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填充装置以及液体填充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4697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填充装置以及液体填充方法。作为所述液体填充装置的墨水注入装置包括:贮存墨水的加压箱;配管;脱气装置;以及空气抽出配管。所述配管连接所述加压箱和所述墨袋,使得可将贮存在所述加压箱内的液体从该加压箱供应到所述墨袋中。所述脱气装置驱动成产生脱气所述配管内的墨水的抽吸力。所述空气抽出配管从所述配管的中途分支出来并与所述脱气装置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向墨袋等液体容器填充墨水等液体的液体填充装置以 及液体填充方法。
技术介绍
关于将墨水等液体向记录纸等记录介质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公知的 有喷墨式记录装置。这种喷墨式记录装置具有朝向记录纸喷射墨水的记录 头和贮存供应给该记录头的墨水的墨盒。有一种离架型喷墨式记录装置,为了降低施加在托架上的负荷和喷墨 式记录装置的小型化或者薄型化,没有把墨盒搭载在托架上。离架型喷墨 式记录装置所采用的墨盒具备收存墨水的墨袋,墨袋内的墨水经由供墨管 被供应到记录头中。该墨袋具备袋部,可收存墨水;导出部,当在该袋部内收存有墨水 的状态下袋部被加压时,可使该袋部内的墨水导出。袋部由薄膜构成。用 墨水填充装置进行向上述袋部内的墨水填充。即,墨水填充装置将贮存在 墨水箱内的墨水经上述导出部填充到袋部内,然后,封堵上述导出部。此 时,优选墨水以脱气度高的状态填充在所述袋部中。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 — 326730号公报中公开了液体填充装置以及 液体填充方法。在上述公报公开的技术中,向墨袋的袋部内过量地填充墨 水后,通过加压该袋部来排出一部分临时填充在袋部内的墨水,然后再次 向袋部内填充希望量的墨水,并封堵墨袋的导出部。在上述公报的技术 中,由于在通过封堵上述导出部来使墨袋成为密闭状态之前,将空气溶度 高的墨水作为过量部分从墨袋内部排出,因此能够减少含在收存于墨袋内 的墨水中的空气。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 — 186343号公报中公开了在连接墨水箱和墨袋的墨水配管的中途设置用于脱气墨水中的溶解空气的脱气单元。墨水从 墨水箱经由脱气单元被供应到墨袋中。在墨水箱供应的墨水在脱气单元被 脱气之前,通过减压上述墨水配管内部来抽出墨水配管内的空气。抽出墨 水配管内的空气后,经由该墨水配管将墨水填充到墨袋内。在上述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3 — 326730号公报的技术中,如果连接 墨水箱和墨袋的导出部的配管内存在空气,则当用该配管连接墨水箱和墨 袋之后进行初次的墨水填充时,存在于配管内的空气混入经由配管填充到 墨袋内的墨水之中,该空气不久即会溶解到墨水中。因此,墨袋中被填充 了空气溶度高的墨水,必须进行将其墨水过量地填充之后将被填充的墨水 作为废墨水排出的处理。从而,不能提高液体填充的作业效率,并且装置 结构变得复杂。在上述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 — 186343号公报的技术中,由于对墨 水一边进行从墨水箱向墨袋的填充, 一边进行脱气之前,抽出墨水配管内 的空气,因此能够避免存在于配管内的空气溶解到向墨袋内填充的墨水中 的问题。但是,由于除了用于脱气墨水中的溶解空气的脱气用泵以外,另 外还需要用于抽出配管内空气的空气抽出用泵,因此装置结构变得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迅速、容易及可靠地 向液体容器填充高脱气度液体的。为了完成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中提供一种用于向液体容器 填充液体的液体填充装置。该液体填充装置包括箱,贮存所述液体;配 管,连接所述箱和所述液体容器,使得可将贮存在所述箱内的液体从该箱 供应到所述液体容器中;脱气装置,设置在所述配管上;以及空气抽出配 管。所述脱气装置产生脱气该配管内的液体的抽吸力。所述空气抽出配管 从所述配管的中途分支出来并与所述脱气装置连通。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中提供一种经配管向液体容器填充贮存液体的箱 内的液体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所述配管上设置脱气装置的步骤,该脱 气装置被驱动以产生对所述配管内的液体进行脱气的抽吸力;在使从所述配管的中途分支出的空气抽出配管与所述脱气装置连通的状态下驱动该脱 气装置,由此抽出所述配管内的空气的步骤;以及抽出所述配管内的空气 后, 一边通过所述脱气装置来脱气液体一边将液体从所述箱经所述配管向 所述液体容器供应,由此将液体向液体容器填充的步骤。附图说明图1是搭载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上的墨袋的简要立 体图;图2是向图1的墨袋填充墨水时使用的墨水注入装置的简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说明具体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搭载在用作液体喷射装置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以下,称 作打印机)上的用作液体容器的墨袋13具备有袋部20和导出部21。在本 实施方式中,袋部20如下形成袋状将具有相同大小的两张长方形形状 的薄膜部件22、 23重合后,热熔敷重合的薄膜部件22、 23的四边。在袋 部20的四边中的一个短边(在图1中左侧的边)24中,上述导出部21以 被两个薄膜部件22、 23夹持的状态热熔敷在该薄膜部件22、 23上。由 此,袋部20形成被密闭的内部空间,在该内部空间中填充墨水。薄膜部 件22、 23例如通过向聚乙烯薄膜等热可塑性树脂层蒸镀铝等气屏障层来 形成。导出部21由可热熔敷在薄膜部件22、 23的上述热可塑性树脂层上 的树脂形成。下面,根据图说明向墨袋13 (袋部20)填充墨水的液体填充装置, 即墨水注入装置。如图2所示,墨水注入装置30具有用作箱的加压箱31;脱气组件 32;经由该脱气组件32连接加压箱31和墨袋13的配管。加压箱31以加 压状态贮存有作为液体的墨水F。上述配管包括连接加压箱31和脱气组件32的第一配管41。第一配管 41具有插入加压箱31内的第一端部。在第一配管41的中途上设置有用作第一开闭阀的开闭阀51。开闭阀51开闭第一配管41,即在允许墨水F等 流体通过第一配管41内的状态(开状态)和禁止流体通过的状态(闭状 态)之间切换。当开闭阀51处于开状态时,贮存在加压箱31内的墨水F 经第一配管41被压力输送到脱气组件32中。脱气组件32具备有多个中空线束33和壳34,该壳34是将该中空线 束33容纳在内部空间的密闭结构。中空线束33由具有只使气体即空气透 过而不使液体即墨水F透过的功能的材料构成。多个中空线束33由多个 线状的管构成,并形成墨水F可通过的管道。在壳34内,中空线束33的 第一端部33a (在图2中下端)与第一配管41的第二端部连接,从加压箱 31供应到脱气组件32中的墨水F从第一端部被供应到中空线束33内。而 且,在壳34内,中空线束33的第二端部33b (在图2中上端)与第二配 管42的第一端部连接,墨水F从中空线束33导出到第二配管42中。脱气组件32的壳34经与该壳34内部连通的排气道34a与用作抽吸装 置的真空泵35连接,壳34内部伴随该真空泵35的驱动而被减压。g卩,如 果真空泵35在驱动,则壳34内部产生负压。脱气组件32 —边使壳34内 部减压, 一边使墨水F通过中空线束33内部,从而对从加压箱31压力输 送来的墨水F进行脱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脱气组件32 (中空线束33 (管道)和壳34)和真空泵35构成脱气装置,该真空泵35经排气道34a 从壳34内部抽吸排出空气。脱气组件32的壳34上连接有可将该壳34内部与大气连通的进气配管 43和排出配管44。在进气配管43上设置有进气阀52,在排出配管44上 设置有用作第三开闭阀的排出阀53。在进气配管43中,在对壳34的连接 部位和进气阀52之间设置有用作第三开闭阀的第二空气抽出阀57。而 且,为了可使滞留在壳34内部的墨水F流出该壳34的外部,从位于壳34 最下部的底部朝向下侧延伸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填充装置,用于向液体容器填充液体,所述液体填充装置包括: 箱,贮存所述液体; 配管,连接所述箱和所述液体容器,使得可将贮存在所述箱内的液体从该箱供应到所述液体容器中; 脱气装置,设置在所述配管上,被驱动以产生对该配管内的液体进行脱气的抽吸力;以及 空气抽出配管,从所述配管的中途分支出来,并与所述脱气装置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森千广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