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复合发酵菌液的反刍动物微生态功能饲料以及制作方法属于生物菌在饲料中应用的技术领域,涉及一株优选的LAg12-7嗜酸乳杆菌,特别涉及含有该菌的复合发酵菌剂用于将食品工业废弃物、饲料原料和辅料发酵后,制备成反刍动物微生态功能饲料的方法。LAg12-7嗜酸乳杆菌的产酸、耐酸和抑菌性能好,并能与枯草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有很好的配伍,使发酵饲料中pH值迅速降至4.0以下,快速抑制有害微生物,并使有益菌始终处于优势状态,可使发酵饲料能长期保质。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反刍动物微生态功能饲料的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饲喂方便、保质期长,而且可提高日粮纤维素等的消化率、经济效益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菌在饲料中应用的
,涉及一株优选的LAg12-7嗜酸乳杆菌,特别涉及含有该菌的复合发酵菌剂用于将食品工业废弃物、饲料原料和辅料发酵后,制备成反刍动物微生态功能饲料的方法。LAg12-7嗜酸乳杆菌的产酸、耐酸和抑菌性能好,并能与枯草芽孢杆菌和啤酒酵母菌有很好的配伍,使发酵饲料中pH值迅速降至4.0以下,快速抑制有害微生物,并使有益菌始终处于优势状态,可使发酵饲料能长期保质。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反刍动物微生态功能饲料的工艺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饲喂方便、保质期长,而且可提高日粮纤维素等的消化率、经济效益好。【专利说明】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案为中国专利申请201210399518.8)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有益菌在饲料中应用的
,涉及一株优选的嗜酸乳杆菌,特别涉及含有该嗜酸乳杆菌的复合发酵菌剂用于将食品工业废弃物作为饲料原料与辅料混合后发酵,制备成反刍动物微生态功能饲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微生态功能饲料是由多种有益微生物对有关饲料原料进行发酵处理后的饲料,其中的微生物和代谢产物与相关动物体内的自然微生态体系相吻合和营养互补。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微生态功能饲料,对于开发利用饲料资源,提高饲料利用率,调节动物体内微生态平均,替代抗生素,防治某些疾病,具有积极意义。用于生产发酵饲料的原料十分广泛,从早期的石油、甲醇、乙醇等碳氢化合物到目前的食品加工副产物、废弃物、农作物秸杆等。其中对利用饼柏作为原料生产发酵蛋白饲料的研究报道较多,该类发酵的目的是去除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毒素,以提高加工副产物在配合饲料中的用量比例。而对食品加工废弃物,如玉米黄浆水、玉米喷浆纤维、酱糟、木薯渣等,因其酸碱性和含盐量不适合现有发酵菌的发酵工作,而未用发酵菌将玉米黄浆水、玉米喷浆纤维、酱糟、木薯渣等进行发酵制造饲料。下面是现在玉米黄浆水、玉米喷浆纤维、酱糟、木薯渣在饲料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玉米黄浆水是指在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的悬浊液,其中BOD值高达1.5mg/g,富含有机物质,一般工厂均排放入江、河、湖泊,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测定,玉米黄浆水的水分含量达90.01% (许剑秋,2002),将玉米黄浆水浓缩成含水60%左右的浓缩液称为玉米黄浆液,其粗蛋白可达含量10?15%。喷浆玉米纤维是玉米黄浆水与玉米皮的混合干燥物,水分含量10%左右,粗蛋白22?24%,粗纤维11?13%左右。对于利用喷浆玉米纤维生产发酵饲料的尚未见文献报道。酱糟是指用大豆、大米、麸皮等酿造酱油以后剩下的糟渣,含干物质41.47 %,粗蛋白质12.72 %,粗脂肪5.31%,粗纤维21.43%,无氮浸出物0.62%,灰分4.12%,钙0.08%,磷0.04% (苏玉贤,2001)。目前多数企业将酱糟烘干以后制成酱糟粉作饲料利用,但干燥过程能耗闻。木薯渣是用木薯生产淀粉或酒精后的废料,新鲜木薯渣的水分含量85.0%以上,烘干后的木薯渣的水分含量10.0?12.0%,蛋白含量4.0%左右,粗纤维含量12%.0,适口性较差,直接用作饲料的价值较低。国内外对利用食品工业废弃物生产发酵饲料已有一些报道。许剑秋2002年报道了利用白地霉发酵玉米黄浆水生产饲料蛋白粉,但需要压滤后再烘干,设备投资大,该技术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许剑秋,玉米淀粉废水生产饲料蛋白,粮食与饲料工业2002年第4期)。闻琦涛等(2000年)利用光合菌(PSB)发酵玉米黄浆水生产PSB菌泥(闰琦涛等,玉米淀粉黄浆水PSB法资源化开发的应用前景,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该技术需要将发酵液进行菌液分离,使液体达标排放,但同样也是设备投资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株优选的嗜酸乳杆菌用于食品工业废弃物和辅料混合后发酵作为微生态功能饲料,并提供制备该微生态功能饲料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指的LAgl2_7菌株,或LAgl2_7嗜酸乳杆菌是:LAgl2_7 Lactobacillusacidophilus LAgl2-7。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LAgl2_7菌株分离自牦牛胃肠道粘膜,经鉴定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IusWAglYZ-rI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LAg12-7嗜酸乳杆菌保藏日期:2012年8日3日,保藏单位: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单位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电话027-68754052),存活检测日期2012年8月7日:保藏号为:CCTCC NO: M 2012305 ;该嗜酸乳杆菌具有以下特性: (1)该菌接种于MAS液体培养基,在37°C条件下培养22小时达到最高生长浓度,0D600值为2.86 (见图1); (2)该菌接种于MRS液体培养基,在37°C条件下培养36小时以后,培养液的pH值低于3.50 (见图2); (3)该菌在pH2.0条件下处理2小时之后的存活率为69.32% (见表1); (4)该菌在重量比为0.4%浓度的胆盐条件处理2小时之后,菌的存活率为53.60% (见表2); (5 )该菌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的抑菌圈分别是:12.14 ~17.30mm (见表 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含LAgl2_7嗜酸乳杆菌的反刍动物微生态功能饲料至少具有以下一种功能: (1)增强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采食量和对日粮纤维的消化率:对酒糟的采食量提高4.46%~13.24% (见表6),粗纤维消化率提高9.73%~19.02% (见表8); (2)提高反刍动物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日增重提高7.89%~8.77% (见表7),毛利润增加 42.94% ~76.69% (见表 11); (3)具有调节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平衡的功能,增加瘤胃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对黄色瘤胃球菌等、白色瘤胃球菌、嗜酸乳酸杆菌和牛链球菌的数量极显著提高(见表9); (4)保护反刍动物机体抗氧化系统、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抗病力:对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三种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各指标的浓度明显提高,对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明显提高(见表10)。本专利技术涉及菌、菌剂、活化方法、饲料配方和饲料制作方法的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 K LAg12-7嗜酸乳杆菌的获得 采用常规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方法,从牦牛胃肠道粘膜中分离得到108株乳酸菌,通过生理生化性能测定,产酸、耐酸耐盐实验等,从中筛选出一株性能优良的嗜酸乳杆菌,命名为LAgl2-7嗜酸乳杆菌,经冷冻干燥制作成LAgl2-7嗜酸乳杆菌冻干粉。该菌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大学保藏中心)保藏,其编号为CCTCC M 2012305,该菌冻干粉的活菌数可达200亿/克。2、复合发酵菌剂的配方和复合发酵菌液的制作 复合发酵菌剂组份按重量比组成为:LAgl2-7嗜酸乳杆菌冻干粉30.0?60.0%、枯草芽孢杆菌冻干粉20.0?50.0%、啤酒酵母菌冻干粉10.0?30.0%。上述LAgl2_7嗜酸乳杆菌同于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大学保藏中心)保藏,其编号为CCTCC M 2012305的LAgl2_7嗜酸乳杆菌,其冰干粉活菌数为200亿/克;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复合发酵菌液的反刍动物微生态功能饲料,其特征在于:原料组成和重量比为:发酵主料75.0~85.0%、发酵辅料10.0~20.0%、复合发酵菌液2.0~6.0%;发酵主料的组成及重量比为:玉米黄浆液20.0~35.0%、喷浆玉米纤维25.0~45.0%、酱糟20.0~40.0%和木薯渣5.0~15.0%,其中:玉米黄浆液的含水量为58.0~60.0%,喷浆玉米纤维的含水量为10.0~12.0%,酱糟的含水量为10.0~12.0%,木薯渣的含水量为10.0~12.0%;发酵辅料的组成及重量比为:麦麸50.0~65.0%,啤酒酵母粉20.0~35.0%,碳酸钙4.0~8.0%、碳酸氢钠4.0~8.0%、氯化镁1.0~4.0%;复合发酵菌液的组成及重量比为:红糖5.0~15.0%、清洁水80.0~90.0%、复合发酵菌剂0.3~1.0%、维生素C?0.1~0.4%、尿素2.0~5.0%和磷酸二氢钾0.1~0.5%;在上述的微生态功能饲料中,复合发酵菌剂的组成和重量比为:LAg12?7嗜酸乳杆菌冻干粉30.0~60.0%、枯草芽孢杆菌冻干粉20.0~50.0%、啤酒酵母菌冻干粉10.0~30.0%;其中:LAg12?7嗜酸乳杆菌由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武汉大学保藏中心)保藏,其保藏编号为CCTCC?M?20123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春华,彭忠利,罗璠,柏雪,王永玲,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新通达生物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