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多个应用程序的整合系统和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51714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5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整合系统包含一传输埠、一埠管理模块、一第一服务模块及一第二服务模块。该埠管理模块包含用以管理该传输埠的一埠管理单元。该第一服务模块对应于多个应用程序中的一第一应用程序,且用以协助该第一应用程序与该埠管理模块沟通。该第二服务模块对应于多个应用程序中的一第二应用程序,且用以协助该第二应用程序与该埠管理模块沟通。该埠管理模块允许该第一服务模块与该第二服务模块分享该埠管理单元的控制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合多个应用程序的整合系统和测试系统
本专利技术与测试技术相关,并且尤其与整合多个应用程序的测试技术相关。
技术介绍
如何确保产品出厂时的功能一切正常,向来是制造者关注的议题。预先筛选出有问题的产品并进行修复,才能有效避免销售后的退换货问题并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近年来,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在单一电子产品中整合愈来愈多的功能,比方说令手机除了通话功能之外亦得以拍照、上网。相对应地,电子产品的测试系统也必须具备多重测试能力,才能有效确认电子产品的各项功能都正常。一般而言,不同的测试项目是由不同的测试程序执行。传统测试系统有个问题是,不同的测试程序通常难以共用传输埠等硬件资源。举例来说,当某一个测试程序占用了待测物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或是通用非同步收发(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埠的使用权,另一个测试程序便无法透过该通讯介面对电子装置发送指令或撷取输出信号。实务上,虽然有可能藉由将所有的测试整合为单一个大型测试程序来解决此问题,但整合多种测试程序必须付出相当高昂的成本。此外,若欲加入新的测试项目,即可能需要大幅修改该整合后的大型测试程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以配合多个应用程序的整合系统和测试系统。透过这些系统架构,在无须大幅更动个别程序的程序码的情况下,即可让多个测试程序共享传输埠的控制权,避免了传输埠的控制权被某一个测试程序单独占用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用以配合多个应用程序的整合系统,其中包含一第一传输埠、一埠管理模块、一第一服务模块及一第二服务模块。该埠管理模块中包含用以管理该第一传输埠的一第一埠管理单元。该一服务模块对应于该多个应用程序中的一第一应用程序,且用以协助该第一应用程序与该埠管理模块沟通。该第二服务模块对应于该多个应用程序中的一第二应用程序,且用以协助该第二应用程序与该埠管理模块沟通。若该第一应用程序要求与该第一传输埠沟通,该埠管理模块将该第一埠管理单元的控制权授予该第一服务模块。若该第二应用程序要求与该第一传输埠沟通,该埠管理模块亦将该第一埠管理单元的控制权授予该第二服务模块。该埠管理模块允许该第一服务模块与该第二服务模块分享该第一埠管理单元的控制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测试系统,其中包含一第一传输埠、一埠管理模块、一第一测试程序、一第二测试程序、一第一服务模块及一第二服务模块。该埠管理模块中包含用以管理该第一传输埠的一第一埠管理单元。该第一服务模块对应于该第一测试程序,且用以协助该第一测试程序与该埠管理模块沟通。该第二服务模块对应于该第二测试程序,且用以协助该第二测试程序与该埠管理模块沟通。若该第一测试程序要求与该第一传输埠沟通,该埠管理模块将该第一埠管理单元的控制权授予该第一服务模块。若该第二测试程序要求与该第一传输埠沟通,该埠管理模块亦将该第一埠管理单元的控制权授予该第二服务模块。该埠管理模块允许该第一服务模块与该第二服务模块分享该第一埠管理单元的控制权。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为一种电脑可读取储存媒体,其中储存有可由一控制器读取并执行的一程序码。该程序码用以协助多个应用程序与至少一传输埠沟通。在该多个应用程序中的一应用程序提出一整合需求后,该程序码包含的第一程序码针对该应用程序建立一服务模块。当该应用程序请求与该至少一传输埠中的一传输埠沟通,该程序码包含的第二程序码判断对应于该传输埠的一埠管理单元是否已存在。若该埠管理单元已存在,该第二程序码将该埠管理单元的控制权授予该应用程序的该服务模块。若该埠管理单元尚未存在,该第二程序码即建立该埠管理单元,并将该埠管理单元的控制权授予该应用程序的该服务模块。该第二程序码允许该埠管理单元的控制权被多个服务模块分享。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专利技术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测试系统方块图。图2用以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测试系统可如何建立服务模块。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测试系统方块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测试系统方块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测试系统方块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中的整合系统方块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300、400:测试系统A~K:测试程序101~119:服务模块20:埠管理模块201~215:埠管理单元301~306:传输埠307A、307B:传输通道41~44:待测物51、52:测量设备61:电子装置11:客户连接处理模块12:服务连接处理模块101A:客户处理单元101B:服务处理单元101A1、101B1:指令处理器101A2、101B2:数据处理器600:整合系统L、M:应用程序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为图1所示的测试系统100。服务模块101用以服务测试程序A,服务模块102用以服务测试程序B,服务模块103、104用以服务测试程序C。如图1所示,服务模块101、102、103耦接至埠管理单元201,服务模块104耦接至埠管理单元202。埠管理单元201、202被包含于埠管理模块20之内。在测试系统100中,各待测物的每一传输埠由一个埠管理单元来控制。以下说明以待测物41、42各自为一移动通讯装置为例,并且假设埠管理单元201和待测物41间的传输埠301为通用非同步收发(universal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埠,埠管理单元202和待测物42间的传输埠302亦为UART埠。于此实施例中,测试程序A透过服务模块101和埠管理单元201撷取并储存待测物41的UART埠301送出的作业记录(logfile)。测试程序B透过服务模块102和埠管理单元201对待测物41的UART埠301下达指令,以控制待测物41对待测物42发送建立通讯的请求(例如拨打电话给待测物42)。测试程序C则是透过服务模块103和埠管理单元201撷取待测物41的UART埠301送出的作业记录。根据待测物41的UART埠301送出的作业记录,测试程序C可判断待测物41是否已对待测物42发送建立通讯的请求。此外,测试程序C亦透过服务模块104和埠管理单元202撷取待测物42的UART埠302送出的作业记录。根据待测物42的UART埠302送出的作业记录,测试程序C可判断待测物42是否已收到来自待测物41的通讯请求。由以上说明可看出,测试程序A、B、C的任务各不相同,但都需要利用待测物41的UART埠301来与待测物41沟通。透过测试系统100的架构,在无须大幅更动测试程序A、B、C的程序码的情况下,即可让测试程序A、B、C共享待测物41的UART埠301的控制权,避免了UART埠301的控制权被某一个测试程序单独占用的问题。由图1可看出,埠管理单元201负责管理待测物41的UART埠301,而测试程序A、B、C是各自透过服务模块101、102、103连接至埠管理单元201。测试程序A、B、C与待测物41的UART埠301间的沟通需求系统一由埠管理单元201处理。图2是以配合测试程序A的服务模块101为例,说明测试系统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配合多个应用程序的整合系统和测试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以配合多个应用程序的整合系统,包含:一第一传输埠;一埠管理模块,包含用以管理该第一传输埠的一第一埠管理单元;一第一服务模块,对应于该多个应用程序中的一第一应用程序,用以协助该第一应用程序与该埠管理模块沟通;以及一第二服务模块,对应于该多个应用程序中的一第二应用程序,用以协助该第二应用程序与该埠管理模块沟通;其中,若该第一应用程序以及该第二应用程序至少其一要求与该第一传输埠沟通,该埠管理模块允许该第一服务模块与该第二服务模块分享该第一埠管理单元的控制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以配合多个应用程序的整合系统,包含:一第一传输埠;一埠管理模块,包含用以管理该第一传输埠的一第一埠管理单元;一第一服务模块,对应于该多个应用程序中的一第一应用程序,用以协助该第一应用程序与该埠管理模块沟通;以及一第二服务模块,对应于该多个应用程序中的一第二应用程序,用以协助该第二应用程序与该埠管理模块沟通;其中,若该第一应用程序以及该第二应用程序至少其一要求与该第一传输埠沟通,该埠管理模块允许该第一服务模块与该第二服务模块分享该第一埠管理单元的控制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服务模块根据该第一应用程序提供的一过滤条件过滤提供至该第一传输埠的一原始数据,以产生该第一应用程序要求的一数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第二传输埠;其中若该第一应用程序要求与该第二传输埠沟通,该埠管理模块判断对应于该第二传输埠的一第二埠管理单元是否已存在,若否,该埠管理模块即建立该第二埠管理单元,并将该第二埠管理单元的控制权授予该第一服务模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若该第二应用程序要求与该第二传输埠沟通,该埠管理模块允许该第一服务模块与该第二服务模块分享该第二埠管理单元的控制权。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输埠耦接至一第一电子装置,该第二传输埠耦接至该第一电子装置或不同于该第一电子装置的一第二电子装置。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输埠与该第二传输埠各自为一虚拟埠,且该第一传输埠与该第二传输埠间建立有一联接通道。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输埠包含一第一通道及一第二通道,该第一应用程序请求透过该第一通道进行一第一类型数据传输,该第二应用程序请求透过该第二通道进行一第二类型数据传输。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客户连接处理模块,用以为该多个应用程序各自建立一客户处理单元;以及一服务连接处理模块,用以为该多个应用程序各自建立一服务处理单元;其中,该客户处理单元透过该服务处理单元向该埠管理模块提出该多个应用程序欲使用的传输埠;该第一应用程序所对应的一第一服务处理单元及一第一客户处理单元构成该第一服务模块,以及该第二应用程序所对应的一第二服务处理单元及一第二客户处理单元构成该第二服务模块。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服务连接处理模块于为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映舟
申请(专利权)人:晨星软件研发深圳有限公司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