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地膜精养池塘的简易人工吸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5917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3:38
一种对虾地膜精养池塘的简易人工吸污装置,包括池体、吸污头及吸污管,所述吸污头与吸污管连接,吸污管与设置在池体池壁内的排污管连接,排污管与排污井连接,所述吸污头上设有若干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排水管与排水口的接触部位经常会粘连在一起,人工很难拔起,比较费力,而且排污时间由养殖工人控制,很难准确把握,甚至有时粗心的工人,一时忘记堵住排水口而排水过多,尤其到了养殖后期,日排污次数较多,工作量大,比较费时等问题,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具有极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对虾地膜精养池塘的简易人工吸污装置,包括池体、吸污头及吸污管,所述吸污头与吸污管连接,吸污管与设置在池体池壁内的排污管连接,排污管与排污井连接,所述吸污头上设有若干通孔;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排水管与排水口的接触部位经常会粘连在一起,人工很难拔起,比较费力,而且排污时间由养殖工人控制,很难准确把握,甚至有时粗心的工人,一时忘记堵住排水口而排水过多,尤其到了养殖后期,日排污次数较多,工作量大,比较费时等问题,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具有极大的市场推广价值。【专利说明】对虾地膜精养池塘的简易人工吸污装置
本专利技术为水产养殖领域,涉及对虾地膜精养池塘的简易人工吸污装置。技术背景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支柱性产业,养殖产量位列世界第一位,2012年中国对虾产量达到156万吨,占全球对虾产量的40 %左右,虽然我国是对虾第一大国,对虾池塘养殖虽然在规模和产量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对奸养殖有精养、半精养模式和粗养等多种养殖模式,精养模式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和高风险的养殖方式,推广应用的养殖面积逐年递加,尤其近年在沿海地区,养殖规模较大的企业和农户都采用这种模式。对虾高密度集约化式养殖模式,放苗密度高,在养殖的中后期由于饵料投放量日益增加,对虾的排泄物和残饵越积越多,使虾池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池中尤为突出,污染物的累积容易引起虾病的发生,为了保持池塘水质的稳定,减少病害发生,对虾精养池塘每天必须定时排污,传统的排污方法比较费力和费时,在排污口人工进行拔管排污,一定排污时间后,再人工插管堵住排水口。排水管一般是直径30cm左右的PVC管,长度约4~5米,比较笨重,长期使用后,排水管与排水口的接触部位经常会粘连在一起,人工很难拔起,比较费力。而且排污时间由养殖工人控制,很难准确把握,甚至有时粗心的工人,一时忘记堵住排水口而排水过多,尤其到了养殖后期,日排污次数较多,工作量大,比较费时。对虾地膜精养池塘的简易人工吸污装置及方法在广东、海南等地膜池塘使用后效果良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排水管与排水口的接触部位经常会粘连在一起,人工很难拔起,比较费力,而且排污时间由养殖工人控制,很难准确把握,甚至有时粗心的工人,一时忘记堵住排水口而排水过多,尤其到了养殖后期,日排污次数较多,工作量大,比较费时等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使用寿命更长的对虾地膜精养池塘的简易人工吸污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对虾地膜精养池塘的简易人工吸污装置,包括池体、吸污头及吸污管,所述吸污头与吸污管连接,吸污管与设置在池体池壁内的排污管连接,排污管与排污井连接,所述吸污头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吸污头为T型吸污头。所述吸污管为钢丝软管。 所述排污管为PVC管。所述吸污管上设有阀门。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排水管与排水口的接触部位经常会粘连在一起,人工很难拔起,比较费力,而且排污时间由养殖工人控制,很难准确把握,甚至有时粗心的工人,一时忘记堵住排水口而排水过多,尤其到了养殖后期,日排污次数较多,工作量大,比较费时等问题,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具有极大的市场推广价值。【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吸污头的结构示意图。1-吸污头;2_吸污管;3_排污管;4_排污井;5_池体;6_圆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包括池体、T型吸污头(如图2)及吸污管,所述吸污头与吸污管连接,所述吸污管上设有阀门,吸污管与设置在池体池壁内的排污管连接,排污管与排污井连接,所述吸污头上设有若干通孔。排污管设置在池壁底部,根据容器连通原理,工作人员搭乘浮船,用T型吸污头对准漂浮在水面上的污物,打开开关,污物就会通过排污管被吸进排污井内。【权利要求】1.一种对虾地膜精养池塘的简易人工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吸污头及吸污管,所述吸污头与吸污管连接,吸污管与设置在池体池壁内的排污管连接,排污管与排污井连接,所述吸污头上设有若干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地膜精养池塘的简易人工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污头为T型吸污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地膜精养池塘的简易人工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污管为钢丝软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地膜精养池塘的简易人工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管为PVC管。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虾地膜精养池塘的简易人工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吸污管上设有阀门。【文档编号】A01K63/04GK103875590SQ201410144582【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专利技术者】孙成波, 李咏, 杜兴田, 蒋甲印, 陈兆明, 杨世平, 王成桂, 李晓筠 申请人:广东海洋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虾地膜精养池塘的简易人工吸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吸污头及吸污管,所述吸污头与吸污管连接,吸污管与设置在池体池壁内的排污管连接,排污管与排污井连接,所述吸污头上设有若干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波李咏杜兴田蒋甲印陈兆明杨世平王成桂李晓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