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了一种印刷机中刮刀片的夹持装置,包括板座(2)、下压板(15)、上压板(17)和刮刀片(13),板座(2)安装在印刷机的机架上,下压板(15)固定连接在板座(2)上,刮刀片(13)位于上压板(17)和下压板(15)之间,上压板(17)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通过调节螺钉(16)与下压板(15)连接,且上压板(17)与下压板(15)之间具有间隙,刮刀片(13)位于调节螺钉(16)的靠近印刷版辊(14)的一侧,调节螺钉(16)的另一侧具有至少一个顶紧机构,刮刀片(13)通过顶紧机构被夹紧。因此,大大节省了更换刮刀片的时间和劳力,更换快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印刷机械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印刷机中刮刀片的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印刷机械中,通常会用到刮刀片,刮刀片用以刮掉印刷版辊上多余的油墨。现有技术中,刮刀片的夹持装置通常是采用这种结构刮刀片是安装在上下两块压板中,再用多个螺钉把上下两块压板固定在一起,这样,刮刀片就得到了夹持固定。但是,这种结构的刮刀片夹持装置存在以下的缺点由于刮刀片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会磨损,因此,会经常更换刮刀片,而刮刀片的夹持是通过多个螺钉把上下两块压板固定在一起的,拆卸时必须松开全部的螺钉,也就是说,必须将上压板和下压板完全分开后才能取出刮刀片,这样,更换刮刀片就非常费时又费力,生产效率也会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换快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从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印刷机中刮刀片的夹持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印刷机中刮刀片的夹持装置,包括板座、下压板、上压板和刮刀片,所述的板座安装在印刷机的机架上,下压板固定连接在板座上,上压板与下压板连接,刮刀片位于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所述的上压板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通过调节螺钉与下压板连接,且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的刮刀片位于调节螺钉的靠近印刷版辊的一侧,调节螺钉的另一侧具有至少一个顶紧机构,所述的刮刀片通过顶紧机构被夹紧。所述的顶紧机构为两个,分别位于下压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每个顶紧机构包括顶紧手把和顶紧压条,所述的顶紧压条的形状为一个圆柱体被一个平面轴向切去一部分的形状,即顶紧压条的外形由一个扁平面和一个圆弧面组成,所述的下压板上具有凹槽,顶紧压条具有圆弧面的一侧嵌在凹槽内,顶紧压条的扁平面上连接有顶紧手把;所述的凹槽的外侧设有可容置顶紧手把的下缺口,上压板上在顶紧机构的连接处设有可容置顶紧手把的上缺口。该夹持装置在印刷版辊的两端均设置有挡墨装置,每个挡墨装置包括挡墨板、挡墨压板、挡墨垫块、挡墨垫板、弹簧、螺钉和挡墨手把;所述的挡墨垫块的下端与下压板连接,所述的螺钉依次穿过弹簧、挡墨压板和挡墨垫板后与挡墨垫块螺纹连接;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螺钉抵紧,另一端与挡墨压板抵紧;所述的挡墨压板滑动配合在螺钉上,所述的挡墨板位于挡墨压板和挡墨垫板之间;所述的挡墨手把连接在挡墨压板远离挡墨板的一侧。所述的下压板的下面还通过螺钉连接有下挡墨片。所述的下压板远离印刷版辊的一侧连接有至少一个提手。所述的提手为两个,沿下压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由于刮刀片是放置在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并通过调节螺钉另一侧的顶紧机构来实现上压板和下压板对刮刀片的夹紧,因此,在更换刮刀片时利用杠杆原理,只需松开调节螺钉另一侧的顶紧机构,即可实现调节螺钉靠近印刷版辊一侧的上压板和下压板对刮刀片的夹紧力,这样,就可以轻松地从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取出刮刀片,无需一个一个地去将连接上压板和下压板的调节螺钉卸下,所以,大大节省了更换刮刀片的时间和劳力,因此,更换快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2)另外,顶紧机构设计得非常巧妙,将顶紧压条设计成一根圆柱体被一个平面切掉后的形状,这样,顶紧压条就由一个扁平面和一个圆弧面组成,而且在扁平面上连接了顶紧手把,这样,当顶紧压条的扁平面贴着上压板时,上压板并未受到力的作用,调节螺钉另一侧的刮刀片也未受到力的作用,当顶紧手把旋转时,顶紧压条的圆弧面逐渐与上压板接触,而此处的上压板会被顶紧压条的圆弧面往上顶起,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调节螺钉另一侧的上压板就会产生一下向下的压力,这样,位于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的刮刀片就会被上压板紧紧地夹紧在下压板上;3)再者,在夹持装置的两端各设置了挡墨装置,这样,由印刷版辊旋转而飞溅出来 的油墨就不会随意乱飞;同样道理,在下压板下面也安装了下挡墨片,也是为了印刷版辊旋转时甩出的油墨到处飞溅;4)挡墨装置的结构非常简单合理,操作更加方便,无须卸下螺钉,直接按下挡墨手把,同样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螺钉另一侧的挡墨垫片与挡墨压板就会产生间隙,此时,将挡墨片嵌入挡墨垫片与挡墨压板之间,放开挡墨手把,在弹簧的弹簧力的作用下,挡墨板就牢牢地夹紧在挡墨垫片与挡墨压板之间;5)在下压板上安装了两个提手,是为了能更加方便地移动下压板或整个夹持装置。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印刷机中刮刀片的夹持装置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中A向结构示意图。其中1、提手;2、板座;3、凹槽;4、顶紧压条;5、顶紧手把;6、挡墨手把;7、螺钉;8、弹黃;9、挡墨压板;10、挡墨塾板;11、挡墨塾块;12、挡墨板;13、刮刀片;14、印刷版棍;15、下压板;16、调节螺钉;17、上压板;18、下挡墨片;19、上缺口 ;20、下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由图I 图3所示的本技术印刷机中刮刀片的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它包括板座2、下压板15、上压板17和刮刀片13,所述的板座2安装在印刷机的机架上,下压板15固定连接在板座2上,上压板17与下压板15连接,刮刀片13位于上压板17和下压板15之间。所述的上压板17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通过调节螺钉16与下压板15连接,且上压板17与下压板15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的刮刀片13位于调节螺钉16的靠近印刷版辊14的一侧,调节螺钉16的另一侧具有至少一个顶紧机构,所述的刮刀片13通过顶紧机构被夹紧。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顶紧机构为两个,分别位于下压板15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每个顶紧机构包括顶紧手把5和顶紧压条4,所述的顶紧压条4的形状为一个圆柱体被一个平面轴向切去一部分的形状,即顶紧压条4的外形由一个扁平面和一个圆弧面组成,所述的下压板15上具有凹槽3,顶紧压条4具有圆弧面的一侧嵌在凹槽3内,顶紧压条4的扁平面上连接有顶紧手把5。所述的凹槽3的外侧设有可容置顶紧手把5的下缺口 20,上压板17上在顶紧机构的连接处设有可容置顶紧手把5的上缺口 19。该夹持装置在印刷版辊的两端均设置有挡墨装置,每个挡墨装置包括挡墨板12、挡墨压板9、挡墨垫块11、挡墨垫板10、弹簧8、螺钉7和挡墨手把 6。所述的挡墨垫块11的下端与下压板15连接,所述的螺钉7依次穿过弹簧8、挡墨压板9和挡墨垫板10后与挡墨垫块11螺纹连接。所述的弹簧8的一端与螺钉7抵紧,另一端与挡墨压板9抵紧。所述的挡墨压板9滑动配合在螺钉7上,所述的挡墨板12位于挡墨压板9和挡墨垫板10之间。所述的挡墨手把6连接在挡墨压板9远离挡墨板12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挡墨手把6是焊接在挡墨压板9上的。所述的下压板15的下面还通过螺钉连接有下挡墨片18。所述的下压板15远离印刷版辊14的一侧连接有至少一个提手I。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提手I为两个,沿下压板1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本技术的动作过程如下由于上压板17和下压板15之间具有一个间隙,此时,刮刀片13并没有被夹紧;而当顶紧手把5往外侧运动时,顶紧压条4的扁平面也随之往外侧转动,而顶紧压条4的圆弧面逐渐往上转动,从而顶起上压板17的一端,由于调节螺钉16的限制,利用杠杆原理,上压板17另一端就往下运动,从而将刮刀片13压紧在下压板15上;当要更换刮刀片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印刷机中刮刀片的夹持装置,包括板座(2)、下压板(15)、上压板(17)和刮刀片(13),所述的板座(2)安装在印刷机的机架上,下压板(15)固定连接在板座(2)上,上压板(17)与下压板(15)连接,刮刀片(13)位于上压板(17)和下压板(15)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压板(17)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通过调节螺钉(16)与下压板(15)连接,且上压板(17)与下压板(15)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的刮刀片(13)位于调节螺钉(16)的靠近印刷版辊(14)的一侧,调节螺钉(16)的另一侧具有至少一个顶紧机构,所述的刮刀片(13)通过顶紧机构被夹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欣达印刷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