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58216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6 1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设置在机头上,包括人字三角、编织三角及翻针三角,人字三角及编织三角固定在机头前表面上,机头于人字三角的两端处开设有孔槽,人字三角的两端设有可活动经过孔槽脱离机头前表面的先下三角。本装置通过在机头于人字三角的两端处开设有孔槽,人字三角的两端设有可活动经过孔槽脱离机头前表面的先下三角,工作时执行高针任务的底板把先下三角放下穿过孔槽脱离机头前表面,执行低针的底板把先下三角拉起用度目三角归位。因为先下三角设置较前位置,带达到高针先下的目的,避免将线圈拉大,妨碍下一次翻针,不易出现漏针现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设置在机头上,包括人字三角、编织三角及翻针三角,人字三角及编织三角固定在机头前表面上,机头于人字三角的两端处开设有孔槽,人字三角的两端设有可活动经过孔槽脱离机头前表面的先下三角。本装置通过在机头于人字三角的两端处开设有孔槽,人字三角的两端设有可活动经过孔槽脱离机头前表面的先下三角,工作时执行高针任务的底板把先下三角放下穿过孔槽脱离机头前表面,执行低针的底板把先下三角拉起用度目三角归位。因为先下三角设置较前位置,带达到高针先下的目的,避免将线圈拉大,妨碍下一次翻针,不易出现漏针现象。【专利说明】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织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电脑针织横机从产品设计到编织;从送纱张力,换纱,花型组织变化,线圈长度到牵拉张力;从起口,收放针,到分离横列都实现了电脑自动化控制。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进步,电脑针织横机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织机在翻针,在完成接针织针归位时,前后织针同时归位容易把线圈拉大,给下一次翻针带来难度,容易出现漏针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能避免线圈被拉大,阻碍下一次翻针,解决漏针问题。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设置在机头上,包括人字三角、编织三角及翻针三角,所述人字三角及编织三角固定在机头前表面上,所述人字三角凹设有针引导面,所述编织三角固定在针引导面内侧,所述编织三角上端部凸设形成编织引导面,所述翻针三角贴合设置在所述编织三角上端部,并与所述人字三角围设形成有翻针引导槽,所述翻针引导槽与针引导面形状匹配;所述编织三角一侧设置有进针引导面,所述编织三角另一侧设置有出针引导面,所述机头于人字三角的两端处开设有孔槽,所述人字三角的两端设有可活动经过所述孔槽脱离所述机头前表面的先下三角。进一步地,所述先下三角包括一体成型的挡块和底块,所述挡块与所述人字三角两端的针引导面贴合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先下三角的纵向截面呈梯形构造。进一步地,所述针引导面为M型。进一步地,所述编织引导面为“一”状。综上所述,本装置通过在机头于人字三角的两端处开设有孔槽,人字三角的两端设有可活动经过孔槽脱离机头前表面的先下三角,工作时执行高针任务的底板把先下三角放下穿过孔槽脱离机头前表面,执行低针的底板把先下三角拉起用度目三角归位。因为先下三角设置较前位置,带达到高针先下的目的,避免将线圈拉大,妨碍下一次翻针,不易出现漏针现象。【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本技术人字三角、编织三角、翻针三角及先下三角的组合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机头,10、人字三角,11、针引导面,20、编织三角,21、编织引导面,30、翻针三角,40、先下三角,50、度目三角,60、翻针引导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设置在机头100上。所述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包括人字三角10、编织三角20、翻针三角30及度目三角50。所述人字三角10及编织三角20固定在机头100前表面上,所述人字三角10下端部凹设有M型针引导面11,所述编织三角20固定在针引导面11内侧,所述编织三角20大体成倒立三角形,所述编织三角20上端部凸设形成“一”状编织引导面21。所述机头100于编织三角20周侧开设有穿槽(图未示),所述翻针三角30匹配所述穿槽固定设置。翻针三角30在电磁驱动装置(图未示)的磁力吸附下经穿槽脱离机头100前表面。所述翻针三角30贴合设置在所述编织三角20上端部,并与所述人字三角10下端部围设形成有翻针引导槽60,所述翻针引导槽60与针引导面11形状匹配;所述编织三角20 一侧设置有进针引导面22,所述编织三角20另一侧设置有出针引导面23。所述机头100于人字三角10的两端处开设有孔槽(图未示),所述人字三角10的两端设有可活动经过孔槽脱离所述机头100前表面的先下三角40。所述先下三角40的纵向截面呈梯形构造,先下三角40包括一体成型的挡块41和底块42,所述挡块41与所述人字三角10两端的针引导面11贴合设置。先下三角40的外侧设有度目三角50。本技术运行时,机头100在针床的水平方向往复移动,选择性地驱动并设在针床上的织针,从而可以进行编织动作及移圈动作。综上所述,本技术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通过在机头100于人字三角10的两端处开设有孔槽,人字三角10的两端设有可活动经过孔槽脱离机头100前表面的先下三角40。工作时执行高针任务的底板把先下三角40放下穿过孔槽脱离机头100前表面;执行低针的底板把先下三角40拉起用度目三角50归位。因为先下三角40设置较前位置,带达到高针先下的目的,避免将线圈拉大,妨碍下一次翻针,不易出现漏针现象。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设置在机头上,包括人字三角、编织三角及翻针三角,所述人字三角及编织三角固定在机头前表面上,所述人字三角凹设有针引导面,所述编织三角固定在针引导面内侧,所述编织三角上端部凸设形成编织引导面,所述翻针三角贴合设置在所述编织三角上端部,并与所述人字三角围设形成有翻针引导槽,所述翻针引导槽与针引导面形状匹配;所述编织三角一侧设置有进针引导面,所述编织三角另一侧设置有出针引导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于人字三角的两端处开设有孔槽,所述人字三角的两端设有可活动经过所述孔槽脱离所述机头前表面的先下三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先下三角包括一体成型的挡块和底块,所述挡块与所述人字三角两端的针引导面贴合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先下三角的纵向截面呈梯形构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引导面为M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引导面为“―”状。【文档编号】D04B15/36GK203593843SQ201320775923【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9日 【专利技术者】罗晨, 徐秀贞, 金杨富, 刘绍明, 肖志胜 申请人:广东慈星电脑横机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机复合三角装置的改进结构,设置在机头上,包括人字三角、编织三角及翻针三角,所述人字三角及编织三角固定在机头前表面上,所述人字三角凹设有针引导面,所述编织三角固定在针引导面内侧,所述编织三角上端部凸设形成编织引导面,所述翻针三角贴合设置在所述编织三角上端部,并与所述人字三角围设形成有翻针引导槽,所述翻针引导槽与针引导面形状匹配;所述编织三角一侧设置有进针引导面,所述编织三角另一侧设置有出针引导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头于人字三角的两端处开设有孔槽,所述人字三角的两端设有可活动经过所述孔槽脱离所述机头前表面的先下三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晨徐秀贞金杨富刘绍明肖志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慈星电脑横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