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44476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有滚动体,外圈上设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与循环装置连通,构成封闭的水循环,所述的外圈上设有外圈延伸段,外圈延伸段的内侧壁上设有呈螺旋分布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与外圈延伸段内侧壁紧密接触,冷却流道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相通,所述内圈端面上设有导热圈,导热圈上设置有金属材质的扇叶,通过冷却管道上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水循环带走热量,冷却管道紧密螺旋,与外圈延伸段内侧壁紧密接触,不影响轴承结构强度,同时加强了散热效果,内圈设有导热圈与扇叶对内圈与滚动体也有散热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有滚动体,外圈上设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与循环装置连通,构成封闭的水循环,所述的外圈上设有外圈延伸段,外圈延伸段的内侧壁上设有呈螺旋分布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与外圈延伸段内侧壁紧密接触,冷却流道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相通,所述内圈端面上设有导热圈,导热圈上设置有金属材质的扇叶,通过冷却管道上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水循环带走热量,冷却管道紧密螺旋,与外圈延伸段内侧壁紧密接触,不影响轴承结构强度,同时加强了散热效果,内圈设有导热圈与扇叶对内圈与滚动体也有散热的功能。【专利说明】轴承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
技术介绍
滚动轴承的温升及温度分布状态直接影响着主轴一轴承系统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滚动轴承转速及载荷的不断提高,则会导致轴承摩擦生热急剧增加,如果热量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散发,轴承内部的温度将会异常升高。温度过高则会导致轴承内部零件表面灼伤甚至相互胶合、咬死而早期报废,后果十分严重。因此,随着主轴一轴承系统转速及载荷的不断提高,滚动轴承的散热问题已经成为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解决轴承散热问题的方案有很多,其中水冷式效果较为突出,通过循环装置,将轴承中的热量带走,适用于高速的轴承,一般人们会在轴承的安装座上设置冷却流道,但轴承产热的部位在内圈与滚动体的接触面上和外圈与滚动体的接触面上,轴承座距离轴承产热部位距离较远,效果会有折扣,也有些轴承外圈上设有流道,流道设得多了对轴承结构强度会产生影响,设得少了散热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影响轴承结构强度且散热效果的轴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有滚动体,外圈上设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与循环装置连通,构成封闭的水循环,所述的外圈上设有外圈延伸段,外圈延伸段的内侧壁上设有呈螺旋分布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与外圈延伸段内侧壁紧密接触,冷却流道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相通,所述内圈端面上设有导热圈,导热圈上设置有金属材质的扇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流道位于轴承外圈延伸段的内侧壁上,通过冷却流道上的进水口、出水口与循环装置构成水循环,由水带走热量,达到散热作用,延伸段内侧壁距离产热位置近,因此温度会较高,在该位置散热流道可以增强散热效果,冷却流道通过紧密螺旋设置,可以充分利用外圈延伸段的空间,增大冷却流道与外圈延伸段的接触面积,增强冷却效果,在内圈上固定有导热圈,可以将内圈上的热传导至金属扇叶上,导热圈与内圈固定,轴旋转带动扇叶旋转,使空气产生对流,从而对滚动体与内圈起到散热效果,本方案不影响轴承结构强度,同时增加散热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冷却流道由铜材料制成,形状为矩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的导热效果好,材料稳定性好,不易生锈腐蚀,冷却流道形状采用矩形可以增加冷却流道与外圈延伸段内侧壁的接触面积,增加散热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进水口与靠近滚动体的一侧相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近滚动体一端温度较高,进水口进来的水温度较低,增加冷却流道与外圈延伸段的温度差,使热传递更快,有利与散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冷却流道与外圈延伸段的接触面上涂有散热硅胶,导热圈与内圈之间的接触面上涂有散热硅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硅胶是一款低热阻及高导热性能,高柔软性的导热材料,该材料具有的高柔软性可以减少外圈延伸段与冷却流道之间所需的压力,同时覆盖住微观不平整的表面从而使外圈延伸段与冷却流道充分接触而提高热传导效率,特别适合本实施例中空间受限的热传导需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轴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轴承实施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外圈;11、外圈延伸段;2、内圈;3、冷却流道;31、进水口 ;32、出水口 ;4、导热圈;41、扇叶;5、滚动体。【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对本技术轴承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种轴承,包括内圈2,外圈I,内圈2与外圈I之间设置有滚动体5,外圈I上设有冷却流道3,冷却流道3与循环装置连通,构成封闭的水循环,所述的外圈I上设有外圈延伸段11,外圈延伸段11的内侧壁上设有呈螺旋分布的冷却流道3,冷却流道3与外圈延伸段11内侧壁紧密接触,冷却流道3上设有进水口 31与出水口 32,进水口 31与出水口 32相通,所述内圈2端面上设有导热圈4,导热圈4上设置有金属材质的扇叶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流道3位于轴承外圈延伸段11的内侧壁上,通过冷却流道3上的进水口 31、出水口 32与循环装置构成水循环,由水带走热量,达到散热作用,延伸段内侧壁距离产热位置近,因此温度会较高,在该位置散热流道可以增强散热效果,冷却流道3通过紧密螺旋设置,可以充分利用外圈延伸段11的空间,增大冷却流道3与外圈延伸段11的接触面积,增强冷却效果,在内圈2上固定有导热圈4,可以将内圈2上的热传导至金属扇叶41上,导热圈4与内圈2固定,轴旋转带动扇叶41旋转,使空气产生对流,从而对滚动体5与内圈2起到散热效果,本方案不影响轴承结构强度,同时增加散热的效果。所述的冷却流道3由铜材料制成,形状为矩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的导热效果好,材料稳定性好,不易生锈腐蚀,冷却流道3形状采用矩形可以增加冷却流道3与外圈延伸段11内侧壁的接触面积,增加散热效果。所述的进水口 31与靠近滚动体5的一侧相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靠近滚动体5 —端温度较高,进水口 31进来的水温度较低,增加冷却流道3与外圈延伸段11的温度差,使热传递更快,有利与散热。所述的冷却流道3与外圈延伸段11的接触面上涂有散热硅胶,导热圈4与内圈2之间的接触面上涂有散热硅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硅胶是一款低热阻及高导热性能,高柔软性的导热材料,该材料具有的高柔软性可以减少外圈延伸段11与冷却流道3之间所需的压力,同时覆盖住微观不平整的表面从而使外圈延伸段11与冷却流道3充分接触而提高热传导效率,特别适合本实施例中空间受限的热传导需求。【权利要求】1.一种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有滚动体,外圈上设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与循环装置连通,构成封闭的水循环,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圈上设有外圈延伸段,外圈延伸段的内侧壁上设有呈螺旋分布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与外圈延伸段内侧壁紧密接触,冷却流道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相通,所述内圈端面上设有导热圈,导热圈上设置有金属材质的扇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流道与导热圈由铜材料制成,冷却流道截面形状为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进水口与靠近滚动体的一侧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其特征是:所述的冷却流道与外圈延伸段的接触面上涂有散热硅胶,导热圈与内圈之间的接触面上涂有散热硅胶。【文档编号】F16C33/58GK203670486SQ201420034766【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0日 【专利技术者】陈城伟 申请人:温岭市鑫标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内圈与外圈之间设置有滚动体,外圈上设有冷却流道,冷却流道与循环装置连通,构成封闭的水循环,其特征是:所述的外圈上设有外圈延伸段,外圈延伸段的内侧壁上设有呈螺旋分布的冷却流道,冷却流道与外圈延伸段内侧壁紧密接触,冷却流道上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与出水口相通,所述内圈端面上设有导热圈,导热圈上设置有金属材质的扇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城伟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鑫标精密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