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刮刀拭墨密封垫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577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印刷机刮刀拭墨密封垫改良,主要是在着墨轮上固设有将刮刀座两端封闭的密封垫,由密封垫构成刮刀座与刮刀间的封闭状态,且该刮刀同时贴靠于着墨轮的外缘,而维持一贯的墨液刮除效果,并经由密封垫固设于刮刀座上,而可将着墨轮以及刮刀两端的墨液适当拦阻,不会形成令墨液渗漏的缝隙,以避免造成漏墨现象,甚至于因为高速运转而形成墨液飞溅的现象;尤其,该密封垫是由耐磨材质及弹性材质胶合而成,并可于使用前先将耐磨材质的一侧予以浸油,以增加润滑性并增加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印刷机刮刀拭墨密封垫改良,尤其提供一可有效减低刮刀两侧的密封垫因为受着墨轮轴的磨擦,而不致于形成渗漏缝隙的密封垫结构,且该密封垫由耐磨材质及弹性材质胶合而成;其乃是在着墨轮的轴端处衬固设有将刮刀座两端封闭的密封垫,由密封垫构成刮刀座与刮刀间的封闭状态,而避免刮刀座的墨液渗漏。
技术介绍
一般印刷机及所公知的刮刀拭墨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印刷机的机台上设有相互平行压贴的印刷轮A2及着墨轮A1,以在运作时可由着墨轮A1将适量的墨液沾附在印刷轮A2上,再由印刷轮A2依其轮面上的版样将墨液转印在被印刷物上,而完成印刷动作;由于,该着墨轮A1因为给墨装置在实际运作时,必须在机台上另设置有一可将着墨轮上多余的墨液刮除的刮刀装置1,该刮刀装置1是由一可用以蓄积墨液的刮刀座11为主体,并在刮刀座11的上、下位置有与着墨轮A1的轮面相靠抵的刮刀12,以在运转时可由刮刀12将着墨轮A1上多余的墨液刮除并积存在刮刀座11中,再由一引墨管3将刮刀座11中的墨液引流回收使用。又,刮刀座11与着墨轮A1密合时,配合在刮刀装置1的两刮刀12间设置密封垫A3,以由密封垫A3构成刮刀座11、刮刀12以及着墨轮A1轴端间的封闭状态,而可将着墨轮A1的轴端以及刮刀12两端的墨液适当拦阻,以避免造成漏墨现象,甚至于因为高速运转而形成墨液飞溅的现象;然而,由于公知的密封垫A3是以弹性体一体制成,用以直接靠贴于着墨轮A1与刮刀12之间,而借弹性体的弹性作用而提供着墨轮A1与刮刀12间的密合度,并使密封垫A3会受着墨轮A1的转动而磨擦,但因为长期使用及磨擦的耗损而使与着墨轮A1之间形成缝隙A4,而造成墨液的渗漏。而另一公知密封垫为克服因磨擦的耗损而形成与着墨轮A1间缝隙产生墨液渗漏现象,故利用羊毛砧的材质一体制成另一密封垫,但此密封垫虽然减少因受着墨轮A1的转动而磨损,但羊毛砧的弹性推抵力不佳,无法紧靠着墨轮A1以致于无法达到密封状态而造成漏墨现象外,且造成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减低刮刀两侧的密封垫因为受着墨轮轴的磨擦,而不致于形成渗漏缝隙的密封垫结构,且该密封垫由耐磨材质及弹性材质胶合而成;其乃是在着墨轮的轴端处衬固设有将刮刀座两端封闭的密封垫,由密封垫构成刮刀座与刮刀间的封闭状态,而避免刮刀座的墨液渗漏。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刮刀拭墨密封垫改良,将密封垫于使用前先将耐磨材质的一侧予以浸油,以增加润滑性并增加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印刷机刮刀拭墨密封垫改良,该刮刀装置是由可用以蓄积墨液的刮刀座为主体,并在刮刀座之上、下位置有与着墨轮的轮面相靠抵的、以在运转时可由其将着墨轮上多余的墨液刮除并积存在刮刀座中的刮刀,而由引墨管将刮刀座中的墨液引流回收使用;另在两刮刀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由密封垫构成刮刀座、刮刀以及着墨轮间的封闭状态;其中该密封垫是由弹性材质与耐磨材质胶合而成,并由可降低密封垫受着墨轮转动磨擦的耗损使与着墨轮之间形成缝隙,而造成墨液的渗漏的耐磨材质贴靠于着墨轮的轮面上,且弹性材质的弹性将密封垫紧密推抵在着墨轮的轮面上。其中,该刮刀座设于与机台相枢设的、以由该支架与机台的枢接使刮刀座具有适当翻转作用的支架上。该弹性材质的一侧设有弧面,其和耐磨材质胶合时同样形成抵靠于着墨轮的弧面现相配合。本技术印刷机刮刀拭墨密封垫改良,借由在着墨轮的轴端处固设有将两刮刀间封闭的密封垫,由密封垫构成刮刀座与刮刀间的封闭状态,且该刮刀同时贴靠于着墨轮的外缘,而维持一贯的墨液刮除效果,并经由密封垫固设于刮刀座上,该密封垫是由耐磨材质及弹性材质胶合而成,而可将着墨轮以及刮刀两端的墨液适当拦阻,不会形成令墨液渗漏的缝隙,以避免造成漏墨现象,甚至于因为高速运转而形成墨液飞溅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密封垫的结构图;图2是公知密封垫与刮片间的靠贴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刮刀座的配置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密封垫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刮刀拭墨装置密封垫结构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中密封垫与刮片间的靠贴状态示意图;图号说明A1 着墨轮13 密封垫A2 印刷轮131 弹性材质A3 密封垫132 耐磨材质A4 缝隙 133 弧面1 刮刀装置 133’弧面11 刮刀座2支架12 刮刀 3引墨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能使贵审查员能够清楚本技术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本技术印刷机刮刀拭墨密封垫改良,其刮刀装置的基本结构组成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其中,刮刀装置1同样是由一可用以蓄积墨液的刮刀座11为主体,并在刮刀座11的上、下位置有与着墨轮A1的轮面相靠抵的刮刀12,以在运转时可由刮刀12将着墨轮A1上多余的墨液刮除,由着墨轮A1将适量的墨液沾附在印刷轮A2上,再由印刷轮A2依其轮面上的版样将墨液转印在被印刷物上,而完成印刷动作。又,其被刮刀12刮除的墨液即积存在刮刀座11中,再由一引墨管3将刮刀座11中的墨液引流回收使用;刮刀装置1另在两刮刀1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13,以由密封垫13构成刮刀座11、刮刀12以及着墨轮A1间的封闭状态,而可将着墨轮A1以及刮刀12两端的墨液适当拦阻,不会形成令墨液渗漏的缝隙,以避免造成漏墨现象,甚至于因为高速运转而形成墨液飞溅的现象。至于,本技术的重点即在于该密封垫13是由弹性材质131与耐磨材质132配合黏着剂胶合而成,而于弹性材质131的一侧设有一弧面133,以配合耐磨材质132胶合时同样形成一抵靠于着墨轮A1的弧面133',如此耐磨材质132的弧面133'贴靠于着墨轮A1的轮面上,以降低密封垫13受着墨轮A1转动磨擦的耗损而使与着墨轮A1之间形成缝隙,而造成墨液的渗漏,且借弹性材质131的弹性将密封垫13紧密推抵在着墨轮A1的轮面上,不会形成令墨液渗漏的缝隙,如图5及图6所示。且本技术的密封垫13也可于使用前可先将耐磨材质132的一侧予以浸泡或涂抹润滑油,以增加润滑性,且润滑油不致于与墨液互溶,不会有渗透的现象,而可大幅增加使用整体刮刀装置的寿命。再者,其整体刮刀装置1是将刮刀座11于一与机台相枢设的支架2上,以由支架2与机台的枢接使刮刀座11具有适当翻转的作用,而方便于刮刀装置1的维修、清洁。本技术印刷机刮刀拭墨密封垫改良,借由在着墨轮的轴端处固设有将两刮刀间封闭的密封垫,由密封垫构成刮刀座与刮刀间的封闭状态,且该刮刀同时贴靠于着墨轮的外缘,而维持一贯的墨液刮除效果,并经由密封垫固设于刮刀座上,该密封垫是由耐磨材质及弹性材质胶合而成,而可将着墨轮以及刮刀两端的墨液适当拦阻,不会形成令墨液渗漏的缝隙,以避免造成漏墨现象,甚至于因为高速运转而形成墨液飞溅的现象,提供印刷机另一较佳可行的刮刀拭墨装置密封垫结构,于是依法提呈技术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局限本技术,因此,凡一切与本技术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技术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印刷机刮刀拭墨密封垫改良,该刮刀装置是由可用以蓄积墨液的刮刀座为主体,并在刮刀座之上、下位置有与着墨轮的轮面相靠抵的、以在运转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刷机刮刀拭墨密封垫改良,该刮刀装置是由可用以蓄积墨液的刮刀座为主体,并在刮刀座之上、下位置有与着墨轮的轮面相靠抵的、以在运转时可由其将着墨轮上多余的墨液刮除并积存在刮刀座中的刮刀,而由引墨管将刮刀座中的墨液引流回收使用;另在两刮刀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由密封垫构成刮刀座、刮刀以及着墨轮间的封闭状态;其特征在于:该密封垫是由弹性材质与耐磨材质胶合而成,并由可降低密封垫受着墨轮转动磨擦的耗损使与着墨轮之间形成缝隙,而造成墨液的渗漏的耐磨材质贴靠于着墨轮的轮面上,且弹性材质的弹性将密封垫紧密推抵在着墨轮的轮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枝旺
申请(专利权)人:长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