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制燃料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9080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3:29
一种树脂制燃料管,其具备至少1个树脂层,上述树脂层由含有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A)和熔点为137~160℃的聚丙烯系材料(B)、上述(A)与(B)的重量混合比在[(A)/(B)]=95/5~50/50的范围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具有在由上述(B)形成的晶体组织(X)间混入了由上述(A)形成的软质组织(Y)的结构。因此,轻量且耐冲击性优异、并且不产生燃料泄漏,能够在如汽车的发动机室内等的130℃以上的环境下使用,耐热性也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树脂制燃料管,其具备至少1个树脂层,上述树脂层由含有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A)和熔点为137~160℃的聚丙烯系材料(B)、上述(A)与(B)的重量混合比在=95/5~50/50的范围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具有在由上述(B)形成的晶体组织(X)间混入了由上述(A)形成的软质组织(Y)的结构。因此,轻量且耐冲击性优异、并且不产生燃料泄漏,能够在如汽车的发动机室内等的130℃以上的环境下使用,耐热性也优异。【专利说明】树脂制燃料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作汽车等的燃料输送配管的树脂制燃料管。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在汽车等车辆中使用的燃料输送配管,在要求碰撞安全性(耐冲击性)的部位使用金属制的配管。但是,近年,由于对汽车用配管有轻量化的要求,正在研究代替金属制的配管而使用树脂制的管。作为上述树脂制的管,提出有例如一种汽车用树脂制燃料加油管,使用聚酰胺系树脂、乙烯-乙烯醇以及其弹性体的任一者作为燃料加油管主体的内层,使用改性的聚乙烯树脂作为外层(专利文献I),等。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488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_7]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燃料加油管在碰撞时内层产生龟裂,则与内层熔接的外层也产生龟裂,其结果,存在燃料泄漏到外部的缺点。另外,上述专利文献I所述的燃料加油管,由于其外层是以聚乙烯树脂作为主体的结构,所以也有在130°c以上的环境温度下不能使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将树脂软管厚壁化而赋予与金属配管同等的耐冲击性,则由于管的厚壁化体积也变大,所以与轻量化的要求背道而驰。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制燃料管,其轻量且耐冲击性优异、并且也不产生燃料泄漏,能够在发动机室内等130°C以上的环境下使用、耐热性优异。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得到轻量且耐冲击性优异、并且不产生燃料泄漏的树脂制燃料管,反复地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研究的过程中,着眼于树脂层的结构,发现:通过将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以下,有时也称为“茂金属系聚丙烯”。)(A)和熔点为137?160°C的聚丙烯系材料(B)以规定比例混合,形成在由上述(B)形成的晶体组织(X)间混入有由上述(A)形成的软质组织(Y)的结构,能够实现所期望的目的,至此完成本专利技术。S卩,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制燃料管采取如下构成:具备至少I个树脂层,所述树脂层由含有下述的(A)和(B)、上述(A)与(B)的重量混合比在 = 95/5?50/50的范围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具有在由上述(B)形成的晶体组织(X)间混入了由上述(A)形成的软质组织(Y)的结构。(A)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B)熔点为137?160°C的聚丙烯系材料。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以上,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制燃料管(以下,有时也简单地称为“燃料管”。),其树脂层(以下,有时也称为“高速变形性树脂层”。)由延性优异的上述(A)与耐热性(高熔点)优异的(B)的混合物形成,具有在上述(B)形成的晶体组织(X)间混入了由上述(A)形成的软质组织(Y)的结构。高熔点的晶体组织(X)以保持其组织的状态在上述晶体组织(X)间混入了变形性优异的软质组织(Y),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管具备来源于茂金属系聚丙烯(A)的延性(伸长)、和来源于熔点为137?160°C的聚丙烯系材料⑶的耐热性(高熔点)两者的特性,冲击吸收能力优异。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如果使用上述茂金属系聚丙烯(A),则与使用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乙烯(茂金属系聚乙烯)的情况相比较,耐热温度和断裂强度优异,所以使用部位的范围变广。另外,如果形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组合物含有离子性液体,则导电性提高,防止由加油时的带电导致的火花,从而安全性提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制燃料管的树脂层中的、晶体组织间混入了软质组织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制燃料管的一例的结构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制燃料管的另一例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接着,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该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树脂制燃料管可以为具备至少I个树脂层(高速变形性树脂层)的结构。本专利技术中,上述树脂层由含有下述的㈧和⑶、上述㈧与⑶的重量混合比在 = 95/5?50/50的范围的树脂组合物形成。(A)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B)熔点为137?160°C的聚丙烯系材料。并且,本专利技术最大的特征在于,如图1所示,上述树脂层具有在由上述(B)形成的晶体组织(X)间混入了由上述(A)形成的软质组织(Y)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结构例如可以通过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本专利技术中,具有在由上述⑶形成的晶体组织⑴间混入了由上述㈧形成的软质组织(Y)的结构是指:不需要在全部的晶体组织(X)间混入软质组织(Y),只要具有在晶体组织(X)间的任意处混入了软质组织(Y)的结构即可。从强度和耐冲击性平衡的观点出发,上述晶体组织(X)的间隔通常在10?500nm的范围。如果上述晶体组织(X)的间隔过大,则可见变得过于柔软而强度降低并且熔点也降低的倾向;如果晶体组织⑴的间隔过于狭小,则可见变得过硬而耐冲击性降低的倾向。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晶体组织(X)的间隔可以例如通过透射型电子显微镜测定。接着,对形成上述树脂层的材料(树脂组合物)进行说明。《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A)》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茂金属系聚丙烯)(A)与不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的通常的聚丙烯(均聚聚丙烯、无规聚丙烯、嵌段聚丙烯等)相比较,高冲击性和柔软性优异。上述茂金属系聚丙烯(A)的比重通常为0.88?0.91,优选为0.89?0.9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比重为基于IS01183的值(以下,同样)。《特定的聚丙烯系材料(B)》上述特定的聚丙烯系材料(B)的熔点为137?160°C,优选为137?159°C的范围。如果聚丙烯系材料的熔点过低,则没有改善茂金属系聚丙烯(A)的耐热性的效果;如果熔点过高,则高速拉伸伸长率变差。上述特定的聚丙烯系材料⑶的比重通常为0.86?0.91,优选为0.87?0.90。作为上述特定的聚丙烯系材料(B),可列举出例如:无规聚丙烯等。需要说明的是,熔点偏离137?160°C的范围的均聚PP不包含在特定的聚丙烯系材料(B)中。熔点高的均聚PP与特定的聚丙烯系材料(B)相比较耐冲击性差,所以不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燃料管用的材料而使用。另外,上述茂金属系聚丙烯(A),其熔点偏离了 137?160°C的范围,所以不包含在特定的聚丙稀系材料(B)中。上述(A)与(B)的重量混合比为 = 95/5?50/50的范围,优选为[(A) /(B)] =90/10?60/40的范围。如果上述(A)的重量混合比过小,则高速拉伸伸长率变差;如果(A)的重量混合比过大,则强度、耐汽油性变差。需要说明的是,形成上述树脂层的树脂组合物在上述(A)和(B)的基础上,也可以配混离子性液体。如果如此配混离子性液体,则加油时即便带电也能够接地,安全性进一步提闻。作为上述离子性液体,优选由如下阳离子和其相应的阴离子形成的物质,所述阳离子为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己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制燃料管,其特征在于,具备至少1个树脂层,所述树脂层由含有下述的(A)和(B)、所述(A)与(B)的重量混合比在[(A)/(B)]=95/5~50/50的范围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具有在由所述(B)形成的晶体组织(X)间混入了由所述(A)形成的软质组织(Y)的结构;(A)用茂金属系催化剂聚合的聚丙烯,(B)熔点为137~160℃的聚丙烯系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岛高志水谷幸治片山和孝
申请(专利权)人: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