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转印刷机的墨辊、将墨辊分段的方法和制造墨辊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1188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轮转印刷机的墨辊,在第一种工作方式时被分成多个分段。在第二种工作方式时,该墨辊具有功能上连续的壳面。(*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转印刷机的墨辊、一种将墨辊分段的方法和一种用于制造轮转印刷机墨辊的方法,所述墨辊的辊体的橡皮弹性覆层具有至少部分不中断的壳面,其中首先用橡皮弹性层对骨架进行覆层处理。DE-PS 875205对一种墨辊做了说明,所述墨辊具有多个在一共同的轴上间隔设置的、套筒状的单辊。这种墨辊的不足之处在于,这些单辊不能构成不中断的壳面。DE 2745086A1对一种用于输送在并列范围内的各种油墨的输墨辊做了说明,所述输墨辊的辊体具有环形分隔槽。可采用柔韧带对分隔槽进行填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墨辊。按照本专利技术该目的的实现方案如下-轮转印刷机的墨辊,所述墨辊的辊体的橡皮弹性的覆层具有至少部分不中断的壳面,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壳面利用覆层的可复原缩小直径的环形缩颈有选择地进行分段;-对墨辊分段的方法,所述墨辊的辊体的像皮弹性覆层具有至少部分不中断的壳面,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壳面利用覆层的可复原缩小直径的环形缩颈有选择地进行分段;-制做具有橡皮弹性覆层的墨辊的方法,其中首先用橡皮弹性层对骨架进行覆层处理,其特征在于,接着橡皮弹性覆层变形,从而在覆层的壳面上产生一环形凸起,最后对在该状态下的覆层进行处理并去除掉凸起,从而形成直径相同的连续的壳面。采用本专利技术实现的优点尤其在于,可将墨辊的辊体有选择地进行分段。因而例如可以使墨辊与多块并列间隔设置的印版相配合,而不必对墨辊进行调换。因而可以避免墨辊上的油墨在印版中间空间范围内的积聚。同时可以减少印刷故障并提高印刷质量。当利用连续的壳面上的缩颈实现分段时,用于建立该缩颈的控制机构被所述壳面密封覆盖,从而不会有任何印刷油墨进入墨辊的内部。可对墨辊进行摇控,即例如甚至在印刷机运行时也可对墨辊进行调整。在附图中示出本专利技术轮转印刷机的墨辊,下面将对该墨辊做进一步的说明。图中示出,附图说明图1至4为在各种工作位置的墨辊的示意图;图5为墨辊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墨辊的横截面示意图;图7为墨辊的第二实施例的纵剖面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墨辊的横截面示意图;图9为墨辊的第三实施例的纵剖面示意图;图10为经覆层处理后的墨辊的第四实施例的纵剖面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墨辊的第四实施例在压缩状态时的纵剖面示意图;图12为图10所示的墨辊的第四实施例在解除张力时的、带有缩颈的纵剖面示意图;图13为墨辊的第五实施例在压缩状态时的断面示意图;图14为图13所示墨辊在解除张力状态时的断面示意图;图15为墨辊的第六实施例在解除张力状态时的断面示意图;图16为图15所示的墨辊在延伸状态时的断面示意图;图17为墨辊的第七实施例在压缩状态时的断面示意图;图18为图17所示的墨辊在解除张力状态时的断面示意图;图19为墨辊的第八实施例在拱起状态时的断面示意图;图20为图19所示的带有缩颈的墨辊的断面示意图。墨辊1主要具有两个辊颈3、4和一个辊体6。辊颈3、4例如以图中未示出的侧机架为基准位置固定并且辊体6可旋转地设置在辊颈3、4上。在本实施例中辊体6的壳面8在其中间具有一个环形槽11,从而使墨辊1对应于该槽11的中线12近似轴对称。本墨辊1优选涉及的是轮转印刷机的与印版滚筒相配合的着墨辊或润湿辊。采用例如橡皮弹性覆层13,例如橡胶层或弹体层对墨辊1的辊体6进行覆层处理。从轴向的角度看,印版滚筒具有多块并列的印版。例如可有选择地采用两块“半宽的”印版或采用一块“半宽的”和两块“四分之一宽的”印版或四块“四分之一宽的”印版覆盖在印版滚筒上。根据所选用的在印版滚筒上的上版方式,墨辊1进行适配,即辊体6的壳面8被分成优选具有相同的、直径不变的各个分段14、16、17、18,所述分段的长度214、216、217、218与相配合的印版的宽度适配。图1示出被槽11分成两个半件24、26的、在初始位置的墨辊1。图2示出在第二位置的墨辊1,其辊体6的左半件26具有两个分段17、18。图3示出在第三位置的墨辊1,其中辊体6的右半件24被分成两个分段14、16。在图4所示的处于第四位置的墨辊1中,辊体6的右半件24和左关件26分别被分成两个分段14、16和17、18。替代上述分段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数量的分段14、16、17、18和配置(例如非对称的)。在下述说明中出于简化起见仅对墨辊1的一个半件26加以说明和表述。以墨辊1的旋转轴为基准在同一图的上半部分示出处于未动作的初始位置的,即辊体6未分段的墨辊1并且在下半部分示出处于动作状态的,即具有分段的辊体6的墨辊1。在图5示出的可分段的墨辊1中,辊体6具有一连续的壳面29。其中利用一设置在墨辊1内部的执行机构可复原地产生一用于将辊体6分成两个分段17、18的缩颈31。利用该可控的执行机构在覆层13的内侧产生径向向内的牵引力。在墨辊1的第一实施例(图5、图6)中,辊颈4在径向上具有一个透孔34。该透孔34用于利用螺钉将辊颈4固定在侧机架的辊支座上。辊颈4在轴向上具有定心盲孔36,定心盲孔的开口端接在墨辊1内部的腔室37内。在该盲孔36的相对端径向上有一个接在该盲孔36上的套管38,该套管用于送入高压空气等传动介质。在辊颈4上利用一滚动轴承41旋转地设置一轴套39。该轴套39具有一个法兰盘42,该法兰盘的端面利用螺钉46与墨辊1覆层13的支承管44的第一分部件43连接。该第一分部件利用一连接件47以一定的间隔固定在支承管44的第二分部件48上。为此在第二分部件48上焊接有一个圆盘49,该圆盘具有轴向伸展的、设置在截圆上的螺丝孔。连接件47利用螺钉51被旋固在该圆盘49上。另外,该圆盘49还具有一个设置在中心的滑动轴承52。在具有内孔53的连接件47上设置有一个环形槽54。该槽54与内孔53通过一径向设置的孔56相互连接在一起。在该孔56内分别设置一个径向可移动的顶杆57。每个顶杆57在其面向内部的一端具有一个安全环58。在该安全环58和内孔5 3的壁之间的顶杆57上设置有盘簧59。因而由盘簧产生一向内作用于顶杆57的力。在顶杆57的外端分别固定有支承环62的扇形件61。扇形件61的高度h61小于支承管44和连接件47上的槽54的深度t54。墨辊1的覆层13固定在,例如硫化或粘接在这些扇形件61上。在顶杆57处于推入状态时,扇形件61相互毫无间隔地并列并平置于槽54底。故在顶杆57处于推入状态时支承环62的扇形件61的外表面的直径d63小于支承管44的外径d44。因而当顶杆57处于推入状态时在该扇形件61的范围内形成一覆层13的缩颈31。在顶杆57处于拉出状态时,由扇形件61的外表面63构成的直径d63’等于支承管44的外径d44。为对顶杆57进行控制,备有一个活塞杆64,该活塞杆在顶杆57范围内具有一个例如向左逐步升高的锥体66。该锥体66将具有第一小直径d64min的活塞杆64段与具有第二大直径d64max的活塞杆64段连接在一起。由于活塞杆64向墨辊1中部方向的轴向推移使顶杆57被径向向外推压。活塞杆64的第一端设置在圆盘49的滑动轴承52上。在活塞杆64的第二端上用螺丝旋固有一个起着活塞作用的圆盘67。在该圆盘67与法兰盘69之间有一压缩弹簧68顶压活塞杆64。法兰盘69具有一个凸缘,该凸缘在辊颈4相背的一侧伸入轴套39的内孔中,法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轮转印刷机的墨辊(1),所述墨辊的辊体(6)的橡皮弹性的覆层(13)具有至少部分不中断的壳面(8),其特征在于,利用一其直径可复原变小的、覆层(13)的环形缩颈(31)有选择地对壳面(8)分段。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汉斯德克莫尔曼雷纳威兰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