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克隆培养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02851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31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植物克隆培养瓶,包括培养瓶本体,培养瓶本体的顶部开口并配置有瓶盖本体,在所述的瓶盖本体上设置有通孔,在通孔上安装有微孔透气层,在瓶盖本体上设置有与通孔相匹配的旋转封闭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瓶盖本体上开设一个通孔,在通孔内安装有微孔透气层,微孔透气层能够通过空气分子,而对细菌、粉尘等大颗粒的物体进行阻隔,从而实现空气的流通,同时将细菌进行隔离,类似于半透膜的作用,在瓶盖本体上安装有一个旋转封闭盖,旋转封闭盖的大小、形状均与通孔相匹配,其可以转动,当需要通气时,将通孔裸露出来,不需要通气的情况下,利用旋转封闭盖将通孔遮挡即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布了一种植物克隆培养瓶,包括培养瓶本体,培养瓶本体的顶部开口并配置有瓶盖本体,在所述的瓶盖本体上设置有通孔,在通孔上安装有微孔透气层,在瓶盖本体上设置有与通孔相匹配的旋转封闭盖。本技术在瓶盖本体上开设一个通孔,在通孔内安装有微孔透气层,微孔透气层能够通过空气分子,而对细菌、粉尘等大颗粒的物体进行阻隔,从而实现空气的流通,同时将细菌进行隔离,类似于半透膜的作用,在瓶盖本体上安装有一个旋转封闭盖,旋转封闭盖的大小、形状均与通孔相匹配,其可以转动,当需要通气时,将通孔裸露出来,不需要通气的情况下,利用旋转封闭盖将通孔遮挡即可。【专利说明】一种植物克隆培养瓶
本技术涉及植物克隆行业,具体是指一种植物克隆培养瓶。
技术介绍
植物的繁殖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种子进行繁殖的,而无性繁殖是通过营养体进行繁殖的,如:扦插、嫁接、分株、压条、组织培养等等都是无性繁殖;两者在遗传基础上有较大的区别,采用种子播种具有较大的的遗传变异性,而无性繁殖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基础,是营养体的继续分化和生长,性状稳定。对于经济植物大多数采用无性繁殖技术进行繁殖。因为在农业生产上,我们需要的是性状一致高质量的有价值的种苗。植物克隆技术它就是利用植物体的营养器官进行繁育的,属于无性快繁技术范畴,也是一种基于细胞全能性与植物的全息性的育苗技术。植物克隆技术是快速成苗技术与多代循环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在计算机控制的智能环境下,再加上营养液以及激素的人工补充,使植物的离体材料快速成苗,但如果不结合多代循环技术,就不能实现高速扩繁。一个离体材料只能成为一株小苗,如果采用多代循环技术(也叫以苗繁苗),就能实现种苗生产量的几何级倍增。细胞和组织的体外培养已成为生命研究和实践的必不可少内容。培养的细胞类型繁多,从病毒到细菌和真菌,从人体细胞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一些细胞和组织可在悬浮状态下生长,但相当一部分哺乳动物细胞需要表面贴壁。因此,用于提供细胞体外培养环境的培养瓶、培养板和培养皿除了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无毒、无菌外,还需经表面改性处理使之能够贴壁、分裂和生长。培养瓶是克隆行业中必不可少的器具,目前的植物克隆技术中,通常采用斜颈培养瓶或者是敞口培养瓶来进行组织培养,如果培养富氧植物,一般采用敞口的方式,使其能够吸收更多的氧气,但是也容易带入病菌,难以防止病菌对组织的损坏;如果培养耐缺氧植物,采用密闭的培养瓶即可,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培养瓶的使用较为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克隆培养瓶,解决目前的培养瓶在植物克隆时适用情况单一、敞口培养容易带入细菌的问题,达到一种培养瓶能够适用于多种植物培养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植物克隆培养瓶,包括培养瓶本体,培养瓶本体的顶部开口并配置有瓶盖本体,在所述的瓶盖本体上设置有通孔,在通孔上安装有微孔透气层,在瓶盖本体上设置有与通孔相匹配的旋转封闭盖。本技术是对现有的植物克隆培养瓶做出的改进,包括培养瓶本体,培养瓶本体为斜口式培养瓶,其采用玻璃制成,顶部开口作为出入口,在开口处配置有一个瓶盖本体,本技术的改进之处是在瓶盖本体上开设一个通孔,在通孔内安装有微孔透气层,微孔透气层能够通过空气分子,而对细菌、粉尘等大颗粒的物体进行阻隔,从而实现空气的流通,同时将细菌进行隔离,类似于半透膜的作用,在瓶盖本体上安装有一个旋转封闭盖,旋转封闭盖的大小、形状均与通孔相匹配,其可以转动,当需要通气时,将通孔裸露出来,不需要通气的情况下,利用旋转封闭盖将通孔遮挡即可。所述通孔的侧壁向其轴线凸出形成台阶状的凸台,所述微孔透气层放置在凸台上。为了便于微孔透气层的安装和更换,本技术采用在通孔的侧壁上设置凸台的结构,利用凸台作为微孔透气层的承放平台,如此即便于安装,也便于更换。在所述瓶盖本体设置有一个转轴,所述旋转封闭盖套装在转轴上。通过转轴的旋转方式,就可以实现通孔的开启和关闭,而且更加容易控制通孔的开启量,调整空气流通的速度。所述的瓶盖本体底部设置有与培养瓶本体顶部开口相匹配的凹槽,培养瓶本体与瓶盖本体通过凹槽匹配连接。所述的微孔透气层采用超高分子量薄膜POR-TEK制成。利用超高分子量薄膜POR-TEK制成微孔透气层,其超高分子量薄膜POR-TEK为高分子多孔粉末制成多孔圆形体,经过对多孔圆形体做切削制程而成型为超高分子量多孔质薄膜;此产品不但保持了超高分子量所具有的耐化学性,耐磨性及耐药品性等外,还经过多孔质量达成透气性和低摩擦系数。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I本技术一种植物克隆培养瓶,在瓶盖本体上开设一个通孔,在通孔内安装有微孔透气层,微孔透气层能够通过空气分子,而对细菌、粉尘等大颗粒的物体进行阻隔,从而实现空气的流通,同时将细菌进行隔离,类似于半透膜的作用,在瓶盖本体上安装有一个旋转封闭盖,旋转封闭盖的大小、形状均与通孔相匹配,其可以转动,当需要通气时,将通孔裸露出来,不需要通气的情况下,利用旋转封闭盖将通孔遮挡即可;2本技术一种植物克隆培养瓶,采用在通孔的侧壁上设置凸台的结构,利用凸台作为微孔透气层的承放平台,如此即便于安装,也便于更换;3本技术一种植物克隆培养瓶,利用超高分子量薄膜POR-TEK制成微孔透气层,其超高分子量薄膜POR-TEK为高分子多孔粉末制成多孔圆形体,经过对多孔圆形体做切削制程而成型为超高分子量多孔质薄膜;此产品不但保持了超高分子量所具有的耐化学性,耐磨性及耐药品性等外,还经过多孔质量达成透气性和低摩擦系数。【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局部剖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瓶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培养瓶本体,2-瓶盖本体,3-通孔,4-微孔透气层,5-旋转封闭盖,6_凸台,7-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一种植物克隆培养瓶,包括培养瓶本体I,培养瓶本体I为斜口式培养瓶,其采用玻璃制成,顶部开口作为出入口,在开口处配置有一个瓶盖本体2,瓶盖本体呈圆形,具有一定的厚度,在瓶盖本体2上开设一个通孔3,通孔3侧壁沿其径向凸出形成台阶状的凸台6,在通孔3内安装有微孔透气层4,微孔透气层4放置在凸台6上;微孔透气层4采用超高分子量薄膜POR-TEK制成,能够通过空气分子,在瓶盖本体I底部设置有环状的凹槽,凹槽的形状、宽度与培养瓶本体I的顶部开口相匹配,培养瓶本体I与瓶盖本体2通过凹槽匹配连接;在瓶盖本体I顶部设置有一个转轴7,转轴7位于靠近通孔3的位置,在转轴7上安装有一个旋转封闭盖5,旋转封闭盖5的直径大于通孔3的直径,旋转封闭盖5可以绕7转动,从而遮盖部分或者整个通孔3。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克隆培养瓶,包括培养瓶本体(1),培养瓶本体(1)的顶部开口并配置有瓶盖本体(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瓶盖本体(2)上设置有通孔(3),在通孔(3)上安装有微孔透气层(4),在瓶盖本体(2)上设置有与通孔(3)相匹配的旋转封闭盖(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寿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原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