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以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44189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4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的内部布线用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例如能够防止作为P极的非受光面侧元件与对应于N电极的布线部之间的短路,且能缓和冲击。该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2)配置于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元件(1)的背面侧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的内部布线用,在树脂基材(21)的表面上形成有由金属的布线部(221)和非布线部(222)所构成的电路(22),在电路(22)上层叠有密封材料层(23),在布线部(221)上的密封材料层(23)中形成有为了隔着密封材料层(23)导通太阳能电池元件(1)的非受光面侧的电极(4)和与其对应的布线部(221)而让布线部(221)露出的导通凹部(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从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元件取电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以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意识的提高,作为清洁能源的太阳能电池备受瞩目。一般地,构成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是从受光面侧开始依次层叠透明正面基板、表面侧密封材料片、太阳能电池元件、背面侧密封材料片、以及背面保护片而构成,具有通过太阳光射入到上述太阳能电池元件来发电的功能。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内部进行发电的太阳能电池元件通常构成为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内部设置有多张,它们被串并联连接而能获得需要的电压以及电流。为了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内部对多个太阳能电池元件进行布线,例如使用了将作为电路的金属箔层叠在作为基材的树脂片的表面而成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在太阳能电池元件中,公知一种以下所述的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元件,其包括用于接收太阳光的受光面、以及位于其背侧的非受光面,但是,为了提高受光面上的太阳光线的受光效率,在受光面上不配置电极,而是在非受光面上配置具有不同极性的多个电极。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元件有各种方式。除了有包括具有贯通受光面和非受光面的多个通孔的半导体基板并在非受光面上设置有极性不同的多个电极的金属贯穿(MWT)方式或发射极贯穿(EWT)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元件之外,还有不具有通孔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元件。这里,特别是在从具有通孔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电极直接取电的情况下,存在作为P极的非受光面侧元件与对应于N电极的布线部之间发生短路的危险。这样的短路可以通过在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的电路上形成绝缘层来防止。在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在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的电路上形成有由绝缘性粘结剂形成的绝缘层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太阳能电池元件薄型化的推进,存在由于来自外部的微小的冲击而导致太阳能电池元件破裂、或在太阳能电池元件与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上的电路的接合部产生接触不良的情况,但是,上述的绝缘性粘结剂通常是基于热或UV等而固化的固化性树脂,因此,固化后的绝缘层没有耐冲击性,仅通过绝缘层无法获得缓和来自于外部的冲击的效果。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08123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1575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因此,寻求一种可以不会短路地从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元件安全取电、且可以充分缓和来自于外部的冲击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本专利技术鉴于以上状况而作出,以提供一种下述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及其制造方法为课题,即、该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是接合于背接触式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能够可靠地防止作为P极的非受光面侧元件与对应于N电极的布线部之间的短路,同时能够充分缓和来自于外部的对于太阳能电池元件以及太阳能电池元件和电路的接合部的冲击。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们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的电路上形成除了具有缓和冲击的原本的效果之外还具有绝缘效果的密封材料层,从而可以防止上述短路,且还能充分缓和来自于外部的冲击,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1)一种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配置在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背面侧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的内部布线用,并且,包括:电路,形成于树脂基材的表面,通过含有金属的布线部和非布线部构成;以及层叠在所述电路上的密封材料层,其中,在所述布线部上的密封材料层中形成有为了隔着所述密封材料层导通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的非受光面侧的电极和与其对应的所述布线部而让所述布线部露出的导通凹部。(2)根据(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包括第一导通凹部和第二导通凹部作为所述导通凹部,所述第一导通凹部与从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受光面侧元件经由通孔形成到非受光面侧的正负一方的第一电极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导通凹部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的非受光面侧元件的正负另一方的第二电极位置相对应。(3)一种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配置在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背面侧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的内部布线用,并且,包括:电路,形成于树脂基材的表面,通过含有金属的布线部和非布线部构成;形成在所述电路上的绝缘层;以及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的密封材料层,其中,在所述布线部上的绝缘层以及密封材料层中形成有为了隔着所述绝缘层以及密封材料层导通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的非受光面侧的电极和与其对应的所述布线部而让所述布线部露出的导通凹部。(4)根据(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包括第一导通凹部和第二导通凹部作为所述导通凹部,所述第一导通凹部与从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受光面侧元件经由通孔形成到非受光面侧的正负一方的第一电极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导通凹部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的非受光面侧元件的正负另一方的第二电极位置相对应。(5)根据(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中,所述密封材料层按JIS C6481测定的体积电阻值为107Ω以上。(6)根据(1)、(2)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中,所述密封材料层是聚乙烯类树脂或离聚物。(7)根据(3)或(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中,所述绝缘层是紫外线固化型绝缘层。(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背面保护片一体化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中,在所述树脂基材的背面侧一体化有背面保护片。(9)一种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的制造方法,是(1)、(2)、(5)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树脂基材的表面层叠了金属箔之后、对所述金属箔进行蚀刻以形成电路的工序;以及在所述密封材料层中形成构成所述导通凹部的贯通孔并将所述密封材料层层叠在所述电路上的工序。(10)一种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的制造方法,是(3)、(4)或(7)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的制造方法,包括:在树脂基材的表面层叠了金属箔之后、对所述金属箔进行蚀刻以形成电路的工序;在所述布线部以及非布线部的除所述导通凹部之外的部分、图案形成所述绝缘层的工序;以及在所述密封材料层中形成构成所述导通凹部的贯通孔并将所述密封材料层层叠在所述绝缘层上的工序。(1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包括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以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配置在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元件的背面侧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的内部布线用,并且,包括:电路,形成于树脂基材的表面,通过含有金属的布线部和非布线部构成;以及层叠在所述电路上的密封材料层,其中,在所述布线部上的密封材料层中形成有为了隔着所述密封材料层导通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的非受光面侧的电极和与其对应的所述布线部而让所述布线部露出的导通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配置在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元件
的背面侧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的内部布线用,并且,包括:
电路,形成于树脂基材的表面,通过含有金属的布线部和非布
线部构成;以及
层叠在所述电路上的密封材料层,
其中,在所述布线部上的密封材料层中形成有为了隔着所述密
封材料层导通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的非受光面侧的电极和与其对应
的所述布线部而让所述布线部露出的导通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中,
所述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包括第一导通凹部和第二导通凹部
作为所述导通凹部,
所述第一导通凹部与从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受光面侧元件
经由通孔形成到非受光面侧的正负一方的第一电极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二导通凹部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的非受光面侧元件
的正负另一方的第二电极位置相对应。
3.一种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配置在背接触式的太阳能电池元件
的背面侧作为太阳能电池模块中的内部布线用,并且,包括:
电路,形成于树脂基材的表面,通过含有金属的布线部和非布
线部构成;
形成在所述电路上的绝缘层;以及
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的密封材料层,
其中,在所述布线部上的绝缘层以及密封材料层中形成有为了
隔着所述绝缘层以及密封材料层导通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的非受光
面侧的电极和与其对应的所述布线部而让所述布线部露出的导通凹
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中,
所述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包括第一导通凹部和第二导通凹部
作为所述导通凹部,
所述第一导通凹部与从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受光面侧元件
经由通孔形成到非受光面侧的正负一方的第一电极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二导通凹部与所述太阳能电池元件的非受光面侧元件
的正负另一方的第二电极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用集电片,其中,
所述密封材料层按JIS C6481测定的体积电阻值为107Ω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驹井贵之江本智史
申请(专利权)人: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