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机加强杆的滚压成形装置及滚压成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92108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8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加强杆的滚压成形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上方设置有多根连接轴,多根连接轴之间通过齿轮实现连接;其中一根连接轴上设置有从动带轮,从动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主动带轮;主动带轮通过电机实现驱动,从而带动多根连接轴旋转;部分连接轴上设置有上转轮或下转轮;上转轮及下转轮组成依次排列的七组滚压装置;机架的一侧设置有模具底架,模具底架上设置有下模板,下模板上设置有冲孔模和切断模;冲孔模和切断模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打击头;打击头在油缸的带动下能够上下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加强杆的整个加工过程均自动化加工完成,能够大大提高加工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加强杆的滚压成形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加强杆的滚压成形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上方设置有多根连接轴,多根连接轴之间通过齿轮实现连接;其中一根连接轴上设置有从动带轮,从动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主动带轮;主动带轮通过电机实现驱动,从而带动多根连接轴旋转;部分连接轴上设置有上转轮或下转轮;上转轮及下转轮组成依次排列的七组滚压装置;机架的一侧设置有模具底架,模具底架上设置有下模板,下模板上设置有冲孔模和切断模;冲孔模和切断模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打击头;打击头在油缸的带动下能够上下运动。本专利技术对于加强杆的整个加工过程均自动化加工完成,能够大大提高加工效率。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离心风机加强杆的滚压成形方法。【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心风机附件的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加强杆的滚压成形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加强杆的滚压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的加强杆作为双联离心风机不可缺少的配件,它的市场需求十分巨大。目前对于加强杆的加工,需要放置到不同的加工机器上,再经历各个加工机器的加工后才能最终使加强杆成形,显得十分麻烦,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加强杆的滚压成形装置,它可以实现离心风机加强杆的自动化加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离心风机加强杆的滚压成形装置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机架13,机架13的上方设置有多根连接轴4,多根连接轴4之间通过齿轮实现连接,其中一根连接轴4转动时,能够带动其它连接轴4同步转动;其中一根连接轴4上设置有从动带轮6,从动带轮6通过同步带5连接主动带轮14 ;主动带轮14通过电机15实现驱动,从而带动多根连接轴4旋转;部分连接轴4上设置有上转轮或下转轮;上转轮及下转轮组成依次排列的七组滚压装置;机架13的一侧设置有模具底架12,模具底架12上设置有下模板11,下模板11上设置有冲孔模9和切断模10 ;冲孔模9和切断模10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打击头8 ;打击头8在油缸7的带动下能够上下运动。所述第一组滚压装置包括第一上转轮21和第一下转轮22 ;第一下转轮22的中部形成矩形凸起,凸起的轴向长度与卷料的宽度一致;第一上转轮21的中部形成矩形凹部,第一上转轮21的矩形凹部与第一下转轮22的矩形凸起相配合,并且第一下转轮22的矩形凸起被第一上转轮21的矩形凹部所包裹住。所述第二组滚压装置包括第二上转轮23和第二下转轮24 ;第二下转轮24的中部形成梯形凸起,凸起的顶部轴向长度小于卷料的宽度;第二上转轮23的中部形成梯形凹部,第二上转轮23的梯形凹部与第二下转轮24的梯形凸起相配合。所述第三组滚压装置包括第三上转轮25和第三下转轮26 ;第三下转轮26的中部形成梯形凸起;第三下转轮26的凸起的顶部轴向长度与第二下转轮24的顶部轴向长度一致;第三下转轮26的凸起的梯形角度大于第二下转轮24的凸起的梯形角度;第三上转轮25的中部形成梯形凹部,第三上转轮25的凹部与第三下转轮26的凸起相配合。所述第四组滚压装置包括第四上转轮27和第四下转轮28 ;第四下转轮28的中部形成梯形凸起;第四下转轮28的凸起的顶部轴向长度与第三下转轮26的顶部轴向长度一致;第四下转轮28的凸起的梯形角度大于第三下转轮26的凸起的梯形角度;第四上转轮27的中部形成梯形凹部,第四上转轮27的凹部与第四下转轮28的凸起相配合。所述第五组滚压装置包括第五转轮29和两个限位轮30,两个限位轮30分别设置于第五转轮29的下方两侧;第五转轮29的中部形成矩形凸起。所述第六组滚压装置包括第六上转轮和第六下转轮;第六下转轮的中部形成矩形凸起;第六上转轮的中部形成矩形凹部,第六上转轮的凹部与第六下转轮的凸起相配合;所述第七组滚压装置包括第七上转轮和第七下转轮;第七下转轮的中部形成矩形凸起;第七上转轮的中部形成矩形凹部,第七上转轮的凹部与第七下转轮的凸起相配合。所述冲孔模9包括冲孔模底座93,冲孔模底座93的上方设置有冲杆92,冲杆92的底端设置有冲头91 ;冲杆92与冲孔模底座93之间设置有弹簧94 ;当冲杆92受到打击头8的压力时,冲杆92克服弹簧94的弹力向下运动,冲头91即可对工件进行冲孔作业;完成打孔后,冲杆92在弹簧94的弹力作用下复位。所述切断模10包括切断模底座103,切断模底座103的上方设置有切刀101,切刀101与切断模底座103之间设置有切断模弹簧102 ;当切刀101受到打击头8的压力时,切刀101克服切断模弹簧102的弹力向下运动,切刀101即可对工件进行切断作业;完成切断后,切刀101在切断模弹簧102的弹力作用下复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离心风机加强杆的滚压成形方法,其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卷料通过校平机校平; 第二步,使卷料经过第一组滚压装置的第一上转轮21与第一下转轮22之间,此时卷料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第三步,使卷料经过第二组滚压装置的第二上转轮23与第二下转轮24之间,此时卷料两侧向下翻折,但翻折痕迹不明显; 第四步,使卷料依次经过第三组滚压装置和第四组滚压装置,由于第二组滚压装置、第三组滚压装置、第四组滚压装置的梯形凸起的角度依次增大,卷料经过第三组滚压装置和第四组滚压装置后,卷料两端翻折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卷料中部与两端的翻折边成接近90度; 第五步,使卷料经过第五组滚压装置,两个限位轮30的轮边抵住卷料两端的翻折边;第六步,使卷料依次经过第六组滚压装置和第七组滚压装置,卷料完全成形,卷料中部与两端的翻折边成90度,实现滚压成型; 第七步,使滚压成型的加强杆进入冲孔模9 ;使冲孔模9上方的油缸7带动打击头8向下运动,打击头8冲击到冲孔模9的冲杆92上,打击头8产生的冲击力使冲孔模9的冲头91对加强杆进行打孔作业; 第八步,使打好孔的加强杆进入切断模10 ;使切断模10上方的油缸7带动打击头8向下运动,打击头8冲击到切断模10的切刀101上,打击头8产生的冲击力使切刀101下压,对加强杆进行切断作业,完成加强杆的加工。本专利技术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对于加强杆的整个加工过程均自动化加工完成,能够大大提高加工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离心风机加强杆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离心风机加强杆的滚压成形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组滚压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组滚压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组滚压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组滚压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组滚压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组滚压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组滚压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冲孔模的示意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切断模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I为上侧板,2为轴承, 3为下侧板,4为连接轴, 5为同步带,6为从动带轮, 7为油缸,8为打击头, 9为冲孔模,10为切断模, 11为下模板,12为模具底架, 13为机架,14为主动带轮, 15为伺服电机,16为电机座, 21为第一上转轮,22为第一下转轮, 23为第二上转轮,24为第二下转轮, 25为第三上转轮,26为第三下转轮, 27为第四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风机加强杆的滚压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3),机架(13)的上方设置有多根连接轴(4),多根连接轴(4)之间通过齿轮实现连接,其中一根连接轴(4)转动时,能够带动其它连接轴(4)同步转动;其中一根连接轴(4)上设置有从动带轮(6),从动带轮(6)通过同步带(5)连接主动带轮(14);主动带轮(14)通过电机(15)实现驱动,从而带动多根连接轴(4)旋转; 部分连接轴(4)上设置有上转轮或下转轮;上转轮及下转轮组成依次排列的七组滚压装置;机架(13)的一侧设置有模具底架(12),模具底架()12上设置有下模板(11),下模板(11)上设置有冲孔模(9)和切断模(10);冲孔模(9)和切断模(10)的上方分别设置有打击头(8);打击头(8)在油缸(7)的带动下能够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启忠战长民应云建杨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亿利达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