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压平自动模切烫印机中的主传动转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0778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平压平自动模切烫印机中的主传动转换机构,包括机座、动平台及与动平台相连接的四组上轴座与肘杆上轴,其特征是在四组肘杆上轴与机座间安装一四组共轭凸轮组及四组下肘杆传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越性在于:1.构思巧妙,它能通过共轭凸轮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平台的上下直线运动,能够顺利实现平台在最高点与最低点均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使平台上升和下降的速度加快,同时也满足了压凸和烫金的特殊保压时间的工艺要求;2.结构简单、紧凑,可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益;3.实用强,经济性能好,有强大的开发前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刷后道机械设备,特别是一种将轴的旋转运动经过机构转换成平台的上下直线运动的平压平自动模切烫印机中的主传动转换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印刷包装行业的发展,尤其对印后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该种要求不但是对精度的要求,而且发展到对速度的要求。设备的速度因素受原机构的传动结构的限制,特别是在压凸和烫印工艺中最为明显,首先,在动平台的最高点需要一段时间来保压,这在曲轴与连杆机构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其次,要动平台上升和下降都提速则在原机构上也难以实现。故由以上二点即制约了高速烫印机的发展,使现有平压平烫印机速度也只能在3500-5000张/小时中徘徊,无法突破。如果单纯提高速度是可能的,但由于烫印和压凸这二项工艺的特殊要求,特别是烫印工艺,它是利用高温高压将电化铝箔转移在纸品上,若保压时间太短,就不能彻底完成转印工艺,造成漏烫;若加温,又会造成烧焦,无光泽等废品的出现。因此,要保证压凸和烫印的质量,又要进一步提高速度,则原有的传动转换机构——包括曲轴、连杆等均难以满足该类机型对进一步提高速度要求的发展。现有的传动转换机构见图1-ab,图中由动平台上肘杆、曲轴、连杆、下肘杆等组成,动力的输入使得曲轴旋转运动由曲轴上的曲拐带动连杆做左右的摆动。连杆的另一端,带动上下肘杆分别做上下圆弧摆动,最后使得动平台做上下直线运动。由于本结构的关系要实现动平台在最高点有停留时间是不可能的。只有加长连杆使得摆动过程中线(过最高死点),通过过死点来实现保压,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随之而来的不利因素就产生的负面效应,如会产生闷车,影响速度和连杆上下肘杆受力不佳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平压平自动模切烫印机中的主传动转换机构,它使设备中轴的旋转运动经过机构转换而成为平台的上下直线运动,由此解决了既要保证压凸和烫印的质量,又要进一步提高烫印机速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平压平自动模切烫印机中的主传动转换机构,包括机座、动平台及与动平台相连接的四组上轴座与肘杆上轴,其特征在于在四组肘杆上轴与机座间安装一四组共轭凸轮组及四组下肘杆传动机构。上述所说的在四组肘杆上轴与机座间安装的四组共轭凸轮组及四组下肘杆传动机构中所说的四组共轭凸轮组是由传动轴、四组共轭凸轮所构成,四组共轭凸轮依隔套及张紧套呈两组对称装配在传动轴上,每一组凸轮由两片曲线不同的凸轮盘构成;所说的四组下肘杆传动机构包括与肘杆上轴相配合的上肘杆、肘杆中轴、下肘杆、肘杆下轴及每一下肘杆两端的上滚轮与下滚轮构成,下肘杆为一呈直角状杆件,上肘杆下端依肘杆中轴连接下肘杆上端,下肘杆直角端连接肘杆下轴,每一下肘杆两端分别有上滚轮与下滚轮;每一组下肘杆两端的上、下滚轮与四组共轭凸轮的每一组凸轮中两片曲线不同的凸轮盘呈滚动接触。上述所说的四组共轭凸轮分别为右前下降凸轮、右前上升凸轮、左前上升凸轮、左前下降凸轮、右后下降凸轮、右后上升凸轮、左后上升凸轮、左后下降凸轮。上述所说的下肘杆下端连接的肘杆下轴底部的下轴座之下有可调节高低的下座调节板。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本主传动转换机构由动平台、上肘杆、共轭凸轮组、传动轴、下肘杆等组成,由传动轴输入旋转动力带动四组共轭凸轮作旋转运动,其中某一组共轭凸轮上与下肘杆的上下二组滚轮接触(共四组),由凸轮作旋转运动,下肘杆上的上滚轮作上升摆动,下滚轮作下降摆动,传动轴每旋转一周,即下肘杆正好完成二次上升和下降的周期运动。由于共轭凸轮的长径处圆弧为等圆弧,所以动平台在两端(即最高点和最低点)有明显停留时间,也就是压凸和烫金所需要的保压时间。原理在于在共轭凸轮的长径端其等圆弧设计决定动平台在上或下的极限(最高、最低点)停留时间,另外,凸轮的从长径到短径曲线的变化大大提升了平台的上升和下降的速度,并由此满足了压凸和烫印这个特殊工艺对平台的上升、下降速度及高点停留的要求。由于是共轭凸轮,它既控制了平台上升的过程,又控制了平台下降的回程,使得动平台原来上升靠凸轮连杆机构推动、下降靠自重造成的重力下降的工况得到改善,即动平台的上升至下降到停留等,均受共轭凸轮的控制,彻底改变了动平台的动力状况,从而达到理想的工艺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优越性在于1、构思巧妙,它能通过共轭凸轮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平台的上下直线运动,能够顺利实现平台在最高点与最低点均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使平台上升和下降的速度加快,速度由原来的4500张/小时,提高到了6500-7000张/小时,突破了近百年传统的设计速度不过6000张/小时的极限,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也满足了压凸和烫金的特殊保压时间的工艺要求;2、结构简单、紧凑,设备运行能力强,可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益;3、实用强,经济性能好,有强大的开发前景。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的曲轴连杆传动转换机构结构示意图(图1-a为现有的曲轴连杆传动转换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b为曲轴连杆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涉一种平压平自动模切烫印机上的主传动转换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涉一种平压平自动模切烫印机上的主传动转换机构中的共轭凸轮组(即图2中的共轭凸轮组A向视图)放大示意图。其中1为动平台、2为上轴座、3为肘杆上轴、4为上肘杆、5为共轭凸轮组、6为上滚轮、7为肘杆中轴、8为直角状下肘杆、9为传动轴、10为肘杆下轴、11为下轴座、12为下座调节板、13为下滚轮、14为机座、15为隔套、16为张紧套、5a为下降凸轮(包括右前、右后、左前、左后)、5b为上升凸轮(包括右前、右后、左前、左后)。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种平压平自动模切烫印机中的主传动转换机构(见图2、3),包括机座14、动平台1及与动平台相连接的四组上轴座2与肘杆上轴3,其特征在于在四组肘杆上轴3与机座14间安装一四组共轭凸轮组及四组下肘杆传动机构,所说的四组共轭凸轮组是由传动轴9、四组共轭凸轮5a与5b所构成,四组共轭凸轮5a与5b依隔套15及张紧套16呈两组对称装配在传动轴9上,每一组凸轮由两片曲度不同的凸轮盘5a与5b构成;所说的四组下肘杆传动机构包括与肘杆上轴3相配合的上肘杆4、肘杆中轴7、直角状下肘杆8、肘杆下轴10及每一直角状下肘杆8两端的上滚轮6与下滚轮13构成,上肘杆4下端依肘杆中轴7连接直角状下肘杆8,直角状下肘杆8的直角端连接肘杆下轴10,每一直角状下肘杆8两端分别有上滚轮6与下滚轮13;每一组直角状下肘杆8两端的上滚轮6与下滚轮13与四组共轭凸轮的每一组凸轮中两片曲线不同的凸轮盘5a与5b呈滚动接触。上述所说的四组共轭凸轮5a与5b分别安装在设备的驱动边及操作边两侧,其安装关系为为右下降凸轮5a、右上升凸轮5b、左上升凸轮5b、左下降凸轮5a、右下降凸轮5a、右上升凸轮5b、左上升凸轮5b、左下降凸轮5a。上述所说的直角状下肘杆8的直角端连接的肘杆下轴10底部的下轴座11之下有可调节高低的下座调节板12。权利要求1.一种平压平自动模切烫印机中的主传动转换机构,包括机座、动平台及与动平台相连接的四组上轴座与肘杆上轴,其特征在于在四组肘杆上轴与机座间安装一四组共轭凸轮组及四组下肘杆传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平压平自动模切烫印机中的主传动转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四组共轭凸轮组是由传动轴、四组共轭凸轮所构成,四组共轭凸轮依隔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压平自动模切烫印机中的主传动转换机构,包括机座、动平台及与动平台相连接的四组上轴座与肘杆上轴,其特征在于在四组肘杆上轴与机座间安装一四组共轭凸轮组及四组下肘杆传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长荣印刷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