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0963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结构工程技术领域的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所述结构体系是由装配式楼板,装配式偏心支撑和装配式法兰柱采用螺栓装配而成;所述装配式楼板可根据需要拼接成需要规模,装配式楼板之间采用螺栓进行拼接,形成建筑物的整层楼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钢结构体系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场快速装配,提高了施工速度,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完全采用高强螺栓进行现场装配,避免了混凝土浇筑和钢材焊接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高效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建筑垃圾,真正的实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是一种绿色的结构体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结构工程
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所述结构体系是由装配式楼板,装配式偏心支撑和装配式法兰柱采用螺栓装配而成;所述装配式楼板可根据需要拼接成需要规模,装配式楼板之间采用螺栓进行拼接,形成建筑物的整层楼板;本专利技术的钢结构体系实现了工厂化生产,现场快速装配,提高了施工速度,同时本专利技术完全采用高强螺栓进行现场装配,避免了混凝土浇筑和钢材焊接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高效的回收利用,减少了建筑垃圾,真正的实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是一种绿色的结构体系。【专利说明】一种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属于结构工程

技术介绍
2013年I月I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13〕I号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其规定的重要任务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推动建筑工业化。要求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预制装配式钢结构住宅能够更好的体现绿色建筑的本质,“绿色建筑行动”为我国房屋钢结构相应体系创新及产业化提供了重大机遇。传统的钢结构住宅建筑施工时采用了大量的焊接,施工速度慢,对环境的污染严重,且焊缝的质量不宜控制,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能。随着我国钢结构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多高层钢结构体系应采用设计模块化、构件标准化,以标准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产业化的基本发展原则,然而国内对于工业化装配式钢结构模块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创新的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体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属于结构工程
的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其目的在于在钢结构体系的生产和施工中,将模块化,工厂化,标准化和装配化相结合,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所述结构体系由装配式楼板、装配式偏心支撑和装配式法兰柱采用螺栓装配而成;所述装配式楼板由A板、B板、C板、D板、E板和F板6种装配式楼板拼接而成。所述装配式楼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楼板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为A板、B板、C板、D板、E板和F板。在横向上装配式楼板体系的两端为A板和D板,B板和C板拼接到一起可组成一个模块,此模块可相互拼接,根据建筑要求的面积,增加此模块的数量与A板拼接;E板和F板拼接到一起可组成另一个模块,此模块可相互拼接,根据建筑要求的面积,增加此模块的数量与D板拼接。纵向上装配式楼板体系的两端为A板、B板和C板,通过增加D板、E板和F板组成的中间模块,进行拼接来增大建筑面积。实现模块化拼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座包括四种形式的柱座,柱座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螺栓连接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中,所述装配式法兰柱包括三种形式的装配式法兰柱,法兰柱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螺栓连接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偏心支撑的端部包含法兰板,通过采用螺栓将偏心支撑的端部连接与梁柱节点处,或者是梁的翼缘处,整体形成偏心支撑结构体系。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是装配式高层建筑钢结构体系中的创新结构体系。【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拼接平面布置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A板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A板的单元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B板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B板的单元分解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C板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C板的单元分解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D板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D板的单元分解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E板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E板的单元分解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F板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F板的单元分解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柱座I单元分解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柱座II单元分解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柱座III单元分解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柱座IV单元分解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柱座V单元分解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法兰柱I单元分解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法兰柱II单元分解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法兰柱III单元分解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装配式楼板中的梁的开洞示意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的偏心支撑构件及连接的示意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的偏心支撑结构形式示意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的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的装配效果图。图中:I一短主梁I,2—短主梁II,3—长主梁I,4一长主梁II,5—次梁I,6—次梁II,7—柱座I,8—柱座II,9—柱座III,10—柱座IV,11—短主梁III,12—短主梁IV,13—柱座V,14一法兰板I,15—方钢管I,16—连接板I,17—连接板II,18—方钢管II,19一法兰板II,20—法兰柱I,21—法兰板III,22—法兰柱II,23—法兰板IV,24 —法兰柱III,25—连接板III,26—连接板IV,27—连接板V,28—楼板,29—偏心支撑I,30—偏心支撑II。具体实现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附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由装配式楼板和装配式法兰柱采用螺栓装配而成;所述装配式楼板为A板、B板、C板、D板、E板和F板6种装配式楼板。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所述A板由短主梁I 1、短主梁II 2、长主梁I 3、次梁I 5、次梁II 6、柱座I 7、柱座II 8、连接板III 25、连接板IV 26、连接板V 27和楼板28构成。所述A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A。短主梁I I和边部次梁I 5垂直摆放,通过柱座I 7和连接板V 27将短主梁I I和次梁I 5进行连接,柱座I 7的上下法兰板I 14分别与短主梁I I和次梁I 5的上下翼缘齐平,所述连接板V 27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I I和次梁I 5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V 27分别连接在短主梁I I和次梁I 5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短主梁I I和短主梁II 2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柱座II 8相连,柱座II 8的上下法兰板I 14分别与短主梁I I和短主梁II 2的上下翼缘齐平,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中部次梁I 5与边上次梁I 5平行,与短主梁I I垂直,通过柱座II 8和连接板V 27与短主梁I I和短主梁II 2相连,柱座II 8的上下法兰板I 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多高层装配式钢结构偏心支撑体系是由装配式楼板,装配式偏心支撑和装配式法兰柱采用螺栓装配而成;所述装配式楼板由A板、B板、C板、D板、E板和F板6种装配式楼板拼接而成;所述A板由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长主梁Ⅰ(3)、次梁Ⅰ(5)、次梁Ⅱ(6)、柱座Ⅰ(7)、柱座Ⅱ(8)、连接板Ⅲ(25)、连接板Ⅳ(26)、连接板Ⅴ(27)和楼板(28)构成;所述A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A;短主梁Ⅰ(1)和边部次梁Ⅰ(5)垂直摆放,通过柱座Ⅰ(7)和连接板Ⅴ(27)将短主梁Ⅰ(1)和次梁Ⅰ(5)进行连接,柱座Ⅰ(7)的上下法兰板Ⅰ(14)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次梁Ⅰ(5)的上下翼缘齐平,所述连接板Ⅴ(27)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次梁Ⅰ(5)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Ⅴ(27)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Ⅰ(1)和次梁Ⅰ(5)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柱座Ⅱ(8)相连,柱座Ⅱ(8)的上下法兰板Ⅰ(14)分别与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的上下翼缘齐平,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中部次梁Ⅰ(5)与边上次梁Ⅰ(5)平行,与短主梁Ⅰ(1)垂直,通过柱座Ⅱ(8)和连接板Ⅴ(27)与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相连,柱座Ⅱ(8)的上下法兰板Ⅰ(14)分别与中部次梁Ⅰ(5)的上下翼缘齐平,所述连接板Ⅴ(27)的两个侧面分别与中部次梁Ⅰ(5)和短主梁Ⅰ(1)的翼缘相连,中部次梁Ⅰ(5)和短主梁Ⅱ(2)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Ⅴ(27)分别连接在中部次梁Ⅰ(5)、短主梁Ⅰ(1)和主梁Ⅱ(2)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次梁Ⅱ(6)与次梁Ⅰ(5)平行,与短主梁Ⅱ(2)垂直,通过连接板Ⅳ(26)、连接板Ⅴ(27)与短主梁Ⅱ(2)相连,所述连接板Ⅳ(26)为矩形钢板,其中一边与短主梁Ⅱ(2)的腹板平行对接相连,另外三条边分别与次梁Ⅱ(6)的翼缘和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Ⅴ(27)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Ⅱ(2)和次梁Ⅱ(6)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Ⅴ(27)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Ⅱ(2)和次梁Ⅱ(6)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长主梁Ⅰ(3)平行于短主梁Ⅰ(1)和短主梁Ⅱ(2),垂直于次梁Ⅱ(6),通过连接板Ⅲ(25)、连接板Ⅳ(26)和连接板Ⅴ(27)与两个次梁Ⅰ(5)和次梁Ⅱ(6)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Ⅲ(25)位于边上次梁Ⅰ(5)和次梁Ⅱ(6)的端部,连接板Ⅲ(25)的上下端与边上次梁Ⅰ(5)和次梁Ⅱ(6)的翼缘相连,一个侧边与次梁Ⅰ(5)和次梁Ⅱ(6)的腹板相连,另一侧边与长主梁Ⅰ(3)的腹板平行对接相连,所述连接板Ⅳ(26)为矩形钢板,其中一边与中部次梁Ⅰ(5)的腹板平行对接相连,另外三条边分别与长主梁Ⅰ(3)的翼缘和腹板相连;所述连接板Ⅴ(27)的两个侧面连接长主梁Ⅰ(3)和两个次梁Ⅰ(5)的翼缘,连接长主梁Ⅰ(3)和次梁Ⅱ(6)的翼缘,连接板Ⅴ(27)分别连接在长主梁Ⅰ(3)、次梁Ⅰ(5)和次梁Ⅱ(6)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采用为焊接;楼板(28)采用栓钉连接在由短主梁Ⅰ(1)、短主梁Ⅱ(2)、长主梁Ⅰ(3)、次梁Ⅰ(5)、次梁Ⅱ(6)围成的框架上;所述B板由长主梁Ⅰ(3)、次梁Ⅰ(5)、次梁Ⅱ(6)、短主梁Ⅲ(11)、短主梁Ⅳ(12)、连接板Ⅲ(25)和连接板Ⅳ(26)、连接板Ⅴ(27)和楼板(28)构成;所述B板的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然后通过焊接和栓钉连接将各个构件拼装成所述装配式楼板B;短主梁Ⅲ(11)和边上次梁Ⅰ(5)垂直摆放,通过连接板Ⅴ(27)将短主梁Ⅲ(11)和次梁Ⅰ(5)进行连接,所述连接板Ⅴ(27)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Ⅲ(11)和次梁Ⅰ(5)的翼缘相连,两块连接板Ⅴ(27)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Ⅲ(11)和次梁Ⅰ(5)的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短主梁Ⅲ(11)和短主梁Ⅳ(12)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没有直接的连接;中部次梁Ⅰ(5)与边上次梁Ⅰ(5)平行,与短主梁Ⅲ(11)和短主梁Ⅳ(12)垂直,通过连接板Ⅴ(27)与短主梁Ⅲ(11)和短主梁Ⅳ(12)相连,所述连接板Ⅴ(27)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短主梁Ⅲ(11)和中部次梁Ⅰ(5)的翼缘相连,短主梁Ⅳ(12)和中部次梁Ⅰ(5)的翼缘相连,连接板Ⅴ(27)分别连接在短主梁Ⅲ(11)、中部次梁Ⅰ(5)和短主梁Ⅳ(12)上翼缘和下翼缘上,所有的连接部位均为焊接;次梁Ⅱ(6)与次梁Ⅰ(5)平行,与短主梁Ⅳ(12)垂直,通过连接板Ⅲ(25)、连接板Ⅴ(27)与短主梁Ⅳ(12)相连,所述连接板Ⅲ(25)其中一边与短主梁Ⅳ(12)的腹板平行对接相连,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林赵亮刘学春马林王艺蒙张庆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