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缝叠边式钢焊管,管壁(1)在接缝位置有叠合面(5),该叠合面(5)在垂直于钢管中轴的截面上相交线长度大于管壁(1)厚度2倍,即叠合面(5)分别与外壁(2)和内壁(3)相交线与钢管中轴不在同一平面,上翼(4)的外壁与叠合面(5)相交角度以及下翼(6)的外壁与叠合面(5)相交角度均不大于90°。通过设置对接边缘叠压的初始接缝结构,在适度降低前端带钢下料精度要求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的结构强度。减小了影响生产进度的隐患,工作效率提高,焊管焊缝质量提高,焊缝的强度增加,焊管所需原材料损耗少,符合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设备运行节能安全,保证生产稳定安全,次品率降低,成材率大大提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接缝叠边式钢焊管,管壁(1)在接缝位置有叠合面(5),该叠合面(5)在垂直于钢管中轴的截面上相交线长度大于管壁(1)厚度2倍,即叠合面(5)分别与外壁(2)和内壁(3)相交线与钢管中轴不在同一平面,上翼(4)的外壁与叠合面(5)相交角度以及下翼(6)的外壁与叠合面(5)相交角度均不大于90°。通过设置对接边缘叠压的初始接缝结构,在适度降低前端带钢下料精度要求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的结构强度。减小了影响生产进度的隐患,工作效率提高,焊管焊缝质量提高,焊缝的强度增加,焊管所需原材料损耗少,符合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设备运行节能安全,保证生产稳定安全,次品率降低,成材率大大提高。【专利说明】接缝叠边式钢焊管
本技术涉及焊接钢管产品或制造设备装置,尤其是接缝叠边式钢焊管。
技术介绍
焊接钢管也称焊管,是用钢板或带钢经过卷曲成型后焊接制成的钢管。焊接钢管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品种规格多,设备投资少,但一般强度低于无缝钢管。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优质带钢连轧生产的迅速发展以及焊接和检验技术的进步,焊缝质量不断提升,焊接钢管的品种规格日益增多,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代替了无缝钢管。焊接钢管按焊缝的形式分为直缝焊管和螺旋焊管。按生产方法分类:工艺分类-电弧焊管,电阻焊管,高频、低频气焊管,以及炉焊管。螺旋焊管的强度一般比直缝焊管高,能用较窄的坯料生产管径较大的焊管,还可以用同样宽度的坯料生产管径不同的焊管,但是与相同长度的直缝管相比,焊缝长度增加30-100%,而且生产速度较低。直缝焊管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发展较快。其中,直径大或较厚的焊管,一般用钢坯料直接做成,而小焊管薄壁焊管只需要通过钢带直接焊接就可以了。然后经过简单抛光、拉丝即可。因此,较小口径的焊管大都采用直缝焊,大口径焊管则大多采用螺旋焊。普通焊管是将所需的原材料,包括钢板、钢带、卷板先开剪成合适的宽度,再经过冷弯成型、挤压辊挤压、高频焊接、精整,最后加工制成焊管,其挤压辊挤压的方向是从原材料折弯后的拼缝处的左右两侧往中间挤压。然而由于焊管所需原材料宽度偏差较大或者边缘有缺陷,若原料宽度过大则须另行开剪,产生开剪后的钢带边缘废料,成材率较低;若原料宽度过小或边缘有缺陷,则在挤压焊接时影响焊管焊缝的质量,使焊缝的强度受到影响。因此,必须改进目前普通焊管因原材料不合适或有缺陷时的加工方式,使焊管能达到或超过普通焊管的性能。基于对传统钢压延产品创新节能的要求,普通焊管加工过程中需要一对左右挤压的挤压辊进行挤压原材料,在焊管所需原材料尺寸不合适或者边缘有缺陷的前提下,焊管的挤压、焊接等加工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更新,以求提高焊管的成材率,降低生产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缝叠边式钢焊管,在适度降低前端带钢下料精度要求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的结构强度。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管壁、外壁、内壁、上翼、叠合面和下翼;管壁在接缝位置有叠合面,该叠合面在垂直于钢管中轴的截面上相交线长度大于管壁厚度2倍,即叠合面分别与外壁和内壁相交线与钢管中轴不在同一平面,上翼的外壁与叠合面相交角度以及下翼的外壁与叠合面相交角度均不大于90°。尤其是,该叠合面在垂直于钢管中轴的截面上相交线为直线或S形曲线。尤其是,由上下错位的上翼和下翼形成的叠加区域,叠加区域的宽度是2——6毫米。尤其是,在叠合面两侧的对应外壁和内壁分别平滑相接。尤其是,在垂直于钢管中轴的截面上,上翼外缘呈圆弧形直径与外壁相同,下翼内缘呈圆弧形直径与内壁相同。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通过设置对接边缘叠压的初始接缝结构,在适度降低前端带钢下料精度要求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的结构强度。减小了影响生产进度的隐患,工作效率提高,焊管焊缝质量提高,焊缝的强度增加,焊管所需原材料损耗少,符合绿色节能环保的要求,设备运行节能安全,保证生产稳定安全,次品率降低,成材率大大提高。尤其适应对现有部分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制造时接缝叠边起始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管壁1、外壁2、内壁3、上翼4、叠合面5、下翼6。【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原理在于,通过卷绕对接边缘将平头对接改进为错开叠压,形成叠边结构,在适度降低前端带钢下料精度要求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的结构强度。本技术包括:管壁1、外壁2、内壁3、上翼4、叠合面5和下翼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管壁I在接缝位置有叠合面5,该叠合面5在垂直于钢管中轴的截面上相交线长度大于管壁I厚度2倍,即叠合面5分别与外壁2和内壁3相交线与钢管中轴不在同一平面,上翼4的外壁与叠合面5相交角度以及下翼6的外壁与叠合面5相交角度均不大于90°。前述中,该叠合面5在垂直于钢管中轴的截面上相交线为直线或S形曲线。前述中,由上下错位的上翼4和下翼6形成的叠加区域,叠加区域的宽度是2——6毫米。前述中,在叠合面5两侧的对应外壁2和内壁3分别平滑相接。前述中,在垂直于钢管中轴的截面上,上翼4外缘呈圆弧形直径与外壁2相同,下翼6内缘呈圆弧形直径与内壁3相同。本技术中,如附图2所示,在生产和应用时,冷弯成型后挤压焊接时,原材料两边被挤压时,叠加区域的宽度是2——6毫米,因为叠加区域的宽度过宽会造成焊接后,上下挤压辊无法将叠压区域压平,但是如果过窄,则会存在叠边处的连接强度不够的问题,同时,使用一对在外侧安装的挤压辊进行相向挤压管壁I水平方向外侧外,还使用两对上下挤压的挤压辊先后对由上下错位的上翼4和下翼6形成的叠加区域进行挤压,同时在两对上下挤压的挤压辊之间用高压注水器清除叠加区域之间的氧化层等不利于叠加焊接的杂质,提高由上翼4和下翼6相邻接位置的叠合面5构成的叠缝区域的可焊性,同时,确保最终所制产品叠加区域的表面平整光滑和叠加区域母材晶粒的纯净,提高叠缝焊接区域强度。【权利要求】1.接缝叠边式钢焊管,包括管壁(I)、外壁(2)、内壁(3)、上翼(4)、叠合面(5)和下翼(6);其特征在于,管壁(I)在接缝位置有叠合面(5),该叠合面(5)在垂直于钢管中轴的截面上相交线长度大于管壁(I)厚度2倍,即叠合面(5)分别与外壁(2)和内壁(3)相交线与钢管中轴不在同一平面,上翼(4)的外壁与叠合面(5)相交角度以及下翼(6)的外壁与叠合面(5)相交角度均不大于9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叠边式钢焊管,其特征在于,该叠合面(5)在垂直于钢管中轴的截面上相交线为直线或S形曲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叠边式钢焊管,其特征在于,由上下错位的上翼(4)和下翼(6)形成的叠加区域,叠加区域的宽度是2——6毫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叠边式钢焊管,其特征在于,在叠合面(5)两侧的对应外壁(2)和内壁(3)分别平滑相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缝叠边式钢焊管,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钢管中轴的截面上,上翼(4)外缘呈圆弧形直径与外壁(2)相同,下翼(6)内缘呈圆弧形直径与内壁(3)相同。【文档编号】F16L9/17GK203594892SQ201320732841【公开日】2014年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接缝叠边式钢焊管,包括管壁(1)、外壁(2)、内壁(3)、上翼(4)、叠合面(5)和下翼(6);其特征在于,管壁(1)在接缝位置有叠合面(5),该叠合面(5)在垂直于钢管中轴的截面上相交线长度大于管壁(1)厚度2倍,即叠合面(5)分别与外壁(2)和内壁(3)相交线与钢管中轴不在同一平面,上翼(4)的外壁与叠合面(5)相交角度以及下翼(6)的外壁与叠合面(5)相交角度均不大于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勤勤,巩宏良,芮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花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