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套用于实现具有低噪声特性的前缘缝翼在高升力状态下展开以及在飞机巡航状态下回收的装置,属于飞机高升力系统领域。
技术介绍
飞机噪声辐射水平是现代大型客机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环保性(噪声、碳排放等)“四性”要求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近几十年来,随着高涵道比航空发动机噪声的明显下降,飞机机体噪声成为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噪音的最主要的来源,而飞机的高升力系统气动噪声是飞机机体噪音的最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大型民机高升力系统前缘装置通常采用缝翼的形式。如图1所示,传统的前缘缝翼101外形与飞机固定翼102前缘相匹配,以便在巡航状态下通过高升力机构将前缘缝翼101回收。为此,所设计的前缘缝翼101后表面111通常会形成一个凹穴区。在前缘缝翼展开状态下,来流将在此凹穴区域内形成一个回流区121。该回流区主要由一个强度很强的大涡组成,而且在该凹穴区域内流动结构很不稳定,致使前缘缝翼101产生很高的噪音辐射水平。为降低前缘缝翼气动噪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飞机机翼用凹穴填充缝翼,其包括:可展开的前缘缝翼;至少一个凹穴填充元件,其在所述可展开的前缘缝翼内部的回收位置和所述可展开的前缘缝翼外部的展开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至少一个凹穴填充元件构造成当展开所述可展开的前缘缝翼时从所述回收位置移动至所述展开位置,从而与所述前缘缝翼共同形成所述凹穴填充缝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机翼用凹穴填充缝翼,其包括:
可展开的前缘缝翼;
至少一个凹穴填充元件,其在所述可展开的前缘缝翼内部的回收
位置和所述可展开的前缘缝翼外部的展开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至
少一个凹穴填充元件构造成当展开所述可展开的前缘缝翼时从所述
回收位置移动至所述展开位置,从而与所述前缘缝翼共同形成所述
凹穴填充缝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用凹穴填充缝翼,其特征在于,所
述凹穴填充元件为凹穴填充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用凹穴填充缝翼,其特征在于,所
述至少一个凹穴填充元件被构造成向外枢转至所述展开位置并且向
内枢转至所述回收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机用凹穴填充缝翼,其特征在于,所
述至少一个凹穴填充元件包含上凹穴填充片和下凹穴填充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机用凹穴填充缝翼,其特征在于,所
述上凹穴填充片通过上铰链与所述可展开的前缘缝翼的缝翼后表面
连接,所述下凹穴填充片通过下铰链与所述可展开的前缘缝翼的缝
翼下表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飞机用凹穴填充缝翼,其特征在于,所
述上凹穴填充片和所述下凹穴填充片分别连接有作动机构从而能够
在离开所述回收位置时自动向外枢转至所述展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机用凹穴填充缝翼,其特征在于,所
述作动机构包含弹簧机构或液压机构,所述弹簧机构或液压机构设
置于所述可展开的前缘缝翼内部。
8.一种飞机机翼用低噪声高升力系统,其包括:
固定翼,其包含前缘上表面和前缘下表面;
前缘缝翼,其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固定翼以在回收位置和展开位
置之间移动,所述前缘缝翼包含缝翼上表面、缝翼下表面和缝翼后
表面,所述缝翼上表面和缝翼下表面构造成在回收位置时分别与所
\t述前缘上表面和前缘下表面形成连续的外形轮廓线;
至少一个凹穴填充元件,其可移动地连接至所述前缘缝翼,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凹穴填充元件构造成在所述回收位置时缩回至所述前
缘缝翼内部而在所述展开位置时伸出至所述缝翼后表面外以与所述
前缘缝翼共同形成凹穴填充缝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飞机机翼用低噪声高升力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凹穴填充元件为凹穴填充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飞机机翼用低噪声高升力系统,其特
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凹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康乐,陈迎春,李亚林,叶军科,毛俊,蔡锦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