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86397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6 17:48
一种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的方法,它涉及一种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grafting?from”方法的体系温度高,条件不易控制,溶剂不环保以及单体选择受限制的缺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为:一、去除环氧涂层;二、氧化碳纤维;三、碳纤维的酰氯化,得到酰氯化后的碳纤维;四、碳纤维的醇解;五、碳纤维的Ce4+引发体系下接枝聚合物,即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的Ce4+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且可选择不同特性的单体,提供不同性能,而聚合物可带有大量的极性基团,提高碳纤维表面的活性,尽而提高碳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质量。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改性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它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grafting?from”方法的体系温度高,条件不易控制,溶剂不环保以及单体选择受限制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为:一、去除环氧涂层;二、氧化碳纤维;三、碳纤维的酰氯化,得到酰氯化后的碳纤维;四、碳纤维的醇解;五、碳纤维的Ce4+引发体系下接枝聚合物,即完成。本专利技术方法的Ce4+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且可选择不同特性的单体,提供不同性能,而聚合物可带有大量的极性基团,提高碳纤维表面的活性,尽而提高碳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质量。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改性领域。【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碳纤维是目前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经常使用的增强体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热膨胀率低,尺寸稳定性好,导热性好,耐候性佳及热稳定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建筑、机械、电子、医疗、生物工程等众多领域。碳纤维由于其表面光滑,活性官能团的含量少,表面呈惰性等特点影响到了碳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从而影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整体优异性能的发挥。常用的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有氧化法、涂覆法和辐射法等。氧化法分为气相氧化、液相氧化、电化学氧化处理,在增加碳纤维表面活性基团数目的同时,存在氧化极限的问题。涂覆法分为电化学沉积与化学镀、气相沉积、表面电聚合、溶胶-凝胶法、粒子束喷涂等方法,可避免氧化极限,小分子涂覆物能更好的提高表面活性点利用率,同时可对碳纤维起到保护作用,但界面结合力不高。辐射法是指采用Y射线、激光、离子束喷射、紫外辐射、等离子体等方法对碳纤维进行处理,实现对碳纤维表面的刻蚀和清洗,增大比表面积,引入活性基团,但易导致纤维的损伤。化学接枝中的“grafting from”方法是实现高接枝率的最有效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在碳纤维表面上引入活性点,并在一定的引发条件下,在活性点上产生初始自由基,弓丨发单体在碳纤维表面上进行链增长反应,最终实现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提高碳纤维表面的活性,增加碳纤维与树脂界面的结合性能。但现有采用“grafting from”方法实现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存在反应体系温度较高,条件不易控制,体系溶剂不环保,单体选择受限制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grafting from”方法的体系温度高,条件不易控制,溶剂不环保以及单体选择受限制的缺点,提供了。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一、去除环氧涂层;二、氧化碳纤维:在常温下,配制高锰酸钾和硫酸的混合溶液35?50ml,其中,高锰酸钾的用量为0.35?0.60g,硫酸的浓度为I?2mol/L,然后将质量为0.35?0.70g的碳纤维放入高锰酸钾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内,倒入玻璃试管后,放入超临界装置内,在温度为320?340°C,压强为2?5MPa的体系内反应15?25min,然后将碳纤维取出后,放入装有质量浓度为37.5%盐酸的烧杯中,密封好后,放入55?65°C的水浴内,浸泡2?4h,再次放入索氏提取器中,在80°C下,用乙醇清洗碳纤维2?3h,然后将碳纤维取出,置于70?80°C烘箱中干燥2?4h,得到氧化后的碳纤维;三、碳纤维的酰氯化:将步骤二氧化后的碳纤维进行酰氯化,得到酰氯化后的碳纤维;四、碳纤维的醇解:将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30-50ml的二醇和2_7ml三乙胺,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步骤三酰氯化后的碳纤维,密封,将反应瓶放入水浴锅内,在60-80°C下恒温24-72h;然后放入索氏提取器中,用无水乙醇抽提清洗l_4h,再放入鼓风干燥箱内,70-90°C下干燥2-5h ;得到醇解后的碳纤维;其中二醇为乙二醇、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600 ;五、碳纤维的Ce4+引发接枝聚合物:a、称取0.7108-4.9756g的丙烯酰胺,溶于50_80ml的水,配制成丙烯酰胺的水溶液;b、量取I?2ml的浓硝酸溶液,溶于20_50ml的水,配制成稀硝酸溶液;C、称取0.05?1.1Og的硝酸铈铵,溶于步骤b配制的稀硝酸溶液内,配制硝酸铈铵的酸性水溶液;d、将缠有醇解后碳纤维的玻璃框架和磁性转子置于三口瓶内,向三口瓶内加步骤a中配制的丙烯酰胺单体水溶液,然后充入氮气,同时滴加步骤c的硝酸铈铵的酸性水溶液,15-30min后停止充入氮气,密封;e、将步骤d密封后的三口瓶入到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内,在25?65°C下反应2.5?10h,然后取出放入索氏提取器内,用100°C的水清洗3?4h,再放入鼓风干燥箱内,在80°C下干燥,至恒重,即完成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方法除具有“grafting from”方法高接枝率的优点外,体系Ce4+的氧化还原引发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且可选择不同特性的单体,提供不同性能,而聚合物可带有大量的极性基团,提高碳纤维表面的活性,尽而提高碳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质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试验I的流程图;图2为试验I步骤一制备的脱衆后(Cleaned CF)碳纤维的XPS全谱图;图3为试验I步骤二氧化后(Oxidized CF)碳纤维的XPS全谱图;图4为试验I步骤四制备的接枝乙二醇后(CF-EG)的碳纤维的XPS全谱图;图5为试验I步骤五制备的接枝聚丙烯酰胺均聚物后的(CF-EG-PAM)碳纤维XPS全谱图;图6为试验2步骤四制备的接枝聚乙二醇400后(CF-PEG400-PAM)碳纤维的XPS全谱图;图7为试验2步骤五制备的接枝聚乙二醇400与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后(CF-PEG400-PAM)碳纤维全谱图;图8为试验I步骤一制备的脱衆后(Cleaned CF)碳纤维Nls峰拟合曲线图;图9为试验I制备的接枝聚丙烯酰胺均聚物后的(CF-EG-PAM)碳纤维Nls峰拟合曲线图;图10为试验2制备的接枝聚乙二醇400与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后(CF-PEG400-PAM)碳纤维Nls峰拟合曲线图;图11为试验I步骤一制备的脱衆后(Cleaned CF)碳纤维的表面形貌图;图12为试验I步骤二氧化后Oxidized CF)碳纤维的表面形貌图;图13为试验I步骤四制备的接枝乙二醇后(CF-EG)碳纤维表面形貌图;图14为试验I制备的接枝聚丙烯酰胺均聚物后(CF-EG-PAM)的碳纤维表面形貌图;图15为试验2步骤四制备的接枝聚乙二醇400后(CF-PEG400)碳纤维表面形貌图;图16为试验2步骤五制备的接枝聚乙二醇400与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后(CF-PEG400-PAM)碳纤维表面形貌图;图17为试验I制备的碳纤维与环氧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一、去除环氧涂层;二、氧化碳纤维:在常温下,配制高锰酸钾和硫酸的混合溶液35?50ml,其中,高锰酸钾的用量为0.35?0.60g,硫酸的浓度为I?2mol/L,然后将质量为0.35?0.70g的碳纤维放入高锰酸钾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内,倒入玻璃试管后,放入超临界装置内,在温度为320?340°C,压强为2?5MPa的体系内反应15?25min,然后将碳纤维取出后,放入装有质量浓度为37.5%盐酸的烧杯中,密封好后,放入55?65°C的水浴内,浸泡2?4h,再次放入索氏提取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一、去除环氧涂层;二、氧化碳纤维:在常温下,配制高锰酸钾和硫酸的混合溶液35~50ml,其中,高锰酸钾的用量为0.35~0.60g,硫酸的浓度为1~2mol/L,然后将质量为0.35~0.70g的碳纤维放入高锰酸钾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内,倒入玻璃试管后,放入超临界装置内,在温度为320~340℃,压强为2~5MPa的体系内反应15~25min,然后将碳纤维取出后,放入装有质量浓度为37.5%盐酸的烧杯中,密封好后,放入55~65℃的水浴内,浸泡2~4h,再次放入索氏提取器中,在80℃下,用乙醇清洗碳纤维2~3h,然后将碳纤维取出,置于70~80℃烘箱中干燥2~4h,得到氧化后的碳纤维;三、碳纤维的酰氯化:将步骤二氧化后的碳纤维进行酰氯化,得到酰氯化后的碳纤维;四、碳纤维的醇解:将干燥的反应瓶中加入30~50ml的二醇和2~7ml三乙胺,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步骤三酰氯化后的碳纤维,密封,将反应瓶放入水浴锅内,在60~80℃下恒温24~72h;然后放入索氏提取器中,用无水乙醇抽提清洗1~4h,再放入鼓风干燥箱内,70~90℃下干燥2~5h;得到醇解后的碳纤维;其中二醇为乙二醇、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400或聚乙二醇600;五、碳纤维的Ce4+引发接枝聚合物:a、称取0.7108~4.9756g的丙烯酰胺,溶于50~80ml的水,配制成丙烯酰胺的水溶液;b、量取1~2ml的浓硝酸溶液,溶于20~50ml的水,配制成稀硝酸溶液;c、称取0.05~1.10g的硝酸铈铵,溶于步骤b配制的稀硝酸溶液内,配制硝酸铈铵的酸性水溶液;d、将缠有醇解后碳纤维的玻璃框架和磁性转子置于三口瓶内,向三口瓶内加步骤a中配制的丙烯酰胺单体水溶液,然后充入氮气,同时滴加步骤c的硝酸铈铵的酸性水溶液,15~30min后停止充入氮气,密封;e、将步骤d密封后的三口瓶入到恒温磁力加热搅拌器内,在25~65℃下反应2.5~10h,然后取出放入索氏提取器内,用100℃的水清洗3~4h,再放入鼓风干燥箱内,在80℃下干燥,至恒重,即完成碳纤维表面接枝聚合物的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令辉戚美微马立春于佳立黄玉东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