轴承,22、垫圈,23、第一 O型垫圈,24、垫圈,25、第一滚针轴承,26、副轴,27、第一双联轮,28、第一油道,29、第二油道,31、外罩组合,32、轴用开口挡圈,33、上板,34、摩擦片,35、钢片,36、单向阀球,37、弹簧压板,38、轴用开口卡圈,39、第二 O型垫圈,40、压缩弹簧,41、活塞环,42、波形弹簧,43、第二 O型垫圈,44、油道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根据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液压换挡器,包括主轴组件、副轴组件和换挡组件;所述主轴组件包括主轴、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通过花键与主轴连接;所述副轴组件包括副轴、第一双联轮、第二双联轮、第一滚针轴承和第二滚针轴承,所述第一滚针轴承和第二滚针轴承分别设置在副轴的两端部上,所述第一双联轮设置在第一滚针轴承上,所述第二双联轮设置在第二滚针轴承上,所述副轴内部设置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所述换挡组件包括两个油缸,第一油缸和第二油缸,所述油缸包括外罩组合、活塞环、单向阀球、波形弹簧、至少I个摩擦片(具体数量依据实际需要而定)、至少I个钢片(具体数量依据实际需要而定)、上板、压缩弹簧、弹簧压板、挡圈和卡圈,所述活塞环设置在所述外罩组合的底部,且外罩组合和活塞环形成内腔,在活塞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均设置环形槽,环形槽内设置第二 O型垫圈,起到更好的密封及缓冲作用,在外罩组合的底部设置油道孔,分别与对应与第一油道和第二油道连通,在活塞环上设置单向阀球,活塞环的外侧臂的上部设置凹槽,在凹槽内固定设置波形弹簧,钢片设置在波形弹簧上,摩擦片与钢片交替设置在内腔里,最外层为摩擦片,其上设置上板,所述挡圈为轴用开口挡圈,其设置在外罩组合的上端口,用于对摩擦片的移动进行限位;压缩弹簧设置在弹簧压板上,弹簧压板通过卡圈固定在活塞环的下半部分上;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的第一端部(大端)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的第二端部(小端)与所述摩擦片连接,所述外罩组合与所述副轴通过花键连接,所述外罩组合与所述副轴的连接处的副轴上设置环形槽,并在环形槽内设置第一 O型垫圈,所述油道孔与所述油道连通,所述换挡组件整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的中间,且相邻之间设置垫圈。本技术的液压换挡器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在换挡器组件工作时,控制机油进入副轴的第二油道内,并充满第二油缸,活塞环与外罩组合形成内腔,在油压下单向阀球密封,活塞环向外移动,推着波形弹簧、钢片、摩擦片及上板向外移动,最后止位于轴用开口挡圈处,从而通过摩擦片与第二联动轮输出扭矩一,卸去扭矩时,从回路和单向阀球泄掉油压,在压缩弹簧的推动下,钢片和摩擦片分离。控制机油进入副轴的第一油道内,并充满第一油缸,活塞环与外罩组合形成内腔,在油压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换挡器,包括主轴组件、副轴组件和换挡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组件包括主轴、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与主轴连接; 所述副轴组件包括副轴、第一双联轮、第二双联轮、第一滚针轴承和第二滚针轴承,所述第一滚针轴承和第二滚针轴承设置在副轴上,所述第一双联轮设置在第一滚针轴承,所述第二双联轮设置在第二滚针轴承,所述副轴内部设置至少两个油道; 所述换挡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油缸,所述油缸包括外罩组合、活塞环、单向阀球、波形弹簧、至少1个摩擦片、至少1个钢片、上板、压缩弹簧、挡圈,所述活塞环设置在所述外罩组合的底部,且外罩组合和活塞环形成内腔,在外罩组合的底部设置油道孔,在活塞环上设置单向阀球,活塞环的外侧壁的上部设置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波形弹簧,钢片设置在波形弹簧上,摩擦片与钢片交替设置在内腔里,最外层摩擦片上设置上板,所述挡圈设置在外罩组合的上端口,压缩弹簧设置在活塞环的下半部分; 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的第一端部啮合连接,所述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的第二端部与所述摩擦片连接,所述外罩组合与所述副轴连接,所述油道孔与所述油道连通,所述换挡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双联轮和第二双联轮的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怀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兴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