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
,具体为一种两轮电动车避震车架。
技术介绍
为了减震、避震,现有的电动车大都装有减震装置,传统的电动车龙头通过具有减震装置的前叉与车轮连接起到减震效果,也有通过车架改进进行减震的,有些结构比较复杂,有些减震效果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两轮电动车避震车架的技术方案,其结构简单、合理,避震效果好。所述的一种两轮电动车避震车架,包括前三角车架和后三角车架,所述的前三角车架包括下梁管、下梁中管、平叉固定片、耐磨套、螺钉a、前支座、上梁右管、上梁左管、前梁、前管、大固定座、支撑管,前梁上端与前管连接,前梁下部与上梁右管、上梁左管连接,前梁底部与下梁管、下梁中管连接,下梁管由后部向上弯曲的连体管材制成,下梁管向上弯曲的竖部前侧与上梁右管、上梁左管后端连接,下梁管后部向上弯曲的竖部内侧、横部下侧连接大固定座,大固定座中部下侧与向上弯曲的下梁中管向上弯曲部上端连接,大固定座后侧面两端连接两个前支座,下梁管向上弯曲的拐角处内侧连接平叉固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轮电动车避震车架,包括前三角车架和后三角车架,所述的前三角车架包括下梁管(1)、下梁中管(2)、平叉固定片(3)、耐磨套(4)、螺钉a(5)、前支座(17)、上梁右管(21)、上梁左管(21b)、前梁(23)、前管(24)、大固定座(26)、支撑管(27),前梁(23)上端与前管(24)连接,前梁(23)下部与上梁右管(21)、上梁左管(21b)连接,前梁(23)底部与下梁管(1)、下梁中管(2)连接,下梁管(1)由后部向上弯曲的连体管材制成,下梁管(1)向上弯曲的竖部前侧与上梁右管(21)、上梁左管(21b)后端连接,下梁管(1)后部向上弯曲的竖部内侧、横部下侧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两轮电动车避震车架,包括前三角车架和后三角车架,所述的前三角车架包括下梁管(1)、下梁中管(2)、平叉固定片(3)、耐磨套(4)、螺钉a(5)、前支座(17)、上梁右管(21)、上梁左管(21b)、前梁(23)、前管(24)、大固定座(26)、支撑管(27),前梁(23)上端与前管(24)连接,前梁(23)下部与上梁右管(21)、上梁左管(21b)连接,前梁(23)底部与下梁管(1)、下梁中管(2)连接,下梁管(1)由后部向上弯曲的连体管材制成,下梁管(1)向上弯曲的竖部前侧与上梁右管(21)、上梁左管(21b)后端连接,下梁管(1)后部向上弯曲的竖部内侧、横部下侧连接大固定座(26),大固定座(26)中部下侧与向上弯曲的下梁中管(2)向上弯曲部上端连接,大固定座(26)后侧面两端连接两个前支座(17),下梁管(1)向上弯曲的拐角处内侧连接平叉固定片(3);所述的后三角车架包括避震弹簧(6)、平叉管(7)、后支座(8)、后勾(9)、后座管(12)、座管(16)、平叉撑管(28)、平叉下撑管(29)、中竖管(30)、上横管(31),平叉管(7)为左右形状对称的连体结构,平叉管(7)后部右侧向上弯曲部位围绕连接座管(16)与后部左侧向上弯曲部位左右环绕成一体结构,平叉管(7)右侧的左右水平管前端连接平叉撑管(28),平叉撑管(28)两端分别与左右平叉固定片(3)、耐磨套(4)配合连接,平叉固定片(3)上设置通孔(5a),通孔(5a)与左右耐磨套(4)穿接配合,螺钉a(5)与左右耐磨套(4)、平叉撑管(28)配合连接,平叉管(7)后部向上弯曲部位前、后分别连接后支片(8)、后勾(9),对应侧的后支片(8)与前支座(17)之间配合设置避震弹簧(6),平叉管(7)后部两侧向上弯曲部的上管中部连接后座管(12),左右平叉管(7)前部内侧横向连接平叉下撑管(29),在平叉管...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