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牛颈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55162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6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锁牛颈枷,包括上横杆、下横杆、第二固定杆、第三固定杆、活动杆、控制杆和两组锁片,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固定设置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形成框架,第二固定杆上设置有支撑结构;上横杆上设置有至少两根支撑杆,控制杆可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所述锁片的一端与控制杆活动链接,锁片与控制杆的开口部相对设置;活动杆设置在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之间并与所述支撑结构可转动连接,活动杆的上端设置有“U”型滑槽和螺栓,该“U”型滑槽通过锁栓套设在上横杆上;活动杆处于垂直状态时所述螺栓位于两组锁片中心,锁片张开后的最低高度低于螺栓的最高高度,该自锁结构装置,无需定期调整,杜绝了在使用过程中因振动出现部件松动或在锁控部件发生磨损时,导致牛颈枷自锁功能失效而不能锁住牛只的现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锁牛颈枷,包括上横杆、下横杆、第二固定杆、第三固定杆、活动杆、控制杆和两组锁片,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固定设置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形成框架,第二固定杆上设置有支撑结构;上横杆上设置有至少两根支撑杆,控制杆可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所述锁片的一端与控制杆活动链接,锁片与控制杆的开口部相对设置;活动杆设置在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之间并与所述支撑结构可转动连接,活动杆的上端设置有“U”型滑槽和螺栓,该“U”型滑槽通过锁栓套设在上横杆上;活动杆处于垂直状态时所述螺栓位于两组锁片中心,锁片张开后的最低高度低于螺栓的最高高度,该自锁结构装置,无需定期调整,杜绝了在使用过程中因振动出现部件松动或在锁控部件发生磨损时,导致牛颈枷自锁功能失效而不能锁住牛只的现象。【专利说明】一种自锁牛颈枷
本技术涉及养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锁牛颈枷。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牛颈枷结构形式与控制原理上都大致相同,自锁牛颈枷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如专利201120162266,包括颈枷框架主体以及立柱抱卡。颈枷框架主体包括上横杆、下横杆、驱动杆、固定杆、支撑杆、活动杆、弯折管、连接件以及锁定装置。本技术所述牛颈枷在使用中,立柱通过立柱抱卡与颈枷框架主体的上横杆和下横杆连接;在颈枷框架主体中,弯折管和支撑杆形成牛只进食空间;颈枷框架主体中的驱动杆被驱动时,驱动杆通过锁定装置带动活动杆运动,活动杆继而带动弯折管在颈枷框架主体平面内运动,实现牛颈枷的锁固或解锁。上述的技术缺点有:1、牛颈枷内置的自锁系统其结构复杂、不方便调整,在振动较大及部件磨损松动时,极易致使复合锁扣跳脱而发生牛只逃脱;2、牛颈枷的防噪音功能中易损件多,塑胶部件及活动弹簧用的都是由普通材料做成,极易因磨损、锈蚀而导致其功能丧失;3、因活动杆的下部活动范围受限制,致使活动杆没能成反向开启,当在牛只因劈叉、病倒时,不能及时的脱离颈枷而导致牛只出现危险。4、需经常调整自锁部件,更换磨损的塑胶及弹簧,且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至少提供一种商业上的应用。为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性强、自锁功能可靠的自锁牛颈枷。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锁牛颈枷,包括上横杆、下横杆、第二固定杆、第三固定杆、活动杆、控制杆和两组锁片,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固定设置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形成框架,第二固定杆上设置有支撑结构;上横杆上设置有至少两根支撑杆,控制杆可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所述锁片的一端与控制杆活动链接,锁片与控制杆的开口部相对设置;活动杆设置在第二固定杆和第三固定杆之间并与所述支撑结构可转动连接,活动杆的上端设置有“U”型滑槽和螺栓,该“U”型滑槽通过锁栓套设在上横杆上;活动杆处于垂直状态时所述螺栓位于两组锁片中心,锁片张开后的最低高度低于螺检的最闻闻度。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锁片的截面成弧形。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自锁牛颈枷还包括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设置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第二固定杆的外侧,整体结构更加稳定牢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与活动杆铰接连接。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结构由第二固定杆形成的三角形弯折结构,折弯结构的顶点与活动杆铰接连接。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折弯结构和活动杆连接并处于压缩状态。本技术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扳手,所述扳手与控制杆连接。一种应用上述任一所述自锁牛颈枷的牛颈枷组合,包至少两组依次连接的自锁牛颈枷。具体地,所述牛颈枷组合包括四组自锁牛颈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改进了自锁结构装置,该自锁结构装置,无需定期调整,杜绝了在使用过程中因振动出现部件松动或在锁控部件发生磨损时,导致牛颈枷自锁功能失效而不能锁住牛只的现象。2、活动杆在固定的支点上可在两根固定杆内进行“X”形活动,具备反向打开功能,解决了牛只在采食期间出现劈叉或病倒情况无法与颈枷分离的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2-2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锁片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锁片的截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支撑杆的截面图;图6为本技术中活动杆的示意图;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接和附图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及原理。参照图1-6所示,本技术中的自锁牛颈枷主要是以单个牛位为一个主体进行设计,为方便转运、搬动、安装等操作的考虑,宜以四个牛位组合在一起进行生产。按牛位的需求只要通过多组或单个牛颈枷间对应的控制杆、上下横杆进行焊接(也可设计成螺丝快速固定连接),可适用于所有牧场不同牛位的需要进行安装使用。同时,自锁牛颈枷的尺寸应根据牛的大小调整。下面是以单个牛位的牛颈枷制作工艺要求、功能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本技术所述的单个牛位自锁牛颈枷的具体结构:包括上横杆1、下横杆2、第一固定杆3、第二固定杆4、第三固定杆6、活动杆5、控制杆7和两组锁片9,其中上横杆I和下横杆2相对设置,第一固定杆3、第二固定杆4和第三固定杆6固定设置在上横杆I和下横杆2之间形成自锁牛劲枷的框架,第二固定杆4上设置有支撑结构,活动杆5设置在第二固定杆4和第三固定杆6之间,活动杆5的中部与支撑结构可转动连接,上横杆I上设置有至少两根支撑杆12,控制杆7可转动设置在支撑杆12上;活动杆5的上端设置有“U”型滑槽13和螺栓14,该“U”型滑槽13通过锁栓14套设在上横杆I上;锁片9的一端与控制杆7铰接,两组锁片9与控制杆7的夹角开口方向相对设置,锁片9的张开后的最低高度低于螺栓的最高高度,锁片9的截面形状最佳为与控制杆7的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具体的,活动杆5的活动支点15固定于第二固定杆4上的支撑结构上,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支撑结构由第二固定杆4的中部弯曲形成的三角形弯折结构,折弯结构的顶点作为活动支点15与活动杆5铰接,活动杆5的上端焊接有一个“U”型滑槽13,“U”型滑槽13向上跨于上横杆I上,在“U”型滑槽的开口上近末端处连接有一锁栓14,锁栓14随活动杆5的活动将“U”型滑槽始终限定于上横杆I的上。在活动支点15与活动杆5之间上安装有一不锈钢高弹力弹簧16,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折弯结构和活动杆5连接并处于压缩状态,弹簧16的作用是降低牛颈枷活动时产生的噪音,以及利用弹簧的反作用力会使活动杆5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使活动杆5的上端始终会向第二固定杆4靠拢,而使得此活动杆5与固定杆6及上横杆之间呈倒置的直角三形,而形成牛只进入食槽的导向口。活动杆5可在第二固定杆4和第三固定杆6之间成“X”形活动。上横杆I上设置有至少两根支撑杆12,支撑杆12的下端与上横杆I固定连接,支撑杆12的上端开有圆孔121,控制杆7插装在圆孔121内并能自由转动。控制杆7的始端或末端安装有可成180度摆动的扳手8,通过该扳手8可轻便驱使控制杆7绕轴线成360度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向东林禄成汪汉华庞木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