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式铰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6275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罩,尤其涉及用于汽车发动机罩的一种主动式铰链机构,其包括铰链臂、铰链座和控制系统,所述铰链座包括连杆机构和设置在该连杆机构上的弹性件;所述连杆机构的上部与所述铰链臂通过铰链连接,且该连杆机构的下部与车身铰链连接;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在正常状态下,所述连杆机构处于锁止状态,且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车辆碰撞到行人时,所述控制系统解除所述连杆机构的锁止状态,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铰链臂向上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将发动机罩后部抬起,可以有效的增加发动机罩的变形空间,并且通过弹性件的设置而具有较大的吸能缓冲空间,有效减轻行人头部伤害。(*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罩,尤其涉及用于汽车发动机罩的一种主动式铰链机构,其包括铰链臂、铰链座和控制系统,所述铰链座包括连杆机构和设置在该连杆机构上的弹性件;所述连杆机构的上部与所述铰链臂通过铰链连接,且该连杆机构的下部与车身铰链连接;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在正常状态下,所述连杆机构处于锁止状态,且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车辆碰撞到行人时,所述控制系统解除所述连杆机构的锁止状态,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铰链臂向上运动。本技术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将发动机罩后部抬起,可以有效的增加发动机罩的变形空间,并且通过弹性件的设置而具有较大的吸能缓冲空间,有效减轻行人头部伤害。【专利说明】一种主动式铰链机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罩,尤其涉及用于汽车发动机罩的一种主动式铰链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出行的重要工具,大量汽车进入家庭生活,成为人们不可替代的消费品。汽车的增多,交通环境建设速度落后于汽车增加的速度,再加上人们驾车习惯的不佳,守法观念的不强,这都不可避免的造成交通事故数量的增加。在车辆撞击行人的交通事故中,车辆外部的行人明显处于弱势,通常会受到较为严重的伤害。近年来,各国政府与汽车制造商越来越重视汽车的行人保护性能,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时行人受伤害的程度。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已将行人保护列为新车评价体系,而我国的新车安全评鉴协会(C-NCAP)也将在2015年左右把行人保护加入新车评价体系中去。因此,车辆的行人保护性能将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星级,提高汽车行人保护性能刻不容缓。在过去的几年里针对提高汽车行人保护性能的研究在积极进行中,目前已经有不少行人保护技术出现,车辆对于行人小腿的保护性能明显提高,大部分EuiO NCAP车型的行人保护小腿能够得到满分6分的成绩。但车辆对于行人头部保护性能还不是很理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车辆发动机罩铰链附近,刚度大,变形空间小,对行人头部的伤害非常高。现有国内外主要车型发动机罩铰链机构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I)现在普遍采用的发动机罩铰链结构,铰链由铰链座和铰链臂组成,为了保证发动机罩稳定性,铰链座一般采用较厚的材料,刚度大,虽然上面会开有弱化孔,但是效果不明显,在行人头部撞击时铰链座难以变形,吸能空间不足,头部伤害值大;(2)对于一些豪华车型,发动机罩会配备主动式铰链机构,但是这些主动式铰链机构结构复杂,需要和顶升器配合使用,不能重复使用,应用到现有车型上时设计开发与验证周期较长,增加成本。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做了有益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式铰链机构,能够克服现有发动机罩铰链机构附近在交通事故中对行人头部伤害过大的问题,提高汽车对行人头部的保护性能。(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主动式铰链机构,包括铰链臂、铰链座和控制系统,所述铰链座包括连杆机构和设置在该连杆机构上的弹性件;所述连杆机构的上部与所述铰链臂通过铰链连接,且该连杆机构的下部与车身铰链连接;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在正常状态下,所述连杆机构处于锁止状态,且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车辆碰撞到行人时,所述控制系统解除所述连杆机构的锁止状态,所述弹性件通过弹性恢复力驱动所述连杆机构向上抬起,从而带动所述铰链臂向上运动。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汽车电控单元、铰链释放装置和传感器;所述汽车电控单元分别与所述铰链释放装置和所述传感器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上连杆下端和下连杆的上端铰接;所述上连杆的上端与所述铰链臂通过铰链连接,且所述下连杆的下端与车身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上连杆上设有伸出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端部与所述下连杆通过可拆卸的销轴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所述铰链释放装置与所述销轴连接。进一步,所述上连杆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上连杆的上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下连杆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下连杆的下端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形成菱形的平面四连杆机构。再进一步,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通过铰接轴连接;所述弹性件为扭转弹簧,且所述扭转弹簧安装在所述铰接轴上,且该扭转弹簧的一个支臂固定连接在所述上连杆上,另一个支臂固定连接在所述下连杆上。(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和产品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主动式铰链机构,仅通过改进发动机罩铰链机构有效解决现有发动机罩铰链附近对行人头部伤害过大的问题,增强了对行人的保护;该主动式铰链机构克服了发动机罩铰链安装处空间狭小的技术难题;在所述主动式铰链机构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将发动机罩后部抬起,可以有效的增加发动机罩的变形空间,并且通过弹性件的设置而具有较大的吸能缓冲空间,有效减轻行人头部伤害。2、本技术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成本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铰链座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系统的方框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1-铰链臂,2-铰链座,3-上连杆,4-下连杆,5-连接臂,6_销轴,7_铰链轴,8_扭转弹簧,9-控制系统,10-汽车电控单元,11-传感器,12-铰链释放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设置在发动机罩上的主动式铰链机构,包括铰链臂、铰链座和控制系统,所述铰链座包括连杆机构和设置在该连杆机构上的弹性件;所述连杆机构的上部与所述铰链臂的后端通过铰链连接,且该连杆机构的下部与车身连接;铰链臂的前端连接在发动机罩的内板上。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在正常状态下,铰链座的连杆机构处于锁止状态,且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车辆碰撞到行人时,所述控制系统解除所述连杆机构的锁止状态,所述弹性件通过其自身的弹性驱动力驱动所述连杆机构向上抬起,从而带动所述铰链臂向上运动,抬起发动机罩后部。当发动机罩后部抬起后,可增大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罩碰撞的缓冲空间,同时遭受撞击时,所述弹性件也可起到很好的缓冲吸能作用,达到降低行人头部伤害的作用。其中,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汽车电控单元、铰链释放装置和传感器;所述汽车电控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 E⑶)与所述传感器连接,且所述E⑶可控制所述铰链释放装置来解除所述连杆机构的锁止状态。传感器可使用触发传感器,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发生碰撞。具体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上连杆下端和下连杆的上端通过铰接轴连接;所述上连杆的上端与所述铰链臂通过铰链连接,且所述下连杆的下端与车身通过铰链连接;所述上连杆上设有伸出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的端部与所述下连杆通过可拆卸的销轴连接;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之间;所述铰链释放装置与所述销轴连接。本实施例中,铰链释放装置优选采用电磁结构,通过电磁结构,可将销轴从连杆机构中拔出。当车辆碰撞到行人时,ECU接收到传感器发出信号,经过处理后,其通过铰链释放装置迅速将销轴拔出,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在自身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复位,连杆机构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上抬起,带动铰链臂向上运动。进一步,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动式铰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臂、铰链座和控制系统,所述铰链座包括连杆机构和设置在该连杆机构上的弹性件;所述连杆机构的上部与所述铰链臂通过铰链连接,且该连杆机构的下部与车身铰链连接;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在正常状态下,所述连杆机构处于锁止状态,且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当车辆碰撞到行人时,所述控制系统解除所述连杆机构的锁止状态,所述弹性件通过弹性恢复力驱动所述连杆机构向上抬起,从而带动所述铰链臂向上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宝锋韩峰岳国辉陈现岭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