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吊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9802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9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吊装结构,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吊装方式对发动机的气动性能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该发动机吊装结构包括吊挂、至少两个前吊节以及至少一个后吊节,吊挂通过前吊节以及后吊节与发动机相连接,其中:至少两个前吊节分别与吊挂以及发动机的两侧相连接;至少一个后吊节与吊挂以及发动机的顶部相连接;前吊节以及后吊节两者分别连接在发动机的轴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减弱发动机吊装过程对发动机气动性能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吊装结构,涉及航空发动机
。解决了现有的吊装方式对发动机的气动性能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该发动机吊装结构包括吊挂、至少两个前吊节以及至少一个后吊节,吊挂通过前吊节以及后吊节与发动机相连接,其中:至少两个前吊节分别与吊挂以及发动机的两侧相连接;至少一个后吊节与吊挂以及发动机的顶部相连接;前吊节以及后吊节两者分别连接在发动机的轴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本专利技术用于减弱发动机吊装过程对发动机气动性能的影响。【专利说明】发动机吊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吊装结构,尤其是可以用于吊装航空发动机的吊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用航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民用飞机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在大型民航客机的动力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传统吊装方式有核心机吊装和混合吊装两种,其中:采用核心机吊装方式的吊装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中前安装节(或称:前吊节)201、后安装节(或称:后吊节)301分别位于发动机4中介机匣后端面和涡轮后机匣上方,吊挂I的前端与中介机匣后端面相连,吊挂I的后端与后安装节301相连。采用混合吊装方式的吊装结构如图2所示,该结构中的前安装节201、后安装节301分别位于发动机4中介机匣和涡轮后机匣上方,长推力拉杆9前端与中介机匣后端面相连,后端与后安装节301或者飞机的吊挂I相连。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风扇直径很大,采用核心机吊装方式的吊装结构吊装过程中容易产生纺锤形振动,不利于风扇的叶尖间隙保持,易造成气动损失,而采用混合吊装方式的吊装结构吊装过程中会使安装系统分散开来,布局不够紧凑,加大了如图1或图2所示发动机4的重量负担。上述这两种吊装结构吊装过程中推力的传递路线偏离了发动机4轴线,由此吊装过程中产生的弯矩增加了发动机4应力和变形,所以均会对气动性能产生影响,对发动机4的气动性能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动机吊装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吊装方式对发动机的气动性能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吊装结构,包括吊挂、至少两个前吊节以及至少一个后吊节,所述吊挂通过至少两个所述前吊节以及所述后吊节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接,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前吊节分别与发动机的两侧以及所述吊挂相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后吊节与所述发动机的顶部以及所述吊挂相连接;所述前吊节与所述后吊节两者分别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的轴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吊装结构包括两个所述前吊节,两个所述前吊节分别与所述吊挂以及所述发动机的中介机匣的两侧相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前吊节与所述发动机的中介机匣的两侧的连接位置均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中介机匣的承力支板的中心线上,且两个所述前吊节以所述发动机的中心线形成轴对称结构。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后吊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发动机的顶部以及所述吊挂相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吊挂为弧形面,所述后吊节与所述吊挂以及所述发动机的涡轮后机匣的顶部相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后吊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吊挂以及所述发动机的涡轮后机匣的顶部相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前吊节均包括垂向销轴连接结构,其中:所述垂向销轴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垂向轴、第二垂向轴、第一拉杆、第一垂向吊耳以及第二垂向吊耳;所述第一垂向轴以及所述第二垂向轴各自的轴向方向均与所述发动机的轴心线所在的水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一垂向吊耳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中介机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垂向吊耳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吊挂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的两端中其中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垂向轴与所述第一垂向吊耳的其中另一端形成销轴连接,所述第一拉杆的两端中其中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垂向轴与所述第二垂向吊耳的其中另一端形成销轴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前吊节还包括至少一个轴向销轴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轴向销轴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轴向轴、第二轴向轴、第二拉杆、第一轴向吊耳以及第二轴向吊耳;所述第一轴向轴以及所述第二轴向轴各自的轴向方向均与所述发动机的轴向方向相平行;所述第一轴向吊耳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发动机的中介机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向吊耳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吊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杆的两端中其中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轴向轴与所述第一轴向吊耳的其中另一端形成销轴连接,所述第二拉杆的两端中其中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轴向轴与所述第二轴向吊耳的其中另一端形成销轴连接。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垂向销轴连接结构包括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垂向吊耳以及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垂向吊耳,所述第一垂向轴铰接于或固定连接于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垂向吊耳之间,所述第二垂向轴铰接于或固定连接于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垂向吊耳之间。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垂向吊耳与所述发动机的中介机匣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中介机匣上背离所述承力支板的一侧。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轴向销轴连接结构包括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轴向吊耳以及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轴向吊耳,所述第一轴向轴铰接于或固定连接于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一轴向吊耳之间,所述第二轴向轴铰接于或固定连接于位置相对的两个所述第二轴向吊耳之间。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前吊节均包括两个所述垂向销轴连接结构以及一个所述轴向销轴连接结构,每个所述前吊节的所述轴向销轴连接结构与所述发动机的中介机匣的连接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周向方向上介于该前吊节的两个所述垂向销轴连接结构与所述发动机的中介机匣的连接位置之间。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前吊节均包括两个所述轴向销轴连接结构以及一个所述垂向销轴连接结构,每个所述前吊节的所述垂向销轴连接结构与所述发动机的中介机匣的连接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周向方向上介于该前吊节的两个所述轴向销轴连接结构与所述发动机的中介机匣的连接位置之间。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吊装结构中,吊挂通过至少两个(优选为两个)前吊节以及至少一个(优选为一个)后吊节与发动机相连接,而前吊节与后吊节两者各自与发动机的连接点的连线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上均形成了三角形的结构,三角形的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优选为两个前吊节与发动机的中介机匣的两侧的连接位置均位于发动机的中介机匣的承力支板的中心线上,且两个前吊节以发动机的中心线形成轴对称结构,该发动机吊装结构使吊接发动机的过程中推力的传递路线更接近发动机的轴心线或与发动机的轴心线重合了,由此吊装过程中产生的导致发动机产生应力和变形的弯矩更少,故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对发动机气动性能产生影响更小,吊装过程中不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坏,所以解决了现有的吊装方式对发动机的气动性能影响较大的技术问题。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优选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还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将前吊节(也可以称为:前安装节)以及后吊节(也可以称为:后安装节)分别连接在发动机的中介机匣以及发动机的涡轮后机匣上,避免了核心机吊装方式带来的发动机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吊挂、至少两个前吊节以及至少一个后吊节,所述吊挂通过至少两个所述前吊节以及所述后吊节与所述发动机相连接,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前吊节分别与发动机的两侧以及所述吊挂相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后吊节与所述发动机的顶部以及所述吊挂相连接;所述前吊节与所述后吊节两者分别连接在所述发动机的轴向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妲铌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