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铆接压平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1207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2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容器铆接压平模具。一种电容器铆接压平模具,包括上部机架、下部支架、设于上部机架上的铆接机构、设于铆接机构一侧的压平模滑块、设于下部支架上的传动机构,所述的上部机架、下部支架之间设有压平模具机构。压平模具机构包括一上表面为平面的下模和与其配合的“”型的上模;或压平模具机构包括一下表面为平面的上模和与其配合的“”型的下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设置,使得两个模具之间产生的间隙,使得碎屑不容易积存,上下模具在压平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压到导针上,避免碎屑积存导致模具压平不到位而发生电容器铆接不到位的品质异常,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本结构易于清理碎屑。(*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容器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容器铆接压平模具。一种电容器铆接压平模具,包括上部机架、下部支架、设于上部机架上的铆接机构、设于铆接机构一侧的压平模滑块、设于下部支架上的传动机构,所述的上部机架、下部支架之间设有压平模具机构。压平模具机构包括一上表面为平面的下模和与其配合的“”型的上模;或压平模具机构包括一下表面为平面的上模和与其配合的“”型的下模。本技术通过结构设置,使得两个模具之间产生的间隙,使得碎屑不容易积存,上下模具在压平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压到导针上,避免碎屑积存导致模具压平不到位而发生电容器铆接不到位的品质异常,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本结构易于清理碎屑。【专利说明】一种电容器铆接压平模具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容器铆接压平模具。
技术介绍
生产铝电解电容器的工序中,经过铆接导针并压平后的正负铝箔被电解纸隔离、卷绕成可供下道工序使用的芯包。由于导针铆接部位为扁平状,传统的压平模具也为纯平,经刺铆、压平,使导针扣紧铝箔,从而达到引出电容器的电气特性。而且现有的压平模具包括上下模具,上下模具均为纯平,在铆接和压平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碎屑,经过长时间使用后,碎屑会残留在模具的表面上,因此,继续使用时,由于碎屑的存在,会导致上下模具在压平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压到导针上,影响了铆接的可靠性,形成严重的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电容器铆接压平模具,其结构简单,可减少碎屑产生对铆接性能的影响,有效对导针进行压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容器铆接压平模具,包括上部机架、下部支架、设于上部机架上的铆接机构、设于铆接机构一侧的压平模滑块、设于下部支架上的传动机构,所述的上部机架、下部支架之间设有压平模具机构。本技术的方案之一:所述的压平模具机构包括一上表面为平面的下模和与其配合的“ P ”型的上模;所述的上表面为平面的下模设于下部支架上;“ P ”型的上模包括在压平过程中与下模配合的上模压平主体,上模压平主体侧部连接上模平面部,上模与压平模滑块连接。工作过程中,铆接机构对导针进行铆接,传动机构带动导针移动至压平模具机构的工位处,压平模滑块带动“ P ”型的上模向下运动,上模压平主体对导针压平至下模的上表面平面上,由于设置了上模平面部,使得两个模具之间产生的间隙,使得碎屑不容易积存,上下模具在压平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压到导针上,提高了产品铆接质量,而且本结构易于清理碎屑。本技术的方案之二:所述的压平模具机构包括一下表面为平面的上模和与其配合的“ fa ”型的下模,所述的下表面为平面的上模与压平模滑块连接;“ fa ”型的下模包括在压平过程中与上模配合的下模压平主体,下模压平主体侧部连接下模平面部,“ fa”型的下模设于下部支架上。工作过程中,铆接机构对导针进行铆接,传动机构带动导针移动至压平模具机构的工位处,压平模滑块带动上模向下运动,上模的下表面平面对导针压平至下模压平主体上,由于设置了下模平面部,使得两个模具之间产生的间隙,使得碎屑不容易积存,上下模具在压平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压到导针上,提高了产品铆接质量,而且本结构易于清理碎屑。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机构为带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可有效的对导针进行传递。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结构设置,使得两个模具之间产生的间隙,使得碎屑不容易积存,上下模具在压平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压到导针上,提高了产品铆接质量,而且本结构易于清理碎屑。【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压平模具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压平模具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如图1、2所示,一种电容器铆接压平模具,包括上部机架5、下部支架6、设于上部机架5上的铆接机构1、设于铆接机构I 一侧的压平模滑块2、设于下部支架6上的传动机构3,上部机架5、下部支架6之间设有压平模具机构4,本实施例中,压平模具机构4包括一上表面为平面的下模43和与其配合的“ P ”型的上模;所述的上表面为平面的下模43设于下部支架6上;“ P ”型的上模包括在压平过程中与下模43配合的上模压平主体41,上模压平主体41侧部连接上模平面部42,上模与压平模滑块2连接。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中,铆接机构I对导针进行铆接,传动机构3带动导针移动至压平模具机构4的工位处,压平模滑块2带动“ P ”型的上模向下运动,上模压平主体41对导针压平至下模43的上表面平面上,由于设置了上模平面部42,使得两个模具之间产生的间隙,使得碎屑不容易积存,上下模具在压平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压到导针上,提高了产品铆接质量,而且本结构易于清理碎屑。传动机构3为带传动机构,带传动机构可有效的对导针进行传递。实施例2如图3、4所示,压平模具机构4包括一下表面为平面的上模44和与其配合的“ Cu”型的下模。下表面为平面的上模44与压平模滑块2连接;“ fa ”型的下模包括在压平过程中与上模44配合的下模压平主体45,下模压平主体45侧部连接下模平面部46,“ Ez1 ”型的下模设于下部支架6上。本实施例工作过程中,铆接机构I对导针进行铆接,传动机构3带动导针移动至压平模具机构4的工位处,压平模滑块2带动上模44向下运动,上模的下表面平面对导针压平至下模压平主体45上,由于设置了下模平面部46,使得两个模具之间产生的间隙,使得碎屑不容易积存,上下模具在压平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压到导针上,提高了产品铆接质量,而且本结构易于清理碎屑。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雷同,在此不再叙述。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容器铆接压平模具,包括上部机架(5)、下部支架(6)、设于上部机架(5)上的铆接机构(I)、设于铆接机构(I) 一侧的压平模滑块(2)、设于下部支架(6)上的传动机构(3),所述的上部机架(5)、下部支架(6)之间设有压平模具机构(4),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压平模具机构(4)包括一上表面为平面的下模(43)和与其配合的“P”型的上模; 或所述的压平模具机构(4)包括一下表面为平面的上模(44)和与其配合的fa ”型的下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铆接压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表面为平面的下模(43)设于下部支架(6)上; “ P ”型的上模包括在压平过程中与下模(43)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容器铆接压平模具,包括上部机架(5)、下部支架(6)、设于上部机架(5)上的铆接机构(1)、设于铆接机构(1)一侧的压平模滑块(2)、设于下部支架(6)上的传动机构(3),所述的上部机架(5)、下部支架(6)之间设有压平模具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平模具机构(4)包括一上表面为平面的下模(43)和与其配合的“”型的上模;或所述的压平模具机构(4)包括一下表面为平面的上模(44)和与其配合的“”型的下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泳澎罗伟廖琼涂路明
申请(专利权)人:肇庆绿宝石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